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篆刻教学是我国的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人们通过研究篆刻以及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引入传统的篆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充分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以及提高人们的篆刻教学意识,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
关键词:篆刻教学;德育教育;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166-01
篆刻艺术其实就是指主要是用篆文刻成的印章,而它主要是以篆书以及凿、铸等工具来制作印章。它是汉字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已经有三千多样的历史。在当今大力弘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篆刻艺术融入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中,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强化学生对于中国文字艺术的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篆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浅谈篆刻教学德育教育的方式。
1.篆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篆刻艺术在中国古代深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篆刻教学现状来说,我国的汉字篆刻教学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人们的重视程度也只是比较滞后的。追其根本主要就是因为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篆刻教育体系,使得篆刻教学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且篆刻艺术的德育功能认识不全。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是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享受高科技产品带给人们便捷化的生活,使得人们越来越忽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中,有部分小学生在遇到不会写的字词而问家长时,家长常常会因为自己记忆不牢固,而使用电子产品来查找正确答案,或者家长直接将电子产品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查阅。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影响,会使他们以后在遇到难题时,不会主动地进行思考,而是先去询问父母或者去查阅电子产品,致使学生认识的字越来越少,审美观以及思想越来越程式化,从而逐渐地缺失人文教育。
在我国文化、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德育教育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那么就将会面临众多的挑战。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学生心智正在发展,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产生攀比心理,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他们学习与生活,甚至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当前德育教育中最为最重要的问题。
2.在篆刻教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1)引导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提高文化素养
篆刻教学与德育教育其实是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在篆刻教学中实现德育的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学生对于篆刻的认识,让他们理解篆刻学习的内在含义。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他们的思想以及价值观还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在这时候让他们进行篆刻教学,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借助篆刻教学的文化特质,开展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教育
篆刻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篆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篆刻艺术的发展以及文化加入到篆刻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体悟,可以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在此环节中,借助篆刻教学的文化特性,开展德育教育实质上就是在研究如何将篆刻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的联合在一起,而将两者而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篆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篆刻训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篆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借助篆刻教学的名人故事,培养学生品质,磨练他们的意志
篆刻教学是实行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篆刻教学相对是一件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小学生由于自身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会是三分钟热度,过一段时间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对此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在篆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名人刻苦练习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告诉坚持努力与成功的关系。这样便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篆刻,培养他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修养。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心平气和的态度,以及充足的耐心。从而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篆刻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修养,培养他们的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综上所述,篆刻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途径。教师应让学生在篆刻教学的熏陶与感染下,激起他们学习篆刻技术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自然而然的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实现素质教育,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明涛,庞宁宁.德育教育以国学为载体开展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2]殷月,邓博.育人胜过教书—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
[3]庞毅民,余红.金石古韵冶趣间—让篆刻这一古老而高雅的艺术走进小学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
[4]孙成武.高等院校篆刻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進的办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关键词:篆刻教学;德育教育;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166-01
篆刻艺术其实就是指主要是用篆文刻成的印章,而它主要是以篆书以及凿、铸等工具来制作印章。它是汉字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已经有三千多样的历史。在当今大力弘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篆刻艺术融入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中,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强化学生对于中国文字艺术的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篆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浅谈篆刻教学德育教育的方式。
1.篆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篆刻艺术在中国古代深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篆刻教学现状来说,我国的汉字篆刻教学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人们的重视程度也只是比较滞后的。追其根本主要就是因为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篆刻教育体系,使得篆刻教学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且篆刻艺术的德育功能认识不全。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是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享受高科技产品带给人们便捷化的生活,使得人们越来越忽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中,有部分小学生在遇到不会写的字词而问家长时,家长常常会因为自己记忆不牢固,而使用电子产品来查找正确答案,或者家长直接将电子产品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查阅。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影响,会使他们以后在遇到难题时,不会主动地进行思考,而是先去询问父母或者去查阅电子产品,致使学生认识的字越来越少,审美观以及思想越来越程式化,从而逐渐地缺失人文教育。
在我国文化、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德育教育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那么就将会面临众多的挑战。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学生心智正在发展,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产生攀比心理,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他们学习与生活,甚至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当前德育教育中最为最重要的问题。
2.在篆刻教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1)引导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提高文化素养
篆刻教学与德育教育其实是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在篆刻教学中实现德育的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学生对于篆刻的认识,让他们理解篆刻学习的内在含义。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他们的思想以及价值观还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在这时候让他们进行篆刻教学,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借助篆刻教学的文化特质,开展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教育
篆刻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篆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篆刻艺术的发展以及文化加入到篆刻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体悟,可以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在此环节中,借助篆刻教学的文化特性,开展德育教育实质上就是在研究如何将篆刻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的联合在一起,而将两者而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篆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篆刻训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篆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借助篆刻教学的名人故事,培养学生品质,磨练他们的意志
篆刻教学是实行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篆刻教学相对是一件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小学生由于自身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会是三分钟热度,过一段时间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对此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在篆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名人刻苦练习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告诉坚持努力与成功的关系。这样便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篆刻,培养他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修养。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心平气和的态度,以及充足的耐心。从而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篆刻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修养,培养他们的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综上所述,篆刻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途径。教师应让学生在篆刻教学的熏陶与感染下,激起他们学习篆刻技术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自然而然的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实现素质教育,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明涛,庞宁宁.德育教育以国学为载体开展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2]殷月,邓博.育人胜过教书—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
[3]庞毅民,余红.金石古韵冶趣间—让篆刻这一古老而高雅的艺术走进小学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
[4]孙成武.高等院校篆刻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進的办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