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能够:黑人雕塑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的:
  1.欣赏黑人雕塑,了解黑人雕塑的造型特点。
  2.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体验泥塑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电视机、《非洲雕塑》画册、非洲雕塑实物:
  2.非洲音乐磁带、录音机;
  3.工具材料:竹刀、竹签、泥拍、紫砂泥块、盛水盘若干:
  4.各色卡纸、毛线、花布、稻草等用于装饰的材料若干:剪刀若干:
  5.有关非洲黑人的图书、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黑人雕塑的造型特点及表现手法:
  难点是表现出黑人的特征。
  环境创设:
  1.将有关黑人的各种图书、图片放置在资料区,以便幼儿查找:
  2.各种泥塑作品及黑人雕塑实物展示在陶艺室四周,让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讨论关于黑人的问题。
  小朋友提出了很多关于黑人的问题,老师请你们回去自己解决,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1.黑人的牙齿、指甲为什么那么白?
  2.黑人为什么穿得那么少?为什么用树叶、兽皮做衣服?
  二、欣赏黑人雕塑,感受雕塑作品的夸张效果及作品整体的美感。
  老师回去也找了一些资料,我发现非洲人特别喜欢做自己的雕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用投影仪欣赏雕塑图片)
  1.欣赏第一幅作品。
  (1)你喜欢它吗?喜欢它什么地方?
  (2)我们的牙齿有没有这么大?它的牙齿为什么做这么大?(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
  (3}猜猜它的心情怎么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我们来学学看。
  2.出示另一张雕塑图片,你们发现这个雕塑和刚才看到的雕塑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它什么地方?
  3.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几个真的非洲雕塑,你们看,这些有趣的东西都是非洲黑人用泥、木头做成的,他们非常聪明、爱动脑筋,把它们做成纪念品放在家里或挂在身上,还可以作为展品供大家欣赏。
  三、幼儿创作,体验雕塑的感觉。
  1.老师准备了一些黑黑的泥,我们也来学黑人做黑人的雕像,好吗?(播放非洲音乐)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根据需要可以到资料区查找资料。
  四、评价、展示幼儿作品。
  1.幼儿互相欣赏,自由谈论、评价作品。
  2.将幼儿作品展示在活动室内,布置“黑人雕塑”作品展。
其他文献
宝宝心声:我喜欢画画,因为画画能把我做过的事情全都画下来,把我快乐、生气、苦恼的心情都表现出来。当我快乐时,我会用很鲜艳明亮的颜色,当我伤心时,我会用深暗的颜色。每当我画完画,不愉快的事总会逃得无影无踪。  家长感言:宝宝自2岁多开始提笔就喜欢乱涂乱画,每次一不留神就拿着圆珠笔、水笔在墙上涂抹,怎么夺都夺不下来。看着孩子那么喜欢,我就给他买了彩笔和大大的铅画纸,给他摊在地上,贴在墙上,让他尽情地玩
在很多人眼里现代派绘画看不懂,感觉就是“乱画”。其实并非这样,它是有理论基础的。被认为是现代派理论柱石的著名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给艺术定义道“存在意味的形式”,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对某种感情的亲身感悟。
小朋友,你知道吗?迪比费是法国一位有名的画家,他的作品风格一直都很现实,绘画技巧非常丰富。可是在1963年的一天,他在打电话时,他边和朋友说边用红色圆珠笔有意无意地在一张纸上随便胡乱涂写。他没有思考,就创作出了半自动完成的小型作品。接着,他把得到的一些图形剪下来放到一张黑纸上,发现它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组合关系,自动创作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到1980年,迪比费79岁,年岁已高,就只能创作一些小幅
妈妈想知道5岁的小草是否能表现故事情节,就编了个故事让小草来画。妈妈觉得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可能是平时鼓励得多了,现在的小草也轻易不说“不会画”三个字,总是说“可以呀”。如果碰到确实难表现的物体他也有小“花招”应付。    画瓢虫(2005.1.25)    故事大意:瓢虫妈妈和小瓢虫出去玩。走着走着,小瓢虫走得很累了,于是妈妈背着他。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大雨。看见一只蘑菇,他们在蘑菇下面躲雨。雨
由于供移植的人类器官短缺,研究人员想出了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现在,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设想并在进行试验,就是让动物长出人的器官,以供人移植。能够长出人的器官的理想动物首先是猪,其次是绵羊或牛。  敲除和替换基因    让猪长出可供人类移植的器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的胚胎发育期的干细胞或人的诱导产生的多能干细胞移植到猪体内,才能由这样的细胞长出各种器官出来;二是要让猪体内特定的地方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广为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独特含义,恰如《史记》所言:“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四季之中,“秋”是一个非常特别的
为什么沙漠有那么多沙子  沙漠在自然景观上表现为连绵的沙丘,大的沙漠又称“沙海”,形象地表达了沙漠是由浩瀚的沙子组成。沙漠中那么多的沙子是从哪儿来的?地球上的很多沙漠处在高大山脉的背后或者由山脉环绕的盆地之中。这些沙漠沙子的来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附近或周围的高山密切相关。这些高大山脉的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山上的岩石极易破碎,产生巨量的岩石碎屑。如果该山脉的山前地
2007年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国家方案》)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侯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  该方案被形容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它回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状况和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阐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若
人工智能可提前数年预测心脏病风险  英国研究人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工具,可在心脏病发作前至少5年就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属于这类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目前,如果一个人出现胸部疼痛等疑似心臟病症状时,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对冠状动脉扫描结果的判读,但这种方法有时并不一定能判断出病患未来是否就会心脏病发作。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大量的血管扫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生物标记物,能够识别
北欧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传奇的民族,那就是维京人。提起维京人,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维京海盗”。其实维京人并非只是海盗,他们还是殖民者、航海家和美洲大陆的最早发现者。8——11世纪这一时期在欧洲被称为“维京时代”,维京海盗的龙头船和战斧曾经让整个欧洲陷入恐慌。尽管有着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维京人在欧洲历史上却只辉煌了几个世纪,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维京人为何走向海洋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恶劣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