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有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国家人民珍藏并且弘扬。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教授语文知识的作用,更肩负着将中华文化传播给我国少年儿童的作用。论文认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应当是潜移默化,不断深入的,因而在教学中应当从“感知”、“感受”、“践行”三个层面来进行。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然而不管是从原始社会初期到诸子百家、隋唐盛世,还是从康乾盛世到晚清民国以至于现代,中华文化在数千年里在我国都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而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元素如道德元素、节庆元素则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始终,并且为国人所称颂。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语文教学与中华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知识与理念。
  一、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为当时的诸侯管理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精髓。除此之外,我国的传统道德因素还包括四维、五常等,礼、义、廉、耻、智、信、忠、孝、节、知(智)、勇……都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道德是广博的、开阔的,其中包涵的内容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我国人民形成了当代的价值观、道德观,这些道德因素自然渗透到了国家德育教育之中。除此之外,中华文化中还包括宗教信仰文化、图腾文化、服饰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范围广、意蕴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特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之路径
  1、转变教学思路 引导小学生“感知”中华文化
  课本是死的,而教法是活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引导小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各元素的存在。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传统道德因素的认知,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靠理性的“认知”而获得的,而是靠最为简单的“感知”而获得的。语文教材指引着教师进行教学,为什么不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做好中华文化的“引入”呢?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教育界都兴起了“国学”,这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身着汉服,拿起线装书,在教室中跪坐,开始进行诵读,诵读的内容都是一些国学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韵启蒙》、《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等。语文课堂的学习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每周单辟出一节课程进行经典的诵读,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意蕴。这种用传统启蒙经典中的名句名段取代繁琐累赘的大篇幅现代文文段的方式,在一些学者看来,是有利于教育的有效性和持久性的,学生读在嘴中,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的记在心间,传统道德就会内化在学生心中,经久不忘。
  2、采用多种手段 使得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
  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播放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小品也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有一些出版社专门出版了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的音像制品,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感受”来获得对于道德因素的认同感。对于现代的独生子女来说,“悌”这一文化理念就很难以理解,为了让他们懂的这些“遥远”的道德因素,看电影、听故事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可以将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传统文化与相关的歌谣、故事联系起来,就能够让小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不仅仅是挂在嘴边。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表演、说故事的手段拓展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找一些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在上课的时候说给别的同学听,这就能够使得同学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并且较为深入的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
  3、举办实践活动 鼓励小学生“践行”中华文化
  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在进行中华文化的教育中,需要讲理论、求理解,然而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华文化元素只有落实到了现实之中,才能显示出其独具魅力的一面,从而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同时也使得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加广泛的传播出去,起到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实践活动可以在学校中进行,也可以联系社会;可以在小学生内部进行,也可以与家长、社会人员联系在一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体味中国传统道德元素的同时,以“我为父母____”为题,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让学生回去为父母做一件事,然后形成作文,彰显中华文化中的“孝悌之义”。语文教学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可以与交通部门、民政部门联系,在合适的时候组织活动,让学生们走上街头、走进敬老院,通过“汉服展示”、“经典诵读”等方式宣传中华服饰文化、中华传统道德,这既是一次中华文化展示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加深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中华文化传播开来,使得全社会形成学习中华文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细丹.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J]. 民营科技. 2010(09)
  [2] 张雯,闫苹. 语文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功能——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节日素材的教育价值[J]. 语文建设. 2009(03)
其他文献
【摘要】项目教学法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以项目主题为中心,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交通类院校化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化学专业;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内涵及特点  1、项目教学法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
水彩画的创新发展如同其它绘画艺术一样,需要在发展过程不断推陈出新,需要更新观念、丰富视觉语言、拓宽媒材技法.本文立足于创新发展的视角,针对目前水彩画在发展过程存在的
【摘 要】如今,在计算机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中,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是从网络安全易被忽视的技术措施、人员因素、网络管理三个方面问题着手,提出解决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以及措施,以确保校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校园 网络安全 问题 对策 技术 病毒  一、前言  高校是计算机网络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最早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地方。校
【正】为了广泛深入的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文本,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构建新的训练平台,我们开展了“课本剧编演”的活动。中学语文课本里面有许多生动曲折的故事,
【摘要】间接夸奖法,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是广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结合具体的广告实例,探讨了如何翻译运用间接夸奖法的英文广告。通过分析英文广告翻译过程中运用的多种灵活翻译的策略和技巧,从而得出如何使英文广告的汉语译文能够最大限度地传达广告的原意,从而实现广告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目的。  【关键词】广告 间接夸奖 等效翻译  引言  广告的英文advertisement指“唤起大众对某种
人说隔行如隔山,从原来干的某一行跨到新的一行去,是比较难干好的,干出色是更加难的。但是往往那些半路出家的和尚却是反而容易得道,参悟禅机,度已度人,大概是放下屠刀,回头
推导了考虑爆炸产物发生化学反应时,约束空间内准静态压力的计算公式.以TNT炸药发生约束爆炸为例,分析了不同药量体积比下爆炸产物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编写了计算TNT炸药约
电影《微爱》,讲了三个男青年和一个女青年北漂创业的故事.男青年热爱电影,女青年当着模特.为了争取投资,他们把剧本改了又改,结果还是被换了本子,换了演员,换了摄像.最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