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的艺术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①准备充分的开讲导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②丰富巧妙的课堂提问是上好课的保证。③举例是讲给学生明白的一道绝招。④语言幽默风趣是伟大的吸引力。⑤好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⑥讲课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讲。
  【关键词】兴趣,提问,举例,幽默,风趣,练习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比做好什么都重要。要想上好一堂课不是靠吹出来那么简单,至于什么东西要讲,什么东西不需要讲要看教师本身控制是否得当。正如学过声乐的人会唱歌那是由于学会了控制发出的声音。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下面就慢慢谈一谈讲课的艺术吧!
  1.准备充分地开讲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心理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动力,是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只要能培养并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促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讲课前的导语要充分作好准备,精心设计,巧妙质疑,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引起了注意,并从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
  诚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论语》中有这样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课堂上思维活动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这样心理活动源自学生对老师产生的审美体验。在教师以踏进讲台还没说话以前,学生就可能开始得出一些对教师的审美结论了。而这些结论又成为学生情感意愿的基础。诸如教师整洁得体的穿着,健康有力的步态,和蔼阳光的神情,优雅清晰的吐词,激昂流畅的议论,教师所表现出的个体形象,烘托出强烈的美感综合效应,会让学生对老师肃然起敬,学生在美好体验的驱动下,会产生自立的探索欲望,迫不及待想听教师接下来的话题。
  当然教师对每堂课的开讲一定要认真仔细,防止课堂上无意识的随意性带来的负效应。如果教师已感觉到负效应的存在,就要切实从严要求,改变这种效应。
  2.丰富并巧妙地提问
  课堂提问是讲课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毫无反应。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时常听教师提问,受教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学会遇到书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义,而得其要。”用些丰富巧妙的提问不仅要使学生“通其义”、“得其要”,而且要“指点”学生掌握“下手”方法。
  教师提问时,能使学生对问题或事情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学习有一种“追下去”的悬念心理,是他们带着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情境去学习,这样,就能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实际讲课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要善于抓住知识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向难、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特别要善于在平淡中激起难点,在普通中比较奇异。这样的提问,就可以使学生质疑问难,引起深思。
  一般来说,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包含着矛盾。不要提那些不加思索即可回答或书上有暗示性答案的问题,有矛盾的提问,就是有一定的难度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切忌随便使用回答的形式,这样简单的回答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遭到抑制。日本心理学家曾针对这个问题指出:不能随便运用回答式,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包含着矛盾。有了矛盾才有思维。如果教师在讲课中,只注意把教材嚼得烂烂的喂给学生,那么学生就用不着开动脑筋去思考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3.简单地举例
  举例的特点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记得有一位教化学一直到退休的老师给我讲,上好课的关键就是靠多举例,把难的知识变得容易懂。一般说来,举例时都用普遍的,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复杂的、抽象的事物,这就减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收学生的注意。
  讲课的举例应力求生动,尽量用学生熟悉的,能够以小喻大,耐人寻味的例子,并且要力求奇特点,以增添效果。当然并非去猎奇,生活中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奇特事并不乏见,只在于是否留心而已。
  举例应注意的问题:①要针对问题的要害。课堂举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抽象概念,深奥道理,学生容易产生负迁移。产生倾向性的问题时,必要的恰当的举例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所用的例子学习容易观摩,便于想象,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感受性强,易于理解和接受。③要恰当、确切,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可以使有直接针对性的、一定理解概念的具体对应物,或是具有类比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使反例。④要生动具体、富有趣味。所举例子要角度新颖,形象具体生动,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第五、要适时。课堂举例要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概念;有些宜放在课中讲,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幽默风趣地言语
  曾记得读高中时,一位化学教师讲解“摩尔”浓度时,为了让大家记忆深刻,提醒大家说:“你们要记住是‘摸你’不是‘摸我’。”就这样在一片简单的笑声中相信谁也不会忘记过“摩尔”了。其实幽默风趣是对学生最伟大的吸引力。谁都会喜欢一位幽默诙谐的教师,而不会敬佩一位木讷的严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经常表现出一种充满机智风趣的风采,使他们语言表达格外地有艺术,具有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把新的教学矛盾、偶发事件、自身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发展。这些高妙的充满幽默的语言大多是在一种风趣中得到充分发挥的,而教学语言的风趣是一种艺术风趣,是一种情感活动,而不只是一种逗乐的技巧。它属于人的心灵深层的贯通。“这种贯通性,会使整个意识活跃起来,多种心理因素发生自由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
  这样的教学语言,就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急切地接受知识的愿望,产生寓教于乐的特殊效果。
  5.适当地练
  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好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能力是经过由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个性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显而易见,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客观基础和必要前提。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必然会形成相应的能力,能力只有通过练习才能逐步发展起来。通过练习能广泛而有效地把在讲新课中所掌握的有关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去,才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新授课由于必须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措施一般只能建立在多数学生都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所以它很难解决好优等生尚未满足的求知欲望于低差生到达教学要求的矛盾。而练习则为我们科学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一个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通过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和提出的不同程度学习要求,去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练习还为我们提供了关心、辅导差生的机会和时间,它使我们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把转化差生的工作落到实处。因此,我认为练习是一种比其它任何方法都更有利于提高差生,发展优生,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课堂教学形式。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尤其是当代知识激增的情况下,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信息域较大、视野广阔、思维活跃、思的深、想的宽,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望,唯其“厚积”,才能“薄发”。诚如庄子所说那样:“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积之愈厚,发而为薄,也就愈精悍,愈美妙,愈能产生最优化的讲课效果,反之,“薄”失去“厚”的基础,那就成了浅陋单薄的教学了。
  总之,讲课的艺术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教师少讲,而学生可以多学。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三百多年前在他的专著《大教学论》里就朴素地指出:“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也曾极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教学原理,叶老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教育显然又比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任何功课的时候,能够做到像叶老所说的那样,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地能力”,那岂不是达到了讲课艺术应用的最佳境界了吗?
