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落实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的教师教学时陷入误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一个孤立面来教学。曾有一位老师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设置教学情节采用的方式是:先请学生默读全文,再让学生讨论文中重点词句所反映的爱国思想。这样实践目标,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曲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而又不孤立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呢?结合20年的教学经历,我觉得可以从课堂上、文章中、习作中及生活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一、课堂上潜移默化落实情感
  那么,如何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有效地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激情,即调动教师自己的积极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一踏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就应该把所有的烦恼、悲愤的情绪抛之室外,带着愉悦、微笑,宽容、鼓励学生。老师的每一个充满深情的微笑、抚摸与鼓励,目光中的关切与期待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会成为学生情感升华的催化剂。其次,教师要准确体验教材。“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准确体验教材,营造一种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情境气氛,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景。如《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无一不吸引学生,使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在欣赏文章美的同时,产生对“古仁人”及范仲淹的崇敬及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这种方法来拨动学生感情上的心弦,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效,以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在《敬畏自然》一文,我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愤怒”的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深刻意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受到了情感教育。第四,我们要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有的教师可能会为自己没有好的嗓音感到遗憾,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而苦恼,为自己的板书不够漂亮而耿耿于怀,但这一切都会因你那充满深情的语言而变得无关紧要。曾几何时自己上课上到激动处与文中主人公融为一体,近似“忘乎所以”,蓦然回首,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个个凝神倾听,那时候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成功之处。这不正应验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教师充满深情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以情激情时,我们的情感要发自内心,真实可信,适可而止。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这一名言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那就是情感目标的落实要“润物细无声”。
  二、文章中深入引导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表达的是关于社会人生的思想观和情感态度。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如同一个个精神大师在和我们的学生对话,我们老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如,作品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情感、以及老师倾注在课堂上的情感等,都是我们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都应该好好的运用。
  三、习作中悉心指导渗透情感
  我们利用习作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能使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习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怀有美好的情感。其次,在习作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习作命题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灵,使之有话可谈,使之情感喷发,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我们可以在读写结合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山坡上奔跑,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习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在锻炼了习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美好情感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更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习作讲评时,不仅选优秀习作,还要找一些后进生的习作,挖掘其闪光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伴随着习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习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吾手写吾口”,这便起到了写真情抒真意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的情感教育功能,通过日记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内涵。
  四、生活中联系实际感悟情感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做出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论断。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中。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落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歌颂父母的课文时,我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还能对学生心灵产生强烈震撼,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又如,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余秋雨的《信客》、杨绛的《老王》等文章,引导学生领会、体验,学会关心身边的普通人。同学们以“我身边的普通人”为话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了同学们对他们的敬佩及同情。学习《羚羊木雕》、《孤独之旅》和《心声》时,我引导学生作为同龄人,想想你若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你的情感会怎样变化?自然的拉近了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深刻感受到情感的变化。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撥动学生心弦,受到情感教育。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有效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熏陶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美好情怀,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信息交流不断加速,以及全球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让政府在内的所有组织正努力挣脱传统官僚机构的僵化巢臼,以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
美育是美化情感、健全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的这一规定,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既加强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又重视了对学生的品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诸多学科的基础。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摆脱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与模式的束缚,从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创新教学思维、切实抓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试着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要从师生互动、口语训练、情感体验、思想教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  【关键词】互动 工具性 情感体验 思想教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
作为最常用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教师提问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质量.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并试图探讨阅读课堂中提问有效
期刊
动画深受青少年朋友喜爱,她表现的精神积极向上,语言简单、易懂,此外,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个直观载体.
【摘 要】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包括:实施“多元阅读计划”、营造“绿色阅读生态”、尊重儿童阅读个性和增进同伴阅读交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四年级 阅读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干扰学生的阅读生活的种种复杂交错的因素也充满了好奇,迫切地希望通过检验自己在以往教学之中研究的效果,以便于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和满心的期待,我对小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把情感教育浸透到高中英语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