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引导调试作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u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大学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有些人甚至产生严重的择业心理障碍而无法解脱,包括情绪障碍、自我认知障碍、人际心理障碍。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排除择业的心理障碍,提高择业成功系数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调试作用。
  关键词:择业心理障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当前新形势下,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择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分析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引导他们走出择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新形势下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1)情绪障碍。①焦虑。调查表明,有20%的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明显的焦虑状态,情绪烦躁,心神不宁,意志消沉。②急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③抑郁。情绪低落,愁眉不展。
  (2)自我认知障碍。①自卑。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大学生,特别是部分女大学生、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②自傲。自认为自己满腹经纶,应该有个好的归宿。
  (3)人际心理障碍。①怯懦。多见于一些女生和性格内向的大学生。②冷漠。自以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 新形势下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1)从客观因素上来讲,主要指的是社会现象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影响。首先,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难免遇到曲折和艰辛,这时大学生难免出现择业挫折,进而形成择业心理障碍。其次,毕业生政策有着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指导或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遇到困难,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再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价值观、择业观上出现嬗变,易造成择业心理障碍。
  (2)从主观因素上讲,主要是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特点。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独立人格;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商品意识日益增加,功利色彩日益浓厚,追求“务实”;择业上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他们已经一改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但是,面对社会复杂环境和就业种种压力,他们有的还不善于调整自己,不善于克服“危机”,因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与心理障碍的发生。首先,一个人择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固然是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如果自身知识储备量少,能力不突出,综合素质不高,这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间发生冲突,自然在择业中受挫,从而形成择业心理障碍。其次,不少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期望值偏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这也会形成择业心理障碍。再次,择业动机冲突引起择业挫折。大学生择业时有时面临二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提供选择,出现了双趋冲突。有时又面临两个不大满意的用人单位,出现双避冲突。其实,大学生在择业中遇到的还有更复杂的趋避冲突、双趋避冲突等等,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择业心理障碍的产生。
  三、 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引导调试作用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使他们认识到,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善待自己的不足,以社会需求标准来衡量自己,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
   (2)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境。理智地看待择业问题,冷静地分析择业形势,泰然面对择业竞争,正确看待择业挫折,是保持良好择业心境的前提条件。高校毕业生对择业中的挫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面对现实,及时帮助他们减轻思想负担,消除不安情绪,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地分析择业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另外,还要帮助他们根据客观实际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
  (3)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择业角色。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合理地确立自己的择业角色,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仅要考虑我想干什么,还要更多地考虑我能干什么。
   (4)引导大学生调整择业期望值。择业期望值是指大学生对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个人愿望的评估,适中的期望值是大学生正确择业的一个关键条件。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合理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选择恰当的定位点,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愿把握就业机会。
   (5)帮助大学生增强择业的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能对自己作出积极评价。高校应当努力发掘学生身上的优势和特长,包括潜在的优势,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进而提高就业成功率。
  (6)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择业技巧并传授一些自我调试方法。大学生求职择业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但是择业技巧包括适度包装、诚实、守时等细节,这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择业技巧,这对缓解择业心理障碍也是有帮助的。另外,还要完善择业心理咨询,传授一些自我调试方法,例如自我审视、降低预期、自我安慰、适度宣泄、环境调节、总结经验教训等等,多途径帮助排除择业心理障碍,获取择业成功。
  
  参考文献:
  [1]项炳池.高校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分析及调适[J].职教探索与研
   究,2006(4).
  [2]曾恒.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08(3).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至本院治疗的妊娠糖尿病产妇3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至本院检查的正常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运动不断演进,商业反腐败行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商业反腐败行动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支持与配合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战略注定要提上日程。文章首
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直接导致上海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增大。文章分析了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四个基本特征及其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影响,由此进一步从老龄化的角度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成败的根本保障。教师要尽快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这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也应该是我们教师毕生的信念与追求。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学高”,即业务精炼,知识面宽,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应“品正”,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教书育人,
2006年6月-2009年4月,我科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了踝足矫形器,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创业项目不准、创业资金不足、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并从加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拓宽高职学生创业渠道、加强创
摘要:锦州师专注重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突出办学特色,现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制度体系、内容体系、训练体系、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培养了一批批专业技能过硬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师范生;专业技能;办学特色    锦州师专建立于1914年,具有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在师范教育建设与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其中,注重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也叫基本
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都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要更新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的天职是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要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思想。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热爱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实验课、答疑辅
常州市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但在农业集约化和农村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常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概况与问
教育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教学质量,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