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怪",就是不该责怪而责怪。古诗歌中,往往运用“错怪”这种看似逆情悖理的写法,来倾吐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抒发诗人胸中郁积的忿懑。
“错怪”表爱情。“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这个女子因怀念在辽西的丈夫,期望在梦中相遇,倾吐别后衷情。可美梦竟被清晨的黄莺啼鸣声惊醒了,所以她满腔恼怒把黄莺从树枝上赶走。对她来说美妙的莺歌已成为讨厌的噪音。这一“梦”一“打”,将少妇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实感人。
“不喜秦川水,生恨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复经年。”(刘采春《罗歌》)夫婿的离去,夫婿的一去不归,是夫婿的事,这与水和船毫无关系,她却去恨江中的水,水上的船,恨它“载儿夫婿去”,这是没有道理的。然而正因如此,才足以说明她对丈夫的忠贞,同时也反衬“夫婿”一去不归,未免太无情了。这种委婉含蓄的写法,把缠绵的情怨,脉脉的相思倾诉于字里行间,颇能引起人们的同情。
“错怪”抒乡情。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错怪”表爱情。“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这个女子因怀念在辽西的丈夫,期望在梦中相遇,倾吐别后衷情。可美梦竟被清晨的黄莺啼鸣声惊醒了,所以她满腔恼怒把黄莺从树枝上赶走。对她来说美妙的莺歌已成为讨厌的噪音。这一“梦”一“打”,将少妇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实感人。
“不喜秦川水,生恨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复经年。”(刘采春《罗歌》)夫婿的离去,夫婿的一去不归,是夫婿的事,这与水和船毫无关系,她却去恨江中的水,水上的船,恨它“载儿夫婿去”,这是没有道理的。然而正因如此,才足以说明她对丈夫的忠贞,同时也反衬“夫婿”一去不归,未免太无情了。这种委婉含蓄的写法,把缠绵的情怨,脉脉的相思倾诉于字里行间,颇能引起人们的同情。
“错怪”抒乡情。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