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为青少年精神“补钙”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一些青年学生出现的道德缺失,精神信仰危机等现实困惑,作一些积极的反思与实践,充分发挥历史课程人文学科的育人优势,有效挖掘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为青年学生精神补钙,立德树人,着力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课程资源 青少年 精神“补钙”
  现实的困惑,当今中国经济发达,物质财富日趋丰富,我们似乎什么都不缺?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少青少年没有远大目标,缺乏高尚情操,得过且过,只想从国家和社会“得到什么”,而不想对国家和社会“做点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啃老族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一些与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的道德缺失,出现自杀、杀人等极端恶性案例,这些现象值得关注、警醒与反思。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笔者着力于有效挖掘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为青少年精神“补钙”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反思回应与实践尝试。
  经济发展,更需精神“精准扶贫”。“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日本人一语中的,引人深思,再度刺痛我们的神经,切中我们的“软肋”,它反映了我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缺失、缺陷,甚至错位,特别是我们青少年一代,更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更需要有正确的精神信仰,更需要“历史、传统文化”这样的精神食粮。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对历史的无知、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将使中华民族再度陷于精神危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年学生握紧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因此,更需充分发挥历史课程人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对青年学生精神“精准扶贫”,着力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
  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从历史中寻求智慧,历史课程资源是青少年很好的精神“钙片”。
  一,传承历史,弘扬爱国精神。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中华文明,悠悠历史,作为青少年一代,没有理由忘记曾经引领世界潮流的辉煌古代;没有理由忘记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百年耻辱;没有理由忘记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历史;没有理由忘记共和国的缔造者,以及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追寻借鉴,古今对比,一样的青春年华,不一样的理想追求,引导学生通晓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中有所启发,有所触动,逐渐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坐标,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并把它转化为好好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精神之源,从小培养起担当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如同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这种坚定的精神信念,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成为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更应成为引领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旗帜。
  这也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更需要有健康积极的精神信仰,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二、有效挖掘利用历史资源,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1、榜样的力量是最好的励志教育。
  中华儿女多奇志,从来纨绔少伟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从小立下“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人称“拗相公”的王安石;“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禁毒英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维新志士谭嗣同;舍小家为大家,投身民主革命,书写千古绝唱《与妻书》的林觉民;一生追求民主,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孙中山;“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 刘胡兰;甘洒热血沃中华,宁死不屈的抗联女英雄赵一曼;……
  古往今来,多少风云人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满怀忧国报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担当,有着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情,奋斗不已。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这对培养学生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无疑起到积极的作用。
  2、情景教学,感同身受,升华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儿童在他的心灵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有效利用历史教科书资源的同时,更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抗战老兵、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直观形象地还原真实的历史,更能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可邀请革命老兵讲述历史,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亦可创设影视媒体教学情景,如抗日战争,播放《南京大屠杀》,形象直观地展现历史,场面震撼,情感体验,如临其境,触景生情,更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意识。又如观看影视《长征》,更能感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这些丰厚的历史课程资源,诉说着一段段真实的历史,对于处于“成长中的烦恼”的青年学生,无疑是丰盛的精神大餐,是对他们精神匮乏的“精准扶贫”。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医生。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寻找契机,真正落实课程三维目标,立德树人,尊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积极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启迪智慧,给予营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内化为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柔道被譯为“文雅的方式”,技巧、技术则是柔道比赛中获胜的根本因素。据调查显示背负头技术动作被大多数运动员作为得意技术。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背负技术是一个能够以小胜大的最有效的动作。其进攻距离短,重心低,不易被反攻、容易与其它技术组成连络技术,并且能在实战中通过移动步伐来抓住进攻机会,动作幅度大,实用性强,得分率也高,极具观赏性。动作简单易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速度、力量、技术、与灵活性,深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时常告诉自己为人梯勤耕耘,两袖清风育桃李。在这平凡的育人之路上,既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又有失败的苦恼和自责。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深刻认识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世纪人才。  1、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做班主任工作二
探索东北地域满族特色乡村景观设计与构建的策略与路径。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法研究国内外特色乡村景观设计构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马耳山满族聚居村落的田园考察及项目设计。综
殷墟卜辞中常见"■",其句式结构为"氏名+■",内涵意义可为军事组织或聚落单位,有时可单指个人,即作为某长官。"才(在)■"为出组卜辞中独特的用法,仅作为指称地名之用。商王经
为定量研究水分自然侵入对含瓦斯煤解吸促进影响效果,利用自制的"高压吸附-水分自然侵入-数据自动采集"实验系统,对不同水分含量自然侵入含瓦斯煤后的瓦斯压力变化进行了连续监
【摘要】当今世界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带来的的优势给我们教育事业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现代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为幼师语文教学了一提供来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基于网络环境下对幼师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推动幼师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以促进幼师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
【摘要】如何改变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畏惧心理呢?如何从高一开始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本文以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把兴趣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辨析史料的能力,并在史料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适当补充,精心设问等方法。  【关键词】史料 历史 教学  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早以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
目的探讨逆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覆盖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25例手指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骼外露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7~49岁,平均29岁
【摘要】班主任管理班级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化到班级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自己比别人能干的自豪感,和学生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管理好自己的班级。  【关键词】班级管理 方法 科学化 有效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