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厨娘点心秀——细品卓文光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卓文光:
  1967年生于新疆喀什农三师,1990年考入绿杨酒家厨工培训班,师从胡培玲。经自己努力钻研,在“维扬细点”制作上造诣颇深。
  卓文光以女性的细腻,在点心文化演绎上炉火纯青,又有独创精神。所研制的素菜包、萝卜丝酥饼、枣泥锅贴、小松糕、千层油糕、双色绿豆糕、双色条头糕等佳点脍炙人口。
  中国人将餐食分为大吃和小吃,大吃即筵席。古人分食制,坐的是“席”,即草席,类似今天日本的“榻榻米”。座前用芦苇编的“筵”,放菜、酒、食。小吃即大分量餐食之外小分量,或许非正餐的食物。其中,干的称“点心”,汤汤水水的称“小吃”。如今,正规的餐食应当由小食、前菜、汤、主菜和点心(小吃)构成。喝酒、吃菜之后,再进一二点心,是题中应有之义。我因恐糖,菜肴中太甜的不能吃,主食也无法饕餮,点心更是点到为止(甜品不进嘴)。但有时太好吃,也只好“舍命陪君子”。吃卓文光的佳点便属此类。
  穷人的孩子早学艺
  我是先尝她的作品,再想象她的模样,重点是那双巧手,最后才见到她,听她讲故事。
  娇小玲珑的卓文光,1967年出生在新疆喀什农三师,父母系支疆上海知青。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移民”,遗留了很多社会问题。因为熟人中也有“新疆知青”,对这一群体,总有一种痛感。
  卓文光的外公、外婆都是延安中学的老师,母亲也是延安中学毕业的。为让下一代有可能做回“上海人”,父母亲将幼小的卓文光送到上海,与风烛残年的外公相依为命。幸运的是,1990年,卓文光考入绿杨酒家厨工培训班,分配到点心组学艺,师从胡培玲。菜肴和点心都需厨艺支撑,但我总觉得,点心似比菜肴更讲究美学。作为川扬帮的绿杨本来就是以“川菜扬点”为特色,菜是何派川菜,点是维扬细点。在淮扬菜系中,“淮扬”指淮安和扬州,“镇扬”指镇江和扬州,而“维扬”则是“维”有“扬”州。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讲的是早上泡茶馆,晚上“浴”。茶馆中有何景象,民谣曰:“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飘飘。”这里所说的就是维扬细点,因为这是非常精细的扬州点心。
  出身书香门第的卓文光悟性高,又肯刻骨钻研,很快掌握了点心制作粗细活,并能干净利索地完成工艺流程。年轻的卓文光脱颖而出,成为点心组领导。
  1993年,卓文光被派到浦东沪南公路芳华路的“绿杨大酒店”当点心领班,1997年又被派到深圳绿杨。7个月后,被派到山东潍坊外联五星级大酒店工作。正遇上风筝节,工作量太大,9个餐厅,4个人做大包,每天要做2 000个。当时的男友、后来的丈夫去那边看她,见累成那样,实在心疼,帮她做点准备工作。半年以后回上海绿杨总店,不久他们便结婚了。
  广东先富起来,南风北渐,各帮餐饮都开早茶,扬州本来有早茶,绿杨一开早茶,生意好得不得了。卓文光就被派到“明炉亮灶”现场做点心,有嫩鸡煨面、咸菜黄鱼面、豆沙锅饼、萝卜丝酥饼、条头糕、小笼,当然少不了菜包,一个早市要卖100多个。
  工作紧张,职场环境欠佳,长此以往,卓文光得了抑郁症、强迫症,且有日趋严重之势。2007年,她请长病假离开了绿杨。稍有好转,便到新开的“翠庭轩”帮忙。半年后,离开“翠庭轩”,到了“上海人家”,现任“家有好面”(上海人家另一品牌)的点心总监。
  为荣毅仁做点心
  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从1995年起,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来上海老宅(康平路77号)小住。2003年,绿杨派卓文光去服务了一年。早餐荣府各人吃各人的,老太爷先起床,得先送上,老太太晚起,得晚送上。此外,不准预制半成品,都要当场做出。一个月后,卓文光紧张得生出了白发。
