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负载纳米多孔钯催化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化学选择性氢化反应:H2分子异裂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myaa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多孔金属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具有三维通孔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其由纳米尺度的细孔和韧带构成,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它还是一种无毒无载体的宏观材料,并且易制备、易回收和重复利用,因此作为高效的非均相催化剂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2,3,4-四氢喹啉是许多医药、农药、染料和天然产物的重要骨架.通过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制备1,2,3,4-四氢喹啉,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和原料易得等优点.在过去,已经开发了许多类型的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体系,并成功地用于催化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尽管非均相催化体系具有诸多优点,但仍存在H2压力(10–50 atm)和反应温度(60–150℃)相对较高的缺点.因此,开发更加温和条件下的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加氢反应过程中,H2分子在非均相催化剂表面的裂解模式,即均裂还是异裂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新型非均相催化剂纳米多孔钯,研究了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在相对较低的H2压力(2–5 atm)和温度(室温–50℃)下实现了目标反应,高收率、高选择性地得到1,2,3,4-四氢喹啉化合物.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底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各种含喹啉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均能顺利发生反应,产物收率在62%–95%.而且该反应对甲基、甲氧基、羟基、酯基、醛基、酰胺基、卤素(F,Cl和Br)等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苯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吸电子基有利于目标反应的进行.反应完成后,纳米多孔钯催化剂很容易回收,且循环使用多次后,仍未见催化活性降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发现,循环使用后的纳米多孔钯催化剂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表明其结构稳定.浸出实验结果证明,没有钯原子浸出到反应液中,表明该纳米多孔钯催化反应属于多相催化过程.喹啉的选择性氢化反应被放大到克级的规模时,目标产物的收率仅略有降低,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通过动力学实验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不断加快,表明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乙胺和1,2,3,4-四氢喹啉同样扮演着路易斯碱性添加剂的角色,促进了反应的进行.通过反应机理研究,揭示了H–H键在纳米多孔钯表面发生了异裂,原位形成的Pd–H物种作为弱亲核试剂,对目标反应的选择性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负压抽滤法,在多孔纳米氧化铝模板(AAO)中制备CexCo1-xOy:Eu3+纳米线阵列.以SEM、TEM、XRD和EDS,对CexCo1-xOy:Eu3+纳米线阵列形貌、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用PerkinElm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应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科实验的创新。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发展。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落后,条件较差,父母常年在外,家庭缺少教育故而存在一部分学困生。因此,教师们要做好农村教育教学的工作,提高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
采用光子与电子(正电子)的最小电磁耦合模型,获得了光子链图传播子重整化的有限量.对其辐射修正作了相关的计算和讨论,从而得到了电子-正电子碰撞在链近似下的散射截面,并与
有效教学涉及如何把握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找有趣、富有挑战性且与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切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重--素,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是《物理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