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产业”:东北农业涅槃的新机遇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六產业”是指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即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销售,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从而使农业成为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按照产业分类,“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来历。在日本、韩国、法国、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第六产业”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迈入了不同以往的发展“新常态”。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来看,这个阶段往往也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期。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拥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大优势农业生产区域,土地集中连片,其集约化规模经营优势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东北农业积累了许多“疑难杂症”,其中与现代农业最为格格不入的,便是内向封闭型农业经济,不仅造成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弱化,以及传统农业结构优化升级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制约了东北地区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继而加剧了区域性农业人口老龄化形势。
  在新常态及“互联网+”时代,从产业多元融合的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新特征,全面认识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业态,加快东北地区“第六产业”发展思路创新,其重要性已显而易见:一是能突破传统农业的产业边界,有利于构建并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提升比较优势,促进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和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二是能超越地区间行政壁垒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三是能共享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价值,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推动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的根本转变。从传统的第一产业涅槃为“第六产业”的思路创新,将为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赢得历史新机遇。
  责编/杨鹏峰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中央民族大学电子工程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针对民族地区生源特点,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
本文在C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图像分割模型,考虑到图像的局部特征,新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分割光照强度不均匀的图像.应用变分法中的水平集方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对各种医学图像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结果显示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盛夏时节与各位朋友相聚北京,共商共议“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新趋势、新问题、新模式,对于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凝聚共识、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为这次论坛专门发来了贺信,给与会的嘉宾和代表以极大的激励。在此,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社、代表社长杨振武先生,对各位来宾,对来自非洲地区、欧亚地区的主流媒体考察团和海外华文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共建“
任何社会在转型时期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道德秩序的缺失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内外兼修,走一条市场经济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建设紧密连结,科学引导与联动发展有机统一的新路
本文的目的是观察白藜芦醇(Res)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具体是通过建立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相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
本文研究了一类Two-way空间误差自回归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和似然比检验法讨论了空间效应、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的联合检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