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第三章 白雀(三)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上的演出继续进行。台下的人暂时先不去想白雀,勉勉强强地看着,倒有了一阵好秩序。演员们也就情绪高涨。那个男演员,亮开喉咙大声吼,吼得人心一阵激动。本是风吹得树叶响,但人却以为是那个男演员的声音震得树叶“沙沙”响。桑桑把胡琴拉得摇头晃脑,弦走了音。只有蒋一轮,还是心不在焉,笛子吹得结结巴巴,大失往日的风采。人也没有从前一吹笛子就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显得有点僵硬。
   一个女演员做着花样,一摇一晃,风吹杨柳似地走上台来。她一直走到了台口,让人觉得她马上就要走下台来了。下面一个动作,是她远眺大河上有一叶白帆飘过来。她身子向前微侧,突然说出一句:“那不是白雀吗?”神情就像说的是戏里头的一句台词。
   众人起先反应不过来,还盯着她的脸看。
   她踞起脚,用手往路上一指:“白雀!”
   众人立即站起来,扭头往路上看,只见路上袅袅娜娜地走过来一个年轻女子。
   “是白雀!”
   “就是白雀!”
   众人就看着白雀不慌不忙地走过来。
   白雀并不着急。人们隐隐约约地看到,她一路走,还一路不时地伸手抓一下路边的柳枝或蹲下来采支花什么的。人们不生气,倒觉得白雀也真是不一般。
   靠近路口,不知是谁疑惑地说了一声:“是白雀吗?”
   很多人跟着怀疑:“是白雀吗?”
   话立即传过来:“是周家的二丫!”
   于是众人大笑。因为周家的二丫,是个脑子有毛病的姑娘,一个“二百五”
   二丫走近了,明亮的灯光下,众人清清楚楚地看清了是二丫。
   二丫见那么多人朝她笑,很不好意思,又袅袅娜娜地走进了黑暗的树荫里。
   台上那个女演员脸通红,低下头往后台走。再重上台来时,就一直不大好意思,动作做没做到家,唱也没唱到家,勉强对付着。
   台下有人忽然学她刚才的腔调:“那不是白雀吗?”
   众人大笑。
   女演员没唱完,羞得赶紧往后台跑,再也没有肯上台。
   台下的秩序从此变得更加糟不可言。很多人不想演了。桑桑和其它孩子、大人、乐手坐在台上很尴尬,不知道是撤下台来还是坚持着在台上。
   台下的人很奇怪:非想见到白雀不可。其实,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并不认识白雀,更谈不上对白雀演戏的了解。只是无缘无故地觉得,一个叫白雀的演员没有来,不是件寻常的事情。而互相越是说着白雀,就越觉得今天他们之所以来看戏,实际上就是来看白雀的,而看不到白雀,也就等于没有看到戏。这种情绪慢慢地演变成了对演出单位的恼火:让我们来看戏,而你们的白雀又没有来,这不是讴人么?这不是让我们白跑一趟吗?又等了等,终于有了想闹点事的心思。
   演员们说:“不要再演了。”
   宣传队的负责人说:“桑校长没回来。演不演,要得到他的同意。”
   “桑校长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呢?”有几个演员走到路口去望,但没有望见桑乔。
   台下终于有人叫:“我们要看白雀!”
   很多人跟着喊:“我们要看白雀!”
