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绘人生路 情系石库门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昏时分,爷爷给小孙孙讲完故事,抱着他去弄堂口等候下班回家的爸妈;天井里,炉子已经生好了,奶奶在厨房里忙什么呢?二楼厢房窗口伸出的竹竿上晾晒着自家腌制的咸菜;一黑一白两只小猫一卧一跑……给无人的天井增添了些许温馨。
  远处,外滩的钟声一声一声传来。房间里,留声机放出依依呀呀的音乐。女人们摇着扇喝着茶,在麻将桌上津津有味地闲聊着,桌下的猫咪睡得沉沉的……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消遣过去,记忆却依旧萦绕在心。
  阁楼中,墙上挂钟的钟摆来回摆动,蓝窗帘配着褪色的黄地板,小女孩站在板凳上,趴着栏杆吹泡泡……春去秋来,阁楼流走了多少个悠悠岁月,但流不走的是人心里那份温暖的感觉。
  一
  走进位于田子坊的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只感到那浓浓的老上海石库门风情扑面而来。画家李守白先生那些描绘海上风情的重彩画和剪纸作品,使那些被张爱玲、孙树棻等敷陈了千百次的石库门浮华岁月,那沉淀着的一份份市井生活之梦,得以真实还原。那一份温热而缥缈的记忆,恰如惆怅悠远的梦境,亦真亦幻,穿越了长长的时光隧道。
  一位出生于60年代初的画家,为什么对老上海的风情、民俗尤其是上海的石库门了解得如此自然、深透,对石库门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能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带着疑问,也带着好奇,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我见到了李先生。
  寒暄之后,我直入主题:“李先生,你的作品很有特点,透出一股浓浓的装饰风味,体现了非常浓厚的上海民俗气息,你是如何积累那么多素材,又是如何想到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创作的呢?”李先生淡然一笑:“说来话长,这要从我小时候说起了。”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从小住在卢湾区的石库门房子里。他从6岁开始跟着父亲李廷益(剪纸艺术家)学习绘画和剪纸。父亲对其要求甚高,要他每天早上带着弟妹到弄堂口去写生,而且要将自己一天的生活用绘画记录下来,如同写日记。李守白每天对着里弄里各种的市井小事,要完成大量的速写作业,耳濡目染,烂熟于心。10岁那年,他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幅剪纸作品。
  初中毕业后,李守白考入了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曾师从著名画家林曦明教授和中国剪纸艺术大师王子淦先生。两位大师的言传身教给了李守白深远的影响,使他的创作技巧趋于成熟,把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与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融会贯通。
  1989年,李守白结婚了,第二年生了女儿。李守白作为上海民间艺术代表团成员去新加坡作文化交流,期间,有家公司看中了他的才艺,请他到新加坡发展。李守白回国后把此事告诉了妻子。他本以为妻子会因新婚、孩子太小等原因反对,没想到,妻子不但没反对,反而还鼓励他去闯一闯。就这样,1991年,李守白去了新加坡,而且这一去就是10年。
  “那又是什么原因回国的呢?”
  “作为一个华人画家,在海外为老板打工,人家想让你画什么,你就得画什么,让你怎么画,你就得怎么画,不用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话语权’,这对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人来说,无疑是种痛苦。恰好那年我妻子到新加坡探亲,与我聊起国内艺术品市场,沪上题材十分红火,因此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那时候,上海本土画家的工作室非常红火。妻子直觉地感到,李守白会画画,又会剪纸,或许可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李守白仍有顾虑:在当时的国内画界,他只是一个后生晚辈,如何立住脚跟,自成一派?妻子却在此时坚定了丈夫的信心:“你是石库门里长大的人,你应该把上海味道挖出来!”一句话点醒了李守白。石库门浓缩了老上海的民俗和文化,40年了,李守白在石库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直历历在目。
  回国后,李守白的想象力和才情一泻而出。“从新加坡回来后我又去了日本。在旅居海外的日子里,看到国外对本民族的文化、民俗以及城市建筑等保护得很好,给我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灵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上海城市建设可谓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有时难免‘泥沙俱下’,大量的旧式里弄被拆除,成片的石库门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倒下了。石库门这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建筑养育了几代上海人,承载了一个时代的风韵和记忆,如今却慢慢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保留一些优秀的城市建筑风貌,也是我们这辈人的责任。”
