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对液体沸点影响的实验改进

来源 :物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eng96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教学中为了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不违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中师《物理学》中有关压强对液体沸点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些改进。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如下特点:(1)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没用抽气机,所用仪器一般中学都易备齐,而且便于操作。(2)现象明显。本实验能直接显示液体沸点,较为直观。(3) 1.摄氏温度计 2.弯曲小玻璃管 3.橡皮管 4.双眼橡皮塞 5.烧瓶 6.石棉网 7.酒精灯 8.铁架台节约时间。本实验操作起来比用抽气机所用时间少,便于教师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现将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一、实验装置(见附图) In my teaching, I used Jane to make it simple. Locally based materials, 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have made some improvements to the experiments on 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the boiling point of liquids in the “Physics” of the Central Normal University. The improved experiment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1) The device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The device does not use suction, the equipment used is generally easy to prepare in the middle school, and easy to operate. (2) The phenomenon is obvious. This experiment can directly show the boiling point of the liquid, which is more intuitive. (3) 1. Celsius thermometer 2. Curved small glass tube 3. Rubber tube 4. Binocular rubber plug 5. Flask 6. Asbestos network 7. Alcohol lamp 8. Iron frame saves time. This experiment is less time-consuming than the use of an air pump, facilitating classroom presentations and student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is described as follows: First,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see photos)
其他文献
高中地理下册修订的原则与上册相同.也是适当减轻教材分量和难度;改正第一版文、图、数据等方面的差错和论述不能确切的地方;适当增补一些新内容和新资料;对各章的问题和练
为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铁道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确保铁路运输、建设安全持续稳定。铁道部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2010
在溶液pH值的计算问题中,酸、碱溶液的中和与弱碱溶液的混和,在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编的《高三化学辅导与练习》中已有例证。对于同一种强酸或强碱溶液的混和,在《中学
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自编习题(以下简称“编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思维由局限变开放,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我曾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重点了解耕地、森林和草原分布的特点及为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2、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170页与乙种本278页树上的猴子或松鼠见猎人向它开枪时下落的题,各种附加条件与计算方法已有不少讨论。但纽约大学物理系罗森塔尔在《美国物理杂志》19
演示这一现象的实验方法很多,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让同学们直接观察出压强和沸点的数值。这里介绍一个效果较明显的方法。一.装置: 如附图所示,一个有支管的大烧瓶,其中
物理解题中常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在这类问题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往往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解决物理问题,一般情况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一、利用判
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高一年级学生分化现象又相当严重.为此,了解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障碍?如何消除障碍?是当前物理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一、学生认知过程
第一部分 1.火车以速率v_1向前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_2作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