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社会生活素质视域下的化学教学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从高职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去探讨怎样将化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融合于生活中,通过设置生活问题,从实践的角度阐述怎样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去适应现代环境友好型社会,从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关系角度去阐述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学 任务型教学 社会生活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高职学生的培养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岗位性的特点,其知识结构、专业特性及学习能力都是为以后走向社会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高职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学知识与相关器具药品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当今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项素质。
  1 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高职化学教学,发现刚进校学生的共同点是化学基础薄弱,少数学生甚至连分子符号都不会写。以前在中学里根本没有好好学习化学等理科课程,可以说在他们的头脑里还未形成鲜明的学习方法。由于化学这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多,散见于各个章节中,因此不少同学会越学越觉得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掌握起来有相当的难度,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常见的问题主要如下。
  1.1 学习无目的,仅满足于通过考试
  应该说,这一类型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为什么?对来高职校的学生来讲,他们学习的目的仅仅是学习一门技能,好早点走上社会工作岗位,而化学是基础课,是他们毕业获取学分的必修课,因此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来学习,只要能通过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则万事大吉。
  1.2 课后不整理,仅满足于课堂听讲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形神专注,同时也能很好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随堂练习,但是课后根本不注意整理知识点,认为自己已经都明白了,不需要再去复习了。在单元测验中往往会出现有的题目很眼熟,一看就会,但是做出来常错或不全对。
  1.3 提问不主动,仅满足于课堂复习
  教师也是过来人,知道的所教课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在理解上可能有困难,这在所有的课程教学里也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会通过提问或练习的形式把这些问题提出并详细解答。但是有些学生也许出于害羞、面子薄等原因,不愿意当堂发问,课后也不去整理解决,时间长了当然也就忘了。
  1.4 思路不清晰,仅满足于字面记忆
  例如化学中的一些概念、定义、公式等,在语言上有些比较拗口,如果学生不靠理解去记忆,而仅仅是字面背诵,那么在考试中往往会将知识点用错地方,牛头对了马嘴。此现象还体现在课外作业的抄袭现象严重这个问题,学生们不是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养成了这种不良习惯。
  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初级中学的教育模式,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的实际应用,只能围绕着试题进行反复的记忆与练习。对此,本人觉得在高职院校化学教育中,要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氛围,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有所用。
  2 生活场景(生活任务)导引下的化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生活场景引导下的化学教学模式,也就是强调了在做中学的一种过程。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行整理与分析,并通过相关实验进行推论与验证,在独自或协作中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1 教学任务的设计
  (1)任务目标明确
  在设计任务过程中要明确主线,那就是本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師,设计任务或提出生活实际问题要包含这些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入任务操作角色,同时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点,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注重互动
  在生活场景任务中学习,是以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行为,在操作中,学生会与教师进行互动,在沟通交流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进行互动,在协作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与培养协作精神的作用。
  (3)设计题材适当
  教师在分析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后,选取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在符合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能力的前提下,设计学生可独立或协作操作,难易程度适当,安全无危害的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顺利完成。
  2.2 教学任务的实施
  (1)设定教学任务
  在教学任务设定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结合一定的生活情境,把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展示出来。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启发思维,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理解。
  (2)指导准备任务
  学生所需要操作的任务也是平时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任务,在这里面包含有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协助者,在任务实行中指出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操作,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信息与动手
  能力。
  (3)互动协作任务
  在学生实行教学任务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分析交流、协助等形式对教学资料及方法进行修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利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总结评价任务
  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发挥总结归纳学习要点及对学生评价的导向作用,全面的总结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总结归纳的方法。而积极的评价对树立学生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有利于任务更好的完成。   2.3 教学任务的实践
  在高职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任务,在处理任务所遇到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获得经验,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的深浅,创设一定情境下的工作任务融合于教学中,在任务准备—指导分析—分工协作—任务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这里以“碱金属与卤素的生活应用”为例分析任务教学法的实践过程,构建出“碱金属与卤素的生活应用”、“发现生活中的蛋白质”、“最简单的炼铁方法”等任务,指导学生完成。
  (1)任务设定
  高职化学教材中,着重分析了碱金属与卤素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举例一些实际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学生与教材特点,提出“常见碱金属及卤素与生活的关系”这一学习任务,其目的是能通过元素的性质,找出它们在平时生活过程中常见的地方,并解释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盐的组成、碘与淀粉的显色等问题,养成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及乐于合作交流,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2)任务指导