  “作为一个上海的画家,作品一定要有本土的味道。我与石库门有着天然的渊源,因为从小就在石库门长大,因此对我年少时的经历与石库门老弄堂有着特殊的情结,上海的石库门体现了这个城市居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一家一户空间紧凑,经济实惠,更体现了不事铺张、又不失身份的价值观。同时,石库门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创作源泉,大到一条马路、一条里弄,小到一个天井、一个房间,一两件道具,每一件都能透出一种浓烈的上海市井的生活气息,甚至一把蒲扇、一个木盆、一只小凳子都能入画,都能反映出上海的味道。我以石库门作为创作题材,初衷就是提醒都市人,在这片生养我们的石库门里还有好多旧事遗风值得我们回望,那些入梦的童谣可以唤起我们心底的家园之感。”
  李守白对石库门充满着眷恋:“时光荏苒,我一直寻找着这种地域文化的精彩和光华,这种深入骨髓的感觉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我的画作、剪纸、家居饰品均以石库门生活为题材,展示石库门建筑的各种风格和独特魅力、石库门房子内部的摆设以及其中人们的生活百态,我认为这是上海独一无二的石库门文化。”
  明白了这一点,我来时的所有疑惑都得到了解答。李守白生于石库门,情迷石库门,对石库门的一砖一瓦都有浓厚的感情,只有这样经历的人才能将石库门文化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
  二
  李守白认准了自己画作的主题——石库门。他要将充满自己身心的对石库门的眷恋融入作品。静态的石库门,在他的画作中变“活”了,窗户中透出的光亮,让人感觉到房间内人物的活动;窗台上的盆景、墙角的野草,房子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喻示着蓬勃的生机和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动态的石库门,更是重现了旧时居住在石库门内人们的生活场景,一家数口晚饭后的其乐融融,跃然纸上;妖娆女性,旗袍一袭,或吹奏弹唱,或悠闲自得,或闺中密谈,展露着无尽的风情与旖旎,略带妩媚,极尽时尚。她们与石库门内的一切融为一体,展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华丽……这动静结合的“石库门”,完美地重现了曾经居住在石库门内的人们的生活点滴,同时也使其成为“田子坊创意园”的一景。   李守白的石库门风情系列重彩画在技法上运用大色块,大红大绿的搭配,看上去很“拙”,但细细解读,却会发现朴拙的表象下作者对技法的大胆创新,以及兼收并蓄、收放自如的艺术功力。
  “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重彩画源于中国画的工笔重彩。我的重彩画继承了工笔画的传统。我在宣纸上作画,用中国画、水彩、水粉和一些矿物质的颜料铺彩,敦煌壁画的风格对我的影响很大。”
  李守白以敦煌壁画中的工笔重彩为特质,借鉴了西方油画的技巧,把油画及装饰美感引入绘画中,特别是其对明暗、黑白关系的处理,对色彩的拼接以及对光线的运用,均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他以浓重的色彩,柔美的笔触,巧妙地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技法,融入西洋绘画语言,并在宣纸上表现出来。他利用宣纸易化易散的特点,运用现代水墨重彩的勾、擦、点、染等技巧,使作品呈现了很强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绘画风格。
  他作品的画面可以说非常“俗”,俗到人们可以对其熟视无睹,其中展现的是上海小市民市井生活的琐碎,但就是这种俗中蕴含着雅,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理解,体现了大俗大雅”的艺术真谛。
  在绘画之外,李守白又是一位剪纸大家,他为海派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成为当代海派剪纸的杰出代表。他的“上海风情”系列剪纸引起了世界各国艺术家和收藏家的高度关注和青睐,许多作品被著名艺术机构收藏。 2004年,他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剪纸艺术大师”称号;2006年,他的剪纸作品《上海童谣》获杭州首届国际剪纸艺术节金奖; 2007年,剪纸作品《石库门留影》被中国剪纸博物馆收藏;剪纸作品《海上遗梦》荣获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剪纸领域最高奖项“金剪刀奖”;同年,“李守白剪纸”被文化部授予“文化遗产日奖”;2009年2月,李守白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年6月,“上海剪纸—李守白”项目列入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名录。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童谣》,李守白花了半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这幅长卷作品如一本可折叠的画册,高60厘米、长17米,共收集童谣37首,刻制人物152名,刻制文字1757个,刻制动物46只,让人叹为观止。作品被中国文化部评为最具海派特色、最具地域代表性、最具时代感的剪纸作品;
  “李先生,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而你的剪纸作品既能体现出传统的装饰美感,又大量地出现了诸如现代版画的绘画风格,请问你是如何实现这一华丽‘蝶变’的?”