  卓文光为老人制作了萝卜丝酥饼、枣泥锅饼、蜜糕、蜂糖糕、小松糕、素菜包、干菜包、三丁包、千层油糕、赤豆拉糕、双色条头糕等,每天不重样。她还创制了用胡萝卜汁和面做成的开花包子,还有米苋包、蓬蒿饼、草头糕、牛奶糕等健康点心。荣毅仁高兴地夸奖她:“谢谢你为我的健康费心,祝你手艺越来越好。”
  当代厨娘点心秀
  坐在“上海人家”的包房,餐桌上盘子里还剩2只菜包,准备带回去让小孙女咪咪尝尝。我说:“过几年,让咪咪跟您学徒。”卓文光忙摆手:“没有意思的。除非她学成之后自己当老板。”她打开手机,找到几张点心的彩照让我看,“喔哟!这么漂亮!”我不禁赞叹起来。卓文光告诉我,这是“青瓜圆子”,也是“家有好面”卖得好的点心之一。还有葱油饼、小松糕、蟹壳黄、双色绿豆糕(绿的是绿豆做,白的是牛奶做)、条头糕……但是,最具盛名的菜包因为店里没有蒸箱,不能供应,如果在微波炉里加热,味道就不对了。我鼓动她:“自己开一家呀!”她笑得灿烂,但话却让人沮丧:“那要等我退休之后了。不像老师您,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当自由撰稿人呀(揭我老底了)!我首先得养活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好东西要给懂的人吃,才有意义。”一旁的中国烹饪大师周瑞兴说:“食材好,做工好,当然对人有益。成本高了,价格一定上去,肯定没人吃,那厨师、点心师吃什么呢?”
  话题又转到《舌尖上的中国》,摄影大师老K拿出一张碟片给我:“就像您这篇文章叫《当代厨娘点心秀》一样,只能将理想化用来作秀。吃客有10年以上的断层,利益链拼命地抵抗,真想让中国人吃到好东西,难哪!”
  推荐家常点心
  菜饼:原料是面粉、蛋、时蔬。上海人过去家里常常摊饼吃,非常随便,非常家常。做法是将面粉和全蛋液加上斩碎的时蔬,和成稀糊,在法兰盘(平底锅)里摊成薄饼,趁热吃,味道很好。
  芦蒿饺子:芦蒿暴腌后,让其出水,肉馅少加水;两者拌和,包成饺子。这是将芦蒿看作芹菜,现拌现做,现煮现吃。
  胖大海雪梨羹:胖大海的瓤,加上梨块、冰糖、芦荟、蜂蜜,煮后用藕粉勾芡,冷吃、热吃皆可。秋天吃最除燥,还可止咳、润肺、开音、润肠(消除便秘)。
其他文献
尽管营业时间是上午11点至凌晨4点,但为了让顾客吃得舒心,“阿明小菜”通常在上午10点多就开始营业,到了高峰时间需要排队叫号,有时甚至通宵营业。要说阿明小菜为何如此受欢迎,除了顾客感受到的亲切感和宽敞店堂给人的舒适感之外,这里恐怕是附近居民能找到的最为物美价廉的餐厅了。  正如总经理舒志明所说,这里的菜,有三个“丰富”——口味丰富,来源于川、粤、徽、苏北等菜系乃至西餐,再不断根据上海人的口味进行改
期刊
忘年交王晓东,河南濮阳人士。6年前,来沪开出“掌柜的店”。我去吃过他的“手撕烧鸡”、“地上驴肉”(疑似龙肉)、“特色菠菜卷”以及“俺家鱼能吃羊”(鱼羊“鲜”)、“油泼面当菜来卖”后,心中不由一动,问这位比我儿子还年轻的80后企业家:“还打算开几家?”晓东说:“打算看一看,学一学,再开就要上一个台阶。”  河南菜即豫菜,其精髓就是一个“中”字及一个“和”字。不太甜,不太酸,不太咸,不太辣,不太苦,五
期刊
李强:  1980年生,粤菜名厨,尤擅高级食材料理。早年在京、津打拼,小有建树。辗转来到上海后,先后在多家顶级餐厅执爨,人称“鲍鱼强哥”。现为武康公馆行政总厨。  李强好学勤思,善于总结点滴体会,有成套的“阳光味道”理论,反过来又运用在烹饪实践之中,系新生代德艺双馨的“阳光大厨”。  《橄榄餐厅评论》杂志经常会邀请我参加一些顶级盛宴,这让馋老头常有舌尖上的惊艳。去年有一次,杂志编辑Monica通知
期刊
世界上最强啤酒:酒精浓度高达65%  啤酒的酒精浓度一般为2%~5%,再高的也不过7%~9%。现在有一种容量为330毫升,名为“Brewmeister”的黑色包装啤酒,酒精浓度高达65%,号称“世界上最强的啤酒”。 其配料包括水晶麦芽、小麦、燕麦、苏格兰泉水。尽管拥有惊人的65%酒精度,但尝起来还是啤酒的口味,略甜。不过要小心,一饮而尽,你可能会倒下。  新型涂料让番茄酱不沾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期刊