  参考文献
  [1]《学校教师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
其他文献
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教”已成为了通病。当初,我从教初中语文教学,每一次作文,学生不是东拼西凑就是到处乱抄,即使是自己写出来的也是空洞无物或者是缺乏真情实感的。新课程倡导的是真情性、真表达,再现原生态的写作风格,也就是提倡学生“以我手写我心”,让作文真正走出考场的牢笼,走进生活,再现本真的自我。那如何让学生做到“用我手写我心”呢?下面是我几点粗浅的看法。  1.培养学生说真话、吐真言的习惯  
期刊
人类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要么淘汰要么顺应时代潮流迎韧  而上。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当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创新意识,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直接影  影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历史责任。那么就要吸收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课改信息,不断自我完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反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
期刊
技工学校学生大多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从生理到心理正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又由于他们自身特点,他们的思想复杂。十六、七岁的年龄应该是充满激情与幻想的,而更多的学生是生活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盲目中,没有什么憧憬,没有为之心动、值得付出的目标。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技工学校里,有那么多学生看起来总是无精打采,表情麻木、疲倦,上课昏昏欲睡,下课无所事事,许多学生对国家、本地区、甚至学校的事都不太关心,对学习没兴趣,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难以掌握的一种技能,中学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写作训练时间少,写作训练不能持之以恒,缺乏系统的写作技巧的指导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在语言学及外语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科学的教学培养手段,从语言和写作知识的“输入”以及写作能力训练,同时在教学中学习英文写作的各种体裁,重视写作技巧的培养,丰富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期刊
【摘要】主要分析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措施类主观题试题的特点,回答解题思路与技巧,帮助学生从容应对高考,获得高分。  (1)抓住主体。如:国家、企业、消费者、个人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①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②从材料中找方法;③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  (3)常用的行为主体的经济措施整理。  (4)注意事项:书写工整又讲究速度,做到好中求快。  【关键词】高考经济生活
期刊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问题引领,探究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其弊端是课堂上问题像连珠炮,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回答问题的过程。此类课堂,学生学习被动,语文课堂实效甚微。鉴于此情,我在教学中尝试着探索出一条新路:用一个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统领全篇,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直接、积极、主动、自觉地接触了文本,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一些运用语文的规律。以关键问题导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100万字
期刊
【摘要】与传统课程中的教师相比,在课程园本化过程中,教师具有多重的角色身份。集中到教师在课程园本化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来讲,突出为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是研究者;其次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再次教师更是课程的获益者,同时又是培训者。在课程园本化研究中教师要完成从单一角色转换到多元角色,从跟随课程发展到参与课程;从适应教学到提升专业。  【关键词】教师与课程园本化    “教师和学校是课程开发的贡献者而不是被动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课标的推进,国家高考制度在不断改善,高考试题也日益体现新课改的要求,高考英语试题已由原来的“重点考察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逐渐转变为“重点考察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和英语高考“指挥棒”的指向,搞好高三备考工作呢?为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口”,我们备课组对我校2009年高考中英语成绩异常的学生作了一些跟踪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根据上表的分析,我们得
期刊
【摘要】做好中学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位。其次要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全员合作,协调一致,做好德育工作。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共青团组织积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利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中学,开展,教育,重要工作    1.提高认识,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位  百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