  “剪纸确实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而且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如山东剪纸锯齿形细节、佛山剪纸铜衬料、河北剪纸点彩等等。说来惭愧,上海是个移民文化城市,我们原先没有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而剪纸原来也只是作为一种装饰,诸如喜庆窗花、鞋面花样来点缀的。我用沪上大都市的元素,取材上海的风俗人情,在此基础上提炼加工,突破原有的鞋花、窗花模式。在创作中,我保留了传统剪纸的表现形式和原有的纹样,如锯齿纹、月牙纹等,加入新的创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果去除了这些,就不能称之为剪纸。”
  “除了以上获奖作品以外,你最近在新天地展出的大型立体纸雕《海上风情》,也引起了观众的惊呼,原来剪纸也可以如此时髦。”
  “传统剪纸的功用离现代生活较远,且形式单一。我引入新的表现手法,将剪纸艺术与现代雕塑、灯光等艺术嫁接,就成了与生活相结合、为市场所接纳的产品。关键是作品要有自己的创意,特别是要有自己民族的元素,民族特色的创意。”
  龙年春节前,李守白受邀为大宁国际设计春节装饰,他剪出了“龙”、“福”两个字,演绎“龙腾福至”,而剪纸宝葫芦雕塑则寓意“福禄呈祥”。“洋气的地方加上民族的氛围,更容易产生亮点。我把平面的剪纸用雕塑的原理放大,再用环保材质做成立体造型,加上光影、节能的灯光、防雨防水等,就形成了一个时尚的现代装置。”另外,李守白跟星巴克也有过类似合作。
  40多年剪纸生涯中,除了潜心创作,李守白还走入中小学,普及剪纸艺术。他认为,“融合比原生态更适应市场,也更符合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把非物质文化做出有形的产品,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表现上海题材的画家很多,画过上海石库门的画家也不少,但是像我这样专门画上海石库门,‘把石库门进行到底’的画家非常少。”因为专门画石库门,李守白得了个雅号——“石库门先生”。
  三
  “李先生,题材的创新也是艺术得以长盛不衰的关键,除了石库门,你是否还会考虑用些其他的题材来推出新的作品?”
  “这是肯定的。我很喜欢老家具和屏风之类的东西,今后我会推出婚庆和时令节气的题材,来不断地充实我的作品。”
  多年的国外生活让李守白意识到中国民间艺术借鉴国外艺术手段的发展空间很大。他表示,让中国的民俗文化走向世界,引发全世界的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共鸣,是他最大的心愿。他的作品已经引发了上海人的共鸣,也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收藏家的青睐,受到海内外收藏界的广泛关注,使得“石库门”这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
  2011年,李守白应奥中友协和上海友协的邀请,在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大厅成功举办了“庆祝中奥建交40周年——李守白海派艺术作品展”。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史明德、维也纳市副市长路德维希、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卡明斯基以及上海市政府代表等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史明德表示,李守白的作品是上海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巧妙结合,不仅为奥地利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平台,也寄托了上海人对老上海的浓浓情意和对儿时生活的无限回忆,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独特贡献。曾访问过上海的路德维希说,李守白的作品,丰富了他对上海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进一步把海派艺术推向世界,同时也为促进中德文化交流,今年6月,李守白特地在外滩十八号举办了一场“庆祝中德建交40周年——李守白海上风情德国艺术展上海预展”,展出将赴德国汉堡展览的37幅经典之作,将赴德国的展览旨在弘扬由其独特风格的重彩画和剪纸艺术所演绎的“上海石库门”和“海派剪纸”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把经典海派艺术推向国际。   “每当谈到上海,人们就可以想到我的石库门系列作品,这是我的梦想。我希望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它的颜色与外形,而且能听到和闻到居住在那里的时光”。
  随着现实中的上海石库门风情日渐远离,石库门曾经的辉煌、曾经的五彩缤纷正在被人们淡忘,但石库门中形成的文化及其精神,却会长期伴随着上海人的生活,并将长期影响上海的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李守白带有浓郁怀旧情结的作品才会如此吸引人,因为它为上海人唤醒了以往的记忆。
  石群
  资深记者、自由撰稿人
  主要获奖
  2012- 荣获第一批“上海市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称号
  2011- 荣获上海市文广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2010- 荣获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9- 荣获上海市“自主创新领军人才”称号
  2009- 荣获上海海派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08- 荣获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自主创新领军人才”称号
  2007- 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暨国际剪纸艺术节最高奖“金剪刀奖”
  2007- 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
  2007- 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2006- 荣获世界园艺博览会剪纸大赛“银奖”
  2006- 荣获首届国际剪纸艺术节“金奖”
  2004- 荣获中国民协“德艺双馨剪纸艺术大师”称号
  2004- 荣获第二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
  2004- 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02- 荣获第届一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
  2002- 入选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主要个展
  2011- “李守白海派艺术作品展”(中国,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11- “李守白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展”(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厅)
  2010- “窗·我的视界——李守白重彩作品展”(中国,上海田子坊)
  2010- “纸上生花 剪绘天下——李守白剪纸艺术展”(中国,上海田子坊)
  2009- “意品上海——李守白个人艺术展”(中国,上海智造局)
  2008- “追梦上海——李守白精品艺术展”(中国,上海新天地)
  2007- “海上遗梦——李守白石库门风情艺术展”(中国,上海中信泰富广场)
  2006- “李守白个人重彩画展” J Gallery(中国,香港半岛酒店)
