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高校学生配套服务空间布局——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学生配套服务空间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起到满足日常生活、增进相互交往和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和校园凝聚力的体现.文章基于学生配套服务空间的发展,选取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四类典型案例,对综合服务楼、学生街或学生文化长廊、一流社区及散点布置的空间形式进行分析,探究当代学生配套服务空间的布局特征、原则和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江苏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北岸,街区东西长400米,南北长200米,占地约9公顷(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市级6处,3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自明代起,依托运河逐渐形成了名人雅士的聚居地,数百年来孕育了江南书香地的文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城市变迁中留下了丰富的层叠的历史信息,是常州为数不多的保存有重要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的地段.青果巷先后走出了百余名科举进士,孕育了唐荆川、瞿秋白、周有光、赵元任、史良、刘国钧等诸多名人,有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誉,整个街区浓缩而
期刊
“海绵城市”技术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复杂、水环境恶化问题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技术.文章针对挑水河二期水环境的水质污染、水患严峻和水岸游憩三大问题,以“海绵技术”为引领、“接吸并举”为主导策略,实行分段分区分“类”施治,通过净化水质环境、缓解洪水隐患等滞蓄技术和丰富水岸游憩等景观适用性设计手法,达到雨水管控、防治灾害和提高水环境可达性的水生态作用,突显“水-人-绿地”的相互依存关系,建立水环境与人、景观及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
“十里秦淮”是南京的母亲河,与中华路构成南京城市起源发展的关键轴线,其沿河地段将成为南京市全域旅游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老城南整体复兴的重要纽带.西五华里指 “十里秦淮”的西半段.现状河道狭窄,两岸用地权属复杂,公共认知度偏低,临河开发建设范围局促.城市设计依托既有历史遗存与历史信息,从老城南整体保护展示的角度,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及生活服务设施,积极塑造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线路,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品质,同时完善民生服务设施.
期刊
历史环境新建项目要兼顾环境协调与设计创新,需要定量展开建筑策划预评价工作,避免可能的经验主义错误.文章基于城市营销理论,通过大数据方法确定预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设置权重,建立量化的预评价模型,以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展示中心为例,分析建筑策划预评价方法在历史环境新建项目中设计优选、深化推进的作用.
文章以观演建筑公共性缺失问题为引导,从功能、空间与形式三个方面提出传统观演建筑公共性缺失的原因,并从一些典型案例中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手法,归纳出观演建筑公共性营造策略:功能的复合化、空间的灵活化以及形式的开放化,为提升观演建筑的公共性提供借鉴.
文章主要通过对东北某高校图书馆建筑室外场地与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特点的分析以及比较,并以此建筑为例进行平灾结合的室内外转换设计,以期为今后我国城市中文化建筑防灾避难场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医院建筑迎来了发展建设的热潮.医院建筑功能庞杂、流线复杂,借助项目数据平台,结合准确高效的后评估成果,能够有效协助建筑师在设计时对医院建筑空间的把控,更加贴合患者的使用需求.基于项目数据平台对资料分析整理,对已建项目进行空间使用后评估,将建筑空间需求转化为项目量化指标,使医院项目后评估的进行更加科学合理、有据可依,使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设计思路与技术路线更加清晰明确、有逻辑性.
以社会心理学中的个人空间圈理论为出发点,其实验证明了,人的前向空间需求范围比向后方所需的范围大.文章以此为基础,证明此现象同样普遍存在于建筑空间中,并分析了个人空间与建筑空间在前后方位上存在这种关联的原因,最后通过相关数据整理,发现建筑的前后距离比值在同类建筑中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在不同种类建筑中有所差异.文章认为这是由建筑的商业与权力属性所决定的.
随着体验式消费模式的兴起,商业综合体屋顶作为可以开拓体验式消费的新场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网络、期刊文献、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总结影响商业综合体开放式屋顶空间形态与交通组织的类型,以及它们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屋顶空间使用中表达出的特征,对其设计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不断进步发展,中小学校也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21世纪开始,中小学校大都呈现分散式、行列式的布局特点.但近年来,在城市化的推进下,面对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条件,中小学校应当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素质教育下校园设计也应当更加注重功能之间的联系和空间特色的营造.而采用分散式、行列式布局模式的城市中小学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凸显出许多矛盾,亟待变革的来临,这也引发了诸多设计师和学者们的思考.在此背景下,综合体理念开始被应用在中小学校的设计中,中小学校园综合体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