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媒体”时尚艺术展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 2012年5月24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杨青青教授策划的“2012转媒体时尚艺术展”在红坊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行。
  2012年,中国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入关键年,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进入关键年。这一年,“设计之都”上海的高校科研,普遍更紧密地将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产业经济联系在一起;上海戏剧学院的“转媒体”时尚艺术展便是前沿探索之一。
  何为“转媒体”?学院如何以“转媒体”项目为引领,尝试实践新一轮创意设计及人才培养方案?当项目研究过程和成果开放性呈现,“从灵感到质感”在未来的时日又将引发时尚产业怎样的改变?
  呈现高校创意设计科研探索——本专题特别提供上海戏剧学院关于“转媒体时尚艺术展”的思考和行动样本,希冀更多深入讨论的发生,希冀“转媒体”更有价值的产业回响。
  一、“转媒体”及其概念的提出
  概念阐述。“转媒体”是指一个媒体跨越原有边界转化成另一个媒体形式。“转媒体时尚艺术”是让艺术与时尚互动转换,是将消费前卫需求,把前沿的探索转成需求。
  “转”是一个彼此传递的过程。在今天,当代艺术与时尚已经密不可分,时尚如何从当代艺术中汲取灵感?当代艺术如何向时尚借鉴技巧、扩大影响?“转媒体时尚艺术展”向公众抛出这一命题,探讨并提供“转”的广阔空间与可能。
  为什么“转媒体”提出当代艺术是时尚设计的灵感源?
  时尚设计的灵感源往往是表面视觉化的联想。当代艺术是直达人内心和观念层面的内在动力。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对人的刺激不仅仅是图案、色彩、质感等对应式的联想,而是更深层的艺术创作实践。以当代艺术为灵感源,让设计过程矛盾、错乱、不知所措,坠入某种时间与空间的联系中,使设计面对的关系不是既定、现成的,由此产生更大的可能性。
  概念的提出。丁乙为爱马仕设计丝巾,杨福东为Prada拍摄宣传片,宝马赞助周春芽的艺术发现展,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为LV设计图案……当世界时尚奢侈品牌与当代艺术合作,“转媒体时尚艺术展”企图将“转媒体”这一思维方式同时输入时尚界与艺术界,让“当代艺术要成为时尚设计的灵感源”成为设计师们的普遍观念,将当代艺术经由时尚这一通道,更为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时尚生活体验之中。
  “转媒体”强调了一种思维方法:它确定艺术与时尚间的互动转换是具有广阔空间的存在,它是灵感孵化器,可以诱发激情的灵感爆发。有意识地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让艺术本真的灵性和酒神式的狂想孵化出一个当代的幻彩舞台。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则将成为一个开端。它开启灵感之窗,导引创意趋向,促进更多时尚品牌、企业和设计师群体与当代艺术家因此共识而密切合作,让展览成为时尚设计界的灵感来源。
  二、“转媒体”时尚艺术展
  展览策划。展览呈现“当代艺术转时尚设计”的丰富面向。展览主要由约50件知名当代艺术家影像作品、200个当代艺术资料库视频、200个新锐艺术灵感影像视频以及200件时尚创意设计作品构成;展览媒介主要由视频播放、展台展示、时尚现场秀组成;展览科技动用动态投影、视频装置、影像矩阵、材质面料设计等多种手段;展览受众体验要求不仅是视听刺激,更设计为引导影像经由观者的视网膜直抵内心。展览内容、媒介、技术、受众体验等元素多元交互,不仅呈现了当代艺术成为时尚素材与设计灵感的可能性,还为受众提供了一个突破原有视觉经验,体验“转媒体”思维实现的实验场。
  展览回放。
  展览由三大展示版块组成。
  在展览序言空间,主要呈现展览主题装置与当代艺术影像视频资料库。
  在知名当代艺术家影像作品展示空间,包括杨福东、卜桦、陆军、徐震、崔岫闻、马科·拉菲亚、原弓、曹斐、张培力、马修·柏利塞维兹、唐茂宏、飞苹果、陆春生、孙逊、阚萱、柯罗夫在内的50位国际国内知名当代影像艺术家提供了自己历年来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的大作。
  在国际国内各大艺术院校新锐艺术影像视频作品区,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学院、法国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提供了约200件原创影像视频。
  整个展览现场,每一件当代影像艺术作品都有相应的时尚创意设计作品展示对应。
  展览开幕日的“时尚秀”由舞蹈演员的肢体表演、当代艺术的影像视觉与未来时尚的流行预测三者组成。
  时尚秀的“主体”部分有四个内容章节:自然界记忆、数字新情感、未知的时空、超现实生存。B6的音乐与棉棉的说唱为背景音乐;2009上海国际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蒋笑伊、2010第十九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中国区冠军赵翊杉等为走秀模特;时尚芭蕾造型秀者赵聪为视频秀者;新媒体艺术家包为跃与视频艺术家吴建新合作多媒体视觉效果;“秀”以时尚手法诠释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设计师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灵感转换成有质感的服装,这也是对未来时尚流行趋势的新预测。