  2006- “盛夏重彩风——李守白个人重彩画展”(中国,上海8号桥)
  主要机构收藏
  2011- 比利时白鹤高画廊
  2011- 奥地利慈善机构“Licht ins Dunkel”
  2010- 意大利米兰Lettera27基金会
  2010-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国 上海)
  2010- 中国共青团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国 上海)
  2010-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纪念馆(中国 上海)
  2008-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卢湾支行(中国 上海)
  2008- 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中国 上海)
  2007- 星巴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美国 西雅图)
  2007- 中信泰富广场有限公司(中国 上海)
  2007- 中国剪纸博物馆(中国 北京)
  1990- 上海美术馆收藏委员会
  1985- 荷中友好协会
其他文献
本期“设计风”栏目选登“姜敏艺术公社”2010年夏季、秋季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韩国首尔、挪威比格采风所得的一线橱窗设计信息。我们可以体会到美国的沉稳,英国的典雅,法国的奢华,韩国的夸张,挪威的朴实,能够领略到不同国家艺术设计理念的表达。     图片及文字提供:姜敏艺术公社
期刊
2011年11月17日下午,世博中国馆“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咖啡厅,“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策展人、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百忙中赴约,接受了《创意设计源》的专访。      第一次,毕加索如此亲临上海  “不做永远不知道,做了,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谢定伟  
期刊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办公室于2010年11月1日下发《关于报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改办函[2010]2号),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新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项目编号03-109-076)和《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03-109-077)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
期刊
编者: 2012年5月24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杨青青教授策划的“2012转媒体时尚艺术展”在红坊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行。  2012年,中国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入关键年,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进入关键年。这一年,“设计之都”上海的高校科研,普遍更紧密地将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产业经济联系在一起;上海戏剧学院的“转媒体”时尚艺术展便是前沿探索之一。  何为“转媒体”?学院如何以“
期刊
第三届上海国际设计趋势高峰论坛举行  12月2日至3日, Insight Shanghai 2010 第三届上海国际设计趋势高峰论坛在八号桥二期、三期举行。  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法国设计趋势研究机构Style-Vision主办,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芬兰创新局、丹麦驻沪总领事馆、法国驻沪总领事馆、NCS(中国)色彩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设计趋势高峰论坛不仅吸引
期刊
近年来,我国有些室内装饰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室内设计所带来的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及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人类在觉醒,生态意识在增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逐渐增强;人们呼唤、渴望更多对健康无害、对生态环境友善、舒适、安全、高效的室内环境设计作品问世,因此作为当代的室内设计师,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以生态观指导室内环境设计实践,使其作为一种
期刊
怎样的环境才能有助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我们认为,文化开放,资本开放,人才开放,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发展前提。  文化开放——文创产业繁荣的前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文化思想氛围非常宽松的历史阶段;文化的开放自由,造就了儒、道、法等深远影响的思想理论流派,也诞生了老子、孔子等中国学术大家。  相对于今日中国经济的开放与崛起,文化的开
期刊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开幕后的184天里迎来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80个城市案例、18个企业馆参展,以最广泛的参与度,真正实现了世界各国与人民的文化交流。  184天后,世博会会旗缓缓降落;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演绎、深化。    题一 谢幕续写精彩  谢幕与开幕一样,是各展馆整体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在不少国别馆看来,谢幕是本展馆对世博主题理解的深化,也是实践展
期刊
上期要目:  一、石库门的背景和渊源  (一)上海石库门的历史渊源  (二)卢湾区石库门的渊源  1、卢湾区石库门的历史背景  2、卢湾区石库门的历史价值    (三)石库门的建筑特点  上海石库门里弄民居是在江南和上海县城民居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外观上吸收部分西洋建筑艺术的装饰方法而形成我国独特的江南城市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开埠以前,上海县内民居均为江南民居建筑风格,
期刊
访谈主持:徐勤 访谈助理:易茗 图片提供:朱小杰工作室  温州龙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朱小杰在亦厂亦家的澳珀家具总部接受《创意设计源》的特别专访。此前,他在广州出席北京设计周召开的“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新闻发布会;此后,他将带领中国设计师集体参加第51届米兰国际家具展。此时,地球的一端,代表中国设计的80把椅子已安抵米兰热纳亚港;而另一端,在澳珀沐浴着温暖阳光的露台,这位家具设计大师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