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第三只“眼睛”看事物

来源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zhang1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生态农业、城市化进程、环保住宅、网络工程、绿色食品……生活中的新鲜事物环绕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目不暇接。
  面对新鲜事物,未必每一个人都能为之感动,熟视无睹的遗憾是经常发生的。
  不是我们没有看到、听到、嗅到或感觉到,而是司空见惯所造成的思维惰性在作怪。
  观察景物也是这样,有的人能从不为人所注意的细微处看出新鲜东西来,而有的人走马观花,玩了一圈就是什么印象也没有。
  一样是去爬黄山,小兰除了看见起伏的山峦、山上的树木、山路上擦肩而过的挑山工外,就没有更深印象了,而这些所见所闻若是写到文章里来就不那么新鲜,因为这些景物和人事或是被人写过多遍,或是读者不看你的文章也能想象得出。同行的小丽除了看见小兰所看见的那些东西外,她还看见石缝里长出的一棵小树,小树虽然被石块压抑着弯下身子,但它依然顽强地生长起来,风里雨里,长了一百多年。小丽被这棵小树感动了,回家后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小树告诉我生命的意义》。
  小丽没有特异功能,但她却比小兰多长了一只眼睛——一只边看边想的慧眼,一只不仅是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看事物本质所体现出来的意义的慧眼。
  我们姑且称之为“第三只眼”。带上第三只眼看事物、看生活,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主要的、特点的一面;它能帮助我们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其新的变化,从而引起新的感受;它能帮助我们从不为人留意的微小的地方发现具有普遍的共性的生活哲理。
  唐德宗贞元初年,16岁的白居易到长安应试,他兴冲冲拿着自己的诗文去拜见著名老诗人顾况。顾况对这个年轻人并不放在眼里,就说:“长安的米价很贵,要在这里‘居’是大不‘易’的。”那意思说,要在长安留下来,没点真才实学是不行的,你白居易有吗?接着,他就漫不经心地打开白居易的诗作,当他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禁不住拍案叫绝,连连说:“能写出这样好诗的人,别说是长安,就是天下任何地方也是‘居’之很‘易’啊!”他急忙嘱咐家人去找这个叫白居易的年轻人,事后为白居易崭露头角奔走呼号。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好在哪里?好就好在是带上“第三只眼睛”来看眼前的景物,因而写出了人人眼里有的景物,却不是人人心中有的感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司空见惯的早春景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由春草产生的联想,饱含哲理,就不是谁都能想到的。)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是景物,但作者在描绘它时明显渗透着伤感了。)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由草景而联想到友情,把两种事物巧妙联系起来。)
  全诗写的是并不起眼的野草,道出的却是送别之情、哲思之情。这样的感受来自于“第三只眼睛”独到的观察和联想。
  文贵在创新。别人从来没有写过的新鲜的题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风花雪月,凡人小事,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也许都被人写过,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无所作为了。因为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事物,仍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产生迥然不同的联想。
  天上下雨地上湿,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能看到的也许不会更新鲜,感受不会更深刻,因为江南多雨,雨景有什么稀罕呢?但是对于生活在干旱缺水的黄土地的孩子来说,下一场雨那是多么令人欣喜若狂的一件事,孩子们会手舞足蹈奔走相告,因为这里缺水,对水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其实,假如我们细细观察江南的雨景,带上第三只眼睛,我们仍然会有新的感受,那雨的节奏、雨的密度、雨的气味、雨中的情景,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景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我们的“第三只眼睛”要看的就是这些具有特点的东西,把它们写出来,文章怎么可能不新鲜呢?
  怎样才能炼出“第三只眼睛”?