  三、从“灵感”到“质感”
  “转”是一个思想对撞、相互嵌入、裂变的过程;从“灵感”到“质感”是将创新能量物化的专业过程。在这里,当代艺术是人类文化思想的前卫,时尚则将相关研究和探索转化对为大众需求的满足。
  因此,作为特别的创意思维项目训练,从灵感到质感项目不简单要求学习者将艺术品的视觉符号、视觉元素直接衍生为时尚用品,而希望他们将未来的转化建立在对艺术品理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设计团队在杨青青教授的带领下探寻艺术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结合视觉元素的提取转化为设计的灵感源,再运用时尚的手法创作出时尚艺术作品——作为前卫思想的体会者和实践者,在夜以继日的转化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开拓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激发了对当代艺术的兴趣,也获得了高层次的创意思维训练。
  为使学习者对“转媒体”概念形成更深刻的了解,“转媒体”时尚艺术展还穿插了相关主题讲座和艺术家工作坊。
  上海木码设计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路易·劳伦斯先生围绕“转媒体”概念,结合2012年米兰设计周,为专程来沪参观“转媒体”时尚艺术展的湖南大学新媒体学院及上海戏剧学院编导系学生举办了精彩的讲座。劳伦斯先生回顾了4月刚落下帷幕的2012年米兰设计周,从各大展区概览到精选展品设计剖析,从梅赛德斯奔驰与中国当代设计师联盟共同举办的“慢坐”展馆到设计盛会的无限魅力,强调了“艺术与设计不分家”的理念,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哲学、美学与当代设计艺术的完美融合,更深入地理解了“艺术是设计的灵感孵化器”这一“转媒体”时尚艺术展强调的命题。   同期,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参展艺术家马克·拉菲尔也围绕“转媒体”这个概念举办了为期三天的“转媒体——图像资料库获得”艺术家专题工作坊。马克先生认为,“转媒体”概念强调了不同艺术形式可以相互转化的创意思维方法。结合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背景,马克先生将杨青青教授“艺术是时尚灵感源”的提法进一步拓展,提出舞台艺术、表演艺术、视频艺术、装置艺术、时尚艺术乃至广告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的互为转化和提携。他认为创意教学的关键就是引导学习者用艺术的“眼睛”去观察、发现、收集、提炼灵感图像并转化应用到实际创作中去。
  当代艺术作品作为灵感输入,通过时尚设计实现转换(这个转换空间类似函数的N次方演算),然后再输出,由于函数的N次方演算空间存在无尽的可能性,最终的输出便可能是具体产品、无形思维或某种方法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找到一个独特并有实际作用的立足点,而所谓转换,最终在现实中触发的答案就是开放和多元。
  春江花月夜 影像4分27秒
  陆军
  陆军与加拿大著名爵士钢琴家戴维·布雷德合作的数字水墨视频作品《春江花月夜》,以摄影的方式拍摄水与颜料交融变化的瞬间,非常完美地表现了水与颜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变化关系,其效果也谙和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经验,甚至超越了中国绘画的叙事性,将水墨经验提升为一个更为抽象的现代性表达,成为我们现代精神的抽象叙事。
  流水线 影像28分13秒
  李消非
  在《流水线》录像项目中,李消非把工厂作为他思索“真实”地生存与发展的实验基地,其中涉及的在更广发的系统结构中,个体和单位如何消解自身特性,成为在自然或扭曲下成长的经验产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外企老板”,艺术家选择外国人在中国的创业经历,通过他们的生活和世界观,使我们看到个体在“真实”面前显露的面貌并逐渐清晰外力“真实”地造就个体。
  拳击 影像2分54秒
  张鼎
  张鼎的影像《拳击》,以身体伤害的形式,构建了一场残酷却又让人印象深刻的对立。张鼎赤手徒拳,不停击打三个没有反馈、无动于衷的仙人球,及至手臂上扎满利刺、淌满鲜血,拳击最后演变为一种无意识的坚持。张鼎对这种锐利却也柔弱、充满矛盾的植物进行了思考,并将人与社会的对抗暗喻其中。
  空缺 影像4分06秒
  飞苹果
  在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城市——上海——整个城市的重建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废墟和无计划性。广阔的空间以它们的空虚为我们呈现了巨大而空旷的舞台氛围。在都市的四个不同的角落,下着倾盆大雨,一台固定相机记录着艺术家试图改变这种空虚的身影。
其他文献
1、引言  在体现个性而追求差异化的市场环境里,创意、概念不可或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将创意、概念自始至终地贯穿于创作设计之中的少之又少。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一个头痛的事情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任何一个景观设计在形式上都有多种可能性,形式究竟如何确定?造园讲究“意在笔先”,立意是园林空间组织要素的灵魂。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然也。  现代传媒及心理学认为
