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的诊断及处理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患者。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及抗生素抗生素使用,8例患者延期愈合。3例切口裂开,经扩创、换药、重新逢合后愈合。1例腹壁窦道,行窦道切除术后愈合。结论 对术后腹壁切口感染或者血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和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腹部切口;感染;血肿;治疗
   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虽然不常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而且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会引发一些医疗纠纷。因此,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诊治及预防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标准
  1.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02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感染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4岁至62岁之间,均为女性患者。其中妇科手术患者4例、剖宫产患者8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如下描述: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出现持续发热、切口红肿、化脓、血肿以及形成窦道等症状,血常规WBC检查结果>=10×109/L,同时取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为阳性。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及抗生素抗生素使用,8例患者延期愈合。3例切口裂开,经扩创、换药、重新逢合后愈合。1例腹壁窦道,行窦道切除术后愈合。
  3 讨论
  3.1 腹壁切口感染的治疗
   腹壁切口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而造成的切口炎症、坏死等症状,属于手术后切口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属于早期感染,则可以对切口消毒后给予95%的酒精进行覆盖处理或者给予大黄及芒硝局部外敷。医务人员如果发现患者局部存在小的硬结,同时出现明显的血肿现象,在明确患者不存在青霉素过敏的前提下,可以给予青霉素进行局部的封闭。同时给予红外线缺口局部照射。如果患者腹壁切口有明显的化脓现象,并且在切口处抽及脓液,立即进行缝线拆除、伤口换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抽出的脓液须做药敏试验。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换药时,可以使用甲硝唑冲洗伤口,然后用庆大霉素纱条进行伤口的填塞,同时视情况可以进行创口的适当扩大以引流脓液。
  3.2 腹部切口血肿的治疗
   根据临床经历,笔者发现大多数的腹部切口血肿发现在腹部的横切口手术患者中,以筋膜下居多。主要原因是:腹部横切口向两侧进行牵拉时,可能会对腹壁下的动脉以及一些分支造成损伤;损伤的血管在手术中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彻底止血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回缩,手术后更不易发现;肌层以及腹膜之间的组织间隙比较疏松,极易造成大量出血。
   由于腹壁筋膜下血肿发病比较慢,不容易发觉,通常是一旦发现就已经形成血块,且位置比较高,采用临床的针刺抽吸治疗方法效果不是太好。医务人员可以视患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是行切皮片引流。同时,医务人员在术后要定期询问患者腹部的症状,尤其观察患者腹部切口周围的情况,进行规范化血常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3 术中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肥胖的患者,在手术中要尽量少用电刀,切口位置要正确。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剖宫产患者而言,选择子宫下段的横切口出血较少、张力也小,而且还比较容易缝合,但一定要把握好横切口位置,如果太高,可能会因为切口下缘的厚度相差较多而造成对合不良。
   其次,医务人员如果发现切口出现撕裂性出血时,需要定位退缩血管,并进行及时的缝扎止血,避免血肿。但不可盲目缝扎,避免缝合太密而造成供血不足,影响切口的愈合。
   另外,医务人员在术中为患者分离腹直肌时,尽量让分离面与腹膜层相贴近,避免对肌层血管造成损伤。对腹部肌层进行牵拉时应该仔细观察出血点,尽量不用电凝止血,可以选择缝扎止血。当然手术良好的麻醉也可以减少腹直肌损伤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石喜之,王济峡,周涵.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23(7) : 602 -603.
  [2]陈萍, 陈伟, 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31-132.
  [3]马桂栋, 龚时鹏. 余艳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术后相关因素分析[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9,25(8):1006-100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伊曲康唑和拔甲术在甲真菌病的联合应用及疗效。 方法:在局麻或指趾神经阻滞麻醉下拔除病甲,凡士林油纱包扎后同时服用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连服7天,分别在1月、2月、3月、4月观察指趾甲生长情况并进行临床及真菌学监测。 结果:26例病人随访1—4月指趾甲生长良好,有光泽无畸形甲,无真菌感染迹象。 结