如今,我国城市居民以居家烹调为主的生活方式日趋式微,“外食”正在逐渐取代“家餐”。过年也是如此。为了免受油烟之苦,省去买、汰、烧的繁复准备过程,许多上海人把年夜饭“搬进”了餐馆,开销也大幅度增加。  见到某豪华餐馆的年夜饭菜单——中式冷菜四拼盘:蜜汁叉烧、五香牛腱、豆豉小黄鱼、 蒜茸黄瓜,热菜5个:羊肚菌竹荪火腿炖老鸡、彩椒茶树菇炒虾条、扒牛柳配鹅肝、炒菠菜及黑松露菌调味汁或温油浸三文鱼配核桃土豆
期刊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八大举措:  1.明确指导思想,提出工作目标  2.坚定不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  3.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食品安全治理常态  4.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  5.切实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是食品安全的基石  6.落实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  7.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8.大
期刊
坚果以其丰富的营养和香脆的口感受到无数消费者的喜爱。时值年末,各类坚果的销售旺季也随之到来,消费者一般会根据口感的喜好来选择。其实每种坚果都有其独到之处,只有充分了解它们的特色,才能真正感受这小小果仁的神奇魔力。  葛声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  小小坚果好处多  葛声主任介绍,坚果多为植物种子的子叶或胚乳,是植物的精华部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美国《时代》杂志曾将坚果
期刊
从今年7月份开始,“橄榄美食播报”给我一个光荣任务,一周5天向读者推介好吃餐厅。正好有位朋友请客,在新天地国际影城三楼“丰和日丽”,几个菜吃下来,不得不翘起大拇指,赞一声“鲜!”  我想,这一定是宁波菜馆,鲜咸合一,尽管它有着时尚的面孔。我给朋友讲了个“从一碗汤开始的故事”。  从一碗汤开始  大约在10年前,应一位年轻朋友之邀,到漕宝路刚开不久的“丰收日”吃饭。虾酱、蟹糊、海瓜子、黄泥螺之类吃了
期刊
饮料分“硬”和“软”两大类。所谓“硬饮料”就是含酒精的饮料,像大家熟知的啤酒、香槟等;“软饮料”是不含酒精的饮料。另外,发酵饮料可能产生微量酒精。  记得在1970年代,市场上常见的软饮料品种用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柠檬和橘子汽水、盐汽水、酸梅汤等。到1980年,我国一年的软饮料产量还不到30万吨,而现在,每年要生产1.2亿吨软饮料。  现在的软饮料品种多得数不清。难怪有人说,眼都看花了,不知选购哪
期刊
最近,在食品与生活杂志社的牵头下,杨周彝将他多年的美食制作经验结集成书,名曰《上海型男的做饭智慧》,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此书简练且富有情趣的文字将庖厨化繁为简,让人轻易便能领会家厨秘籍,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美食创意和味蕾体验。  杨周彝常邀气场投合的好友去他家小聚,聚时必精心构思菜谱,亲自下厨展露身手。在他的厨房里,我见到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调味料、锅具与刀具。他也曾送我一把西班牙刀和一个快速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