  给你支一招:一是观察事物尽可能细一点、小一点;二是边看边听边想。
  走进园林,曲径通幽,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可看可听的东西很多,走马观花是不会留下印象的。你不妨从一面池塘、一座亭子、一扇漏窗、一丛花草看起,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上下左右看仔细了,结合粗粗浏览过的全景,粗中有细,看到的或听到的就比别人更多一些;对事物仔细观察不是目的,更关键的是由此及彼的联想,眼前的事物能使自己连锁式地联想到哪些东西,它又给予自己什么生活的启示,把这些想透了,笔下的美景有了,新鲜的感受也有了。
  苍白色的太阳从漫长的极夜中苏醒过来,懒懒地钻出地平线,懒懒地爬高,然后好像静止似地挂在天边不愿归去,留给所有生命的光和热是极其吝啬的。
  极端严酷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压抑针叶类松柏对于生命的渴望,它们深知一味埋怨环境的恶劣,只会错失生长的机遇,因此一旦树种落地,就努力地发芽、长叶、抽枝、生高,笔直笔直的躯干宛如刺破冰天的利剑,傲然于天地之间。
  既然命运把北极的夏花们撒落到这一片土地上,那么,它们别无选择,只能以一种最适合自然的生存方式来传种接代,繁衍自己,壮大自己。怨天尤人只会与机遇擦肩而过,胆怯或沉沦丢失的便是灿烂的生命,可怜的花瓣最终在冰原上烂掉。
  摘自长篇报告文学《北极,遥远不是梦》(孙骏毅)
  作者观察北极苔原上的夏花,并不是浮光掠影地看,而是带上第三只眼睛,看到听到想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花当人来写,赋予花以人的性格、志趣、哲思,读来特别新鲜、生动,充满了生命活力。
  从写好作文到写“好作文”,训练第三只“眼睛”的观察、思考和感受功能实在是扎扎实实的第一步。
  孙骏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委员,苏州市姑苏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新蕾名师团首席讲师。著有散文集《深宅蔷薇花》《黑白情调》、中长篇小说《眼屎弄里那些事儿》《春天是否已经醒来》、长篇报告文学《葑溪贾客》等600多万字。主编出版中小学读写类图书1500多万字。
其他文献
正在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介绍了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中国地方美食,色香味俱全,令坐在荧屏对面的人们不禁食指大动,并再次掀起全民对美食的热爱与向往。今天,我们就带领读者一起来品尝一下久负盛名的陕西小吃,你准备好了吗?  历史悠久的“陕西套餐”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食,历史悠久,尤以西安的最为著名。羊肉泡馍的做法是,先将羊肉切好加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其实是烙好的硬面饼,食客将面饼掰碎如
从历史学视角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建设的研究,其首要前提在于全面系统阐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引领社会建设的思想体系及其理论指导,其基本内容在于微观实证探究社会建设的客
上期杂志中,我阐述了写作的最后归宿——走向审美。那作品中的审美是如何产生的?创作及审美之间的过程与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需首先明白审美的含义。审美,即外界客体
经验转向作为技术哲学的一种研究范式,有其出场的历史必然性、自身的理论特质及体系架构。就其出场的历史必然性而言,它是技术哲学发展中的自我诉求与学科借鉴的结果;就其自
桂林七星公园(习称七星岩)以位于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著名的风景区,离市中心约三华里,滨临漓江支叉小东江,占地(不算石山)约50公顷(图1)。因有奇特的溶岩地质风貌,又遗存大
分层阅读是一种高效实用的阅读方法,能有机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把轻松阅读和升学考试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为其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  所谓分层阅读,就是把阅读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热读、点读、精读。  第一个环节为“热读篇”。在这里,编者首先给学生呈上一篇美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作批注,随后的“读后随想”则能督促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帮助培养
在人类早期航天计划中,研制V型火箭的德国火箭专家布劳恩曾有突出贡献。许多历史学家觉得,V型火箭很可能只是德国科学家迫于纳粹淫威而不得已为之的结果。然而, In the earl
人生在世,总会有因某种原因、某些挫折而造成心情沮丧、丧失自信的时候,有人甚至会陷入一种惶惶不知所措的空虚、失落或恐惧的情绪中,特别是对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自我觉醒”带来的常常不是成长的喜悦,而是无尽的烦恼和苦闷。这些消极情绪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克服消极情绪、培养自信心呢?  一 扬长避短。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我们对自己不可改变的弱点(例如残疾、个头矮小等)
九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了不少的物理和地理知识,但如果我问你,地球周围的大气质量应该怎么算?你能很快告诉我吗?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你所提供的信息中已知条件太少了,我无
一杯自来水,一杯纯净水,同时插入一种名叫“水质电解器”的仪器,通电30秒,3分钟后,自来水表面漂浮起一层厚厚的黑污垢,而纯净水却只有极淡的黄色——这是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