  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改变传统思维,改变学生原有的老习惯,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解决与生活中实际相关的任务。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每一种元素的特点与性质向学生说明,包括可能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危险情况等,从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与操作。要求学生在了解元素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与完成任务有关的知识信息和材料,达到学习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3)任务协作
  所谓协作,需要两人以上共同完成任务,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在相互讨论、问题分析、资料交流过程中,对获取的各种材料及观点进行修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对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操作过程。
  资料来源多见于各类课外书籍,网络资源库等,信息量大,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里要求学生学会在已有的知识基础及教师的讲解下,通过阅读及上网查询关于碱金属与卤素的知识作息,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研究能力,将众多的信息进行提炼,提高知识信息处理能力。
  (4)假设与验证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多来源于其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对现象进行观察及验证物质的性质。在碱金属与卤素中,实验相对集中,可操作性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教师可以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以引导,在解释出现危险的原因时阐述元素的性质,可以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时,一定会找到与元素化学性质相关的实验材料,在组织他们动手的过程中,能更好的验证他们自己总结的问题与实践过程。
  (5)任务总结
  学生在通过实验等手段验证了任务出现的问题及推断后,需要对任务材料进行完整的归纳和总结,分析碱金属及卤素各元素之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化学反应过程,根据现象了解反应的本质。在教师点评后,对学生总结的内容进行完善,评价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今后的实践教学及学习兴趣的拓展。
  (6)知识拓展应用
  操作總结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如碱金属单质的生产过程、卤素元素的制法和存储、卤素有毒气体泄漏的处理等,这些内容可以在学生实验操作后视情况进行讲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拓展,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操作技能的全面性,由点及面,使化学教学不再呆板,更多的是充满了好奇心与学习乐趣。
  3 化学教学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活素质培养的启示
  当今的社会提倡和谐发展,而和谐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体现在社会中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友好关系。而在上述这种化学教学模式下,也正好能体现出对人的培养方法与过程。
  3.1 注重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下,可以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研究过程中,以便加深印象和获得亲身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深入地了解化学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观,了解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关注人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3.2 注重交互性学习
  交互性的学习,不仅包含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更好地达到信息共享,推进学习进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更好的达到知识、实践的传递。
  在此过程中,能让学生了解人与人是不可独立,只有在友好协作中才能更好的交流与总结,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剑春.化学教学前沿的智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文雄.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08(21):212-213.
  [3] 樊艳玲.浅谈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化学趣味性教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6):104-105.
  [4] 刘春英.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7):16-17.
其他文献
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好像是一次装饰石材的“展览盛会”,仅装饰石材估计就用了数十万平方米,品种很多,以中国产的石材为主,尤其是福建、广东、四川产的芝麻白系列花岗石;四川产的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潜在的才能,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合理地分工,合理的评价,对于厌学,好动,基础差而又没有学习压力的中职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较传统的灌输式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综合地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6
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过去一年工作,部署新一年任务。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展望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对石材幕墙设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其及相关的几本规范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在设计方面存在着的一些差异,供石材行业技术人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育人共同体的概念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为了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需要许许多多高技能综合素质好的大学生为国奉献,因此,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大学生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精心做好育人共同体的建设,注重辅导员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育人共同体 高职院校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天安门前金水桥上的汉白玉石柱长年受酸雨浸蚀,表面纹饰已经剥落,但仍保持着雄浑及高雅的气质。
摘要:结合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临沂大学生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状况。就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和考试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建设和改革。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程群 建设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202-02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课程群是以单课为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搞好教学的必要,也是学习化学知识
(1)特点:本教具利用禽蛋类内膜的半渗透性,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由于采用了大个单细胞蛋膜及特殊的密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