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与字的组合方式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eth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是说周代的习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子20岁成年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后代基本上继承了这种习惯。其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种类:
  1.同义相协
  名与字为同义词,二者相为辅佐,互作解释。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杜甫,字子美。“甫,男子之美称也。”欧阳修,字永叔。“修,长也”;“永,水长也”。
  2.反义相应
  名与字为反义词,两者对立相应,各从反面作解。如:曾点,字皙。“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韩愈,字退之。“愈”与“退”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与“晦”,明暗相对。
  3.连类相及
  义类相近,遂因甲而及乙。如:孙策,字伯符。策、符都是信物,但形制、用途不一。崔豹,字正能。“能,熊属,足似鹿。”豹、熊本为二物,但同为猛兽,所以可相应。孔稚圭,字德璋。圭、璋同是古代礼器,形制不同,用途也异,但都是诸侯所执,故可并称。
  4.辨物统类
  名与字是代表两种物品,二者可能是种与属的关系,加以辨别说明,说明其种类。如:孔鲤,字伯鱼。鲤为鱼的一种。周鲂,字子鱼。鲂是鱼的一种。
  5.景仰前贤
  为了对前代的圣人、贤者表示景仰,便袭用他们的名字。袭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在名或字中加上师、景、希、若、次等字眼,有的则不加,因为用他的名字的本身就是敬仰。如:司马相如,字长卿。《史记》说他“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因蔺相如是赵国的上卿,所以用“长卿”为字。既表蔺相如的身份,也表自己的愿望。
  6.概括经义
  汉代儒家的经典成了老幼皆习的课本,经文成为名字来源。如:嵇康,字叔夜。《诗经·周颂》:“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是说成王虽然即王位,但不敢贪图安逸,仍是兢兢业业,深夜操劳。嵇康字叔夜,是正面说安乐,而暗用夙夜不懈来否定安乐。赵云,字子龙。取义《易·乾卦》:“云从龙,风从虎。”
  7.使用典故
  如:唐代韩,字致尧。《搜神记》:“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清代俞樾,字荫甫。《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喝人于樾下。”高诱注:“樾下,众树之虚也。”后因以樾荫称别人的荫庇。
  8.采撷警策
  采撷名篇佳作中警策作为名字。如:元代于文传,字授道。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清代钱绮,字映江。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9.离析名字
  利用汉字形体结构特点,把名所用的字,拆为两字以作字,合字则成为名。如:宋代谢翱,字皋羽。元代许舫,字方舟。明代章敞,字尚文。
  10.崇奉宗教
  如:唐代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故拆菩萨名为名字,以示皈依。
其他文献
三姑六婆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的文人陶宗仪的笔记《辍耕录·卷十》。从宋代开始,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为平民妇女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这个词原本指的便是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卦姑专门为人占卦。六婆则是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牙婆为人买卖奴婢妾侍;师婆类似画符施咒的巫婆;虔婆是妓院内鸨母的别称;药婆从事卖药;稳婆则是接生婆。明代以后,妇女生活的空间渐被收紧,
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研究证明由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导致心肌梗死、脑血管等疾病的基础。而高血压、血脂异常是内皮功能损
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以“大创”项目推进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通过构建基于通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素质、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体系,
“令郎”一词,原称“令郎君”,后省作“令郎”。《汉语大词典》释为:“称对方儿子的敬词。”《现代汉语词典》也释为:“敬辞,称对方的儿子。”对话的双方互为“对方”,人们一般把“令郎”理解为对方的儿子,即对话双方中一方的儿子。  但是,有时候,“令郎”并非专指“对方”的儿子,而指称说话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即“别人”的儿子:  陈和尚道:“……彼时大会莺湖,先父一位,杨执中先生、权勿用先生、牛布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