期刊
几年前,无论是资历,还是资质,工业设计专业在美院的20多个专业里,都只能算是“小字辈”,然而,在不长的时间里,这个专业的成长与进步却让人刮目相看。正在进行的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中,校长说“顶层设计”,主任说“专业设计”,课程教师说“教学设计”,高手过招,山外青山,美院工业设计专业以其立意高远的阐发进入前五名之列。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不能不提到台湾浩汉设计。作为业界
期刊
一、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发展历史和特征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宝库中,金属艺术是其中最为精美绝伦、富丽堂皇的华丽篇章,而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则是中华文化艺术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金属手工技艺,以金银为主要材料,成品供室内陈设欣赏或兼具实用功能。金银作为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自从人类
期刊
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勃然兴起,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也开始了传统产业和制造产业的优化、升级、调整、转型。各级政府面临全新课题,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良机——“酒厂ART国际艺术园”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新旧交替老酒厂重获新生  “酒厂ART国际艺术园”的前身是北京朝阳区酿酒厂,地处朝阳区安外北苑北湖渠,与中央美术學院相邻;东连望京,西接亚运、奥运村
期刊
过去的“718”联合厂,是新中国迈向工业第一步的典范;今日的“798”艺术区,是北京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标志性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群依然耸立,保留着一个城市的工业记忆;而从718到798的变迁,则记录了城市产业调整的轨迹。    “718”的前世——新中国电子科技的摇篮  “718”的前身,是新中国“一五”时期由东德援建的国营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也称“718”联合厂。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国家
期刊
若想透过一座城市的面貌,深入感受它的灵魂气息,文化、艺术和时尚的汇聚地总是最佳场所。放眼望去,这些空洞的旧厂房在创意改造中焕发出万物有灵的光彩,成为当今北京最前卫的文艺新地标。艺术家们赋予这些工业厂房以灵性,亦从与之每日切磋中获得新的灵感。朝拜者们则从这些新鲜的创意空气中获得精神上的滋养与满足。    从来没有哪座城市如北京这样在历史感和现代化之间夹裹起无数层次,使其城市肌理无比丰厚:从梁思成的“
期刊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世界排名第六的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和协作,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模式和机制等发要素高度互补。  进入设计之都行列之后的上海,相继组建了长三角设计联盟,设立了上海与昆山、上海与宝应等一批与长三角联动的设计合作项目。  作为上海设计向长三角展开的两翼,“上海-昆山项目”与“上海-宝应项目”的即时进展备受创
期刊
本期“设计风”栏目选登“姜敏艺术公社”2010年夏季、秋季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韩国首尔、挪威比格采风所得的一线橱窗设计信息。我们可以体会到美国的沉稳,英国的典雅,法国的奢华,韩国的夸张,挪威的朴实,能够领略到不同国家艺术设计理念的表达。     图片及文字提供:姜敏艺术公社
期刊
2011年11月17日下午,世博中国馆“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咖啡厅,“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策展人、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百忙中赴约,接受了《创意设计源》的专访。      第一次,毕加索如此亲临上海  “不做永远不知道,做了,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谢定伟  
期刊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办公室于2010年11月1日下发《关于报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改办函[2010]2号),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新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项目编号03-109-076)和《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03-109-077)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