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语言和思维共生共长,互相促进,加之语言蕴含智慧元素,具有思维价值,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密不可分。语文教学的活化,其实是思维的活化,语文教学机械呆板、枯燥乏味,缘于思维的固化和僵化。
  当下,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言语运用和思维发展脱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思维浅表化、简单化和教学模式化。识字止步于机械记忆,阅读满足于多读多背,习作停留于简单移植、生硬模仿。教学中,学生仿佛也在思考,也在释疑,也在答问。然而深究之,大多徒具形式,缺乏思维价值,也缺乏语言价值。
  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儿童对语言文字及所描绘的形象充分感知。在头脑中聚集起多个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表象,这是儿童展开想象的前提和基础。
  想象是什么?想象是人们头脑中的表象经过改造和重组后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再现画面,结合自己已有的表象,再组合置换,产生了新的形象。由于各人生活经验不同,想象力的水平各异,使得这些新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可见,想象的产生离不开诱发想象的契机,离不开充分感知后存留在脑海中的表象,离不开语言的调节。丰富的想象离不开丰富语言的支撑。
  想象的发展,一是可以丰富思维的内容,给思维提供材料;二是借助个性鲜明的形象,通过抽象概括初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想象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发展想象必然促进思维发展,特别是形象思维的发展。
  在统编本教材中,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要求“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要求“走进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如果说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还只要求儿童展开再造想象,通过语言描绘,在头脑中再现画面,那么,在第五单元中则要求儿童走进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是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飞跃,表现为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由一般想象过渡到神奇幻想。此时,想象已提升为形象思维。儿童经由想象,引发联想,情不自禁,思路打开,产生了许多奇妙的幻想。而爱想象,尤爱幻想正是儿童心理的重要特点。由于想象和幻想都离不开语言材料,所以发展想象的过程也是言语表达过程。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教给方法,“要求感受自然之美”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获得美感。
  六年级上册要求学生经由丰富想象到深入理解,尝试着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当思想之路漆黑一片时,只有想象力在前面开路。”
  如前所述,充分感知、积存表象是发展想象力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想象力又是发展形象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还应促使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顺利过渡。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呢?
  统编本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设置“预测单元”,是训练儿童逻辑思维的大胆尝试。该单元编选了童话故事《小狗学叫》,文中设置了三种结局,让学生自主判断,还可鼓励学生猜想更多的结局。预测、猜想开启了儿童思维之门,点燃了儿童的求知欲望,不仅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阶段让儿童经历由已知判断,经过合理推想,再到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只是提供了简单的预测方式,教给初步的预测方法。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起,不仅勾勒了“读写”双线并进的路线图,同时也渗透了语言和思维互补互促、共生共进的编写意图。
  例如三年级上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册“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由理解到概括,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四年级下册“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让儿童尝试转换视角,选择不同思路并提出问题,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活化思维,有可能是创新思维的萌芽。如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思想感情,已是思维活动中的抽象概括了。因为思想感情是内蕴的,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儿童从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中抽象出来。
  五年级上册“根据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梳理信息,即将冗长的信息梳理清楚,剔除多余的、无用的,留下有用的、精彩的。如此,方能把握内容要点。
  五年级下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有深有浅,但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较前进步了。
  六年级上册“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点”。要求逐步提高,符合儿童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从“主要内容—内容要点—主要观点”,逐步提高要求,最后落实到“观点”上。儿童经历了由内容到观点的思维过程,初步尝到了抽象概括的甜头。
  六年级下册“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则不仅要求儿童了解作者如何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观点,还要反过来,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学习语言中的思维训练还应
  要求:
  1.活化思维。要引领儿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转换思路去思考。要摆脱惯性思维,去除惰性思维。思维活了,言语才能活化,活化了的思维才有生动、鲜明的语言。
  2.深化思维,要引领儿童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进而对文字背后和字里行间,作者言犹未尽之处有更深入的理解。深化的思维才会有深刻的思想以及表达深刻思想的深邃的语言。
  2.延伸思维,要引领儿童从看似封闭的思维活动中,发现缝隙,腾出空间,找到思维活动的生长点、伸展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或儿童拨云见日,或教师指点迷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思维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具有抽象之美和逻辑之美。言语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活动,具有形象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也具有逻辑之美和抽象之美。当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结伴而行之时,我们不仅会感受到思维和语言的逻辑力量,而且会领略到思维和语言的无穷魅力。此时,语文教学将进入到一重新境界。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故事会”激发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的兴趣。  2.讲述故事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突出故事的趣味性。  3.讲故事要自然、大方,注意语气、表情变化,适当加上手势。  4.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抓住主要内容,边听边想,并能与同学分享故事中有趣的句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过渡语:本单元我们
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否高效,关键在于是否组织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活动。然而纵观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轻视学生主体阅读活动或者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比比皆是:不顾学生原有的学情,一厢情愿设定教学目标,组织无效的阅读活动;“掠夺”学生的阅读时间,象征性地组织一些活动;“精心”设计过多的阅读活动,学生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默读,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并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人曾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来勉励人读书,似乎读书只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但有一个人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人是谁,又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愿?请同学们带着问
活动目标: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能围绕汉字的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做好准备。  活动时间:约1周。  活动过程:  一、做好活动准备  (一)明确活动目的  1.出示“清华园”匾额、“寿”字剪纸、书法扇面、印章图案,请学生观察
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专业信息技术老师的逐步充实,各中小学的校园网平台正在逐步发生可喜的变化,如校园网平台从无到有、平台管理落实到人、教职员工信息技术培训正在逐步展开并得到落实。做为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联系纽带的中小学教育网站的建设也逐步被各学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广大中小学开展网站建设,借以丰富网络教育资源,敞开与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初步感知什么是商量,以及商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作用。  2.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掌握商量的要领,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  3.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认真倾听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商量  1.谈话导入,创设课堂商量情境。  2.学生体验:交换礼物,让学生初步感受商量的重要性。  
《情境教育三部曲》是李吉林老师的力作。我在李老师身边工作,不仅第一时间读到李老师的书稿,还见证了这套书的诞生。读这套书,我们还可以读到著作以外的一些东西。  每次读李老师的论文、著作,我们总觉得特别亲切,犹如在与李老师面对面交谈。文如其人,李老师那看似朴素、浅近的文字,却不乏高屋建瓴的理论和令人钦佩的创新。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是李老师从1978~2018这40年间探索与研究
【设计理念】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日积月累”中的《所见》外,其他内容都是围绕校内和校外的学习、生活展开的,其中课文有古有今,有现实有想象,非常适合学生在对比中学习。为此,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由校外到校内,由校园到同伴,逐步聚焦,从而积累和运用不同层面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内容简介】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从积累和运用两
文本解读  1.儿童视角。字族文识字是来自教学一线的识字教学经验,这是一种融汉字规律于诗文中的识字,在扩大学生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方面有一定成效。“识字加油站”以“包”字一族常用字组成的儿歌来识字,将生字编入了谜语,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让学生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和大人一起读”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浅显易懂,抓住了狐狸和乌鸦的语言描写,将狐狸骗乌鸦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资料理解“扁担、会师、斗笠、根据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词语提示讲清故事;探寻故事背后的含义,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有探寻伟人故事的欲望。  3.学习动宾短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