   這时演员们即使想演,实际上也很难演下去了。
   演员与乐队都撤到了后台。
   台下哄哄的像个集市。
   蒋一轮站在一棵梧桐树的黑影里,一脸沮丧。
   桑乔终于回来。演员们连忙将他围住,就听他说了一声:“我真想将白三这厮一脚瑞进大粪坑里!”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  晚晚决定去跟踪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在父亲去世后,企图与母亲相好。在跟踪这个男人的同时,晚晚正计划着与林丰离婚,因为林丰总是希望自己为他家传宗接代,他又坚决支持母亲再婚。晚晚的心里一直想着大姐杀了大姐夫的整个经过,所有凄惨的画面一一浮现在眼前,她跟踪男人,心里卻在想着沉重的往事,她看到那个男人进了省人民医院,后来又进了“疯人院”,没有犹豫,她也跟着进了“疯人院”。  (1)  晚晚没吃早
“可这心脏病,他从没生过心脏病。”  “人上六十,六十五,就会患心脏病。”医生一边搭脉一边回答。  “他才五十九呀。”  “?些人也可能早患。”医生说。  救护车呼啸着急驰过红灯,接着向右急转弯,把戈尔蒂摔倒。她坐起身说:“可健康人怎么会--”  “夫人,別问了。成年人可不能像小孩一样折腾。”  她用手捂住眼睛,这时爱泼斯坦却睁开了眼。  “他现在苏醒了,”医生说,“或许他想要握住你的手。”  戈
1爱的海滩旭日东升晨曦給大海穿上金装你我漫步沙滩上看大海潮起潮落听潮声高低起伏层浪奔涌奏响爱的金色狂想华灯初上霓虹给沙滩扮上彩妆你我漫步沙滩上让影子紧紧相印凭夜色浓浓漫长影随我心印证爱的天老地荒2爱的思念从走进彼此那一刻再也不能忘记在每一个寂静的深夜在思维的缝隙走过不断变幻的四季越过阻拦的笆篱一起的幸福愉悦不能时时相伴思念却在心房分分秒秒撞击亲爱的感谢今生有你才有了最美最美的回忆  作者简介:  
1.苏家客厅夜  苏老爹、胖哥、红英一起靠在沙发上看电视。  电视上正在播放有关第三十八届盘龙江艺术节的新闻。  画面:夕阳红艺术团在表演。東风广场健身团在表演武术。老年书法、绘画、摄影展览。老年时装队在表演。  苏老爹看得眉开眼笑,情不自禁地连拍巴掌:哎呀呀,太板扎了!太板扎了!好!好!好呀!  胖哥:(站起来,摸老爹的额头)老爹,你家今日格是发烧了?  老爹:(打开胖哥的手)哪个发烧?你才发烧
重新站在小学的水泥道上,望着蒙蒙细雨,怔了许久,才发现自己又在淋雨了。这个习惯似乎还是改不掉,笑了笑,一股悲伤在心中弥漫开来。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那段快乐的时光,还有带给我快乐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给我转学了。那个时候我很内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着那些新同学在说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些说笑的同学可能在笑我像个哑巴吧,可我不敢
旧金山的渔人码头,有一处海狮聚集的地方,游客只能远距离地观赏,码头上贴着布告:“此处码头属美国海军所有,喂食、丢掷或恐吓海狮,移送法办。”美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这方面,确实是先进国家,连“恐吓”动物都会被法办哩!出神观看海狮的时候,一群小孩子吱吱喳喳地走到码头,由两位年轻的女老师带领,原来是幼稚园的老师带小朋友来看海狮,户外教学。在码头边的大人纷纷把最佳的观赏位子让出来给小朋友——在礼让和疼惜老弱妇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满族词人 。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初名成德,字容若,为避太子允(初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号楞伽山人。他的先祖本为蒙古人,在部落的征伐战争中又以新领地命名自己的姓氏,称为叶赫那拉(又译作纳兰,纳喇)。叶赫部与努尔哈赤统率的建州部有着既相
(一)  那年,我在家乡丽江城里做一项文职工作。  有一天,我办公室的门被叩响了,随后进来一位陌生的女人。她背着个大旅行背包,脸上带着文雅的笑容,问道:“您是莫存友先生吗?”我慌忙从办公桌前站起来,一时心里惶惑:这“莫存友”当然是我,可“先生”这雅词,好像还没有人加诸于我,我是“莫存友先生”吗?  我迎上去说:“我是莫存有。”她笑得更文雅了,并且用极文雅的语调说:“您好!我是从您朋友那儿来的,这里
正要命贾珠锁门,只听里面有人一声大叫道:“来的不是老太太么?救我一救罢!二嫂子我再不敢了!”贾母闻言,留神一看,只见阴山背后跳出一个后生来,赤条精光,面黄肌瘦的跪在面前。凤姐眼尖,早已瞧见,认得是贾瑞。又见他上下精光,不由的满脸飞红,连忙躲了出去。贾母老眼昏花,看不出是谁,忙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年轻轻儿的犯了什么罪了?”贾瑞哭道:“老太太不认得孙子么?我的名字叫賈瑞,家塾里的先生就是我爷爷。”
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日  我终于被批准去云南插队落户了。这意味着将从此与亲爱的故乡、慈爱的双亲长久离别!但,我竟没有丝毫的悲哀与凄楚;相反,却有一种罪犯遇到特赦之后的侥幸感。  “工宣队”之所以对我这个“反动学生”高抬贵手,大概是倪震叔叔的战友民兵指挥部的王副指挥跟他们打招呼起了作用吧?  唉!整整三个多月,挨批挨斗,吃饭不香,睡觉不甜,体重减到不足一百斤。  梁伟民、周志强那两个小流氓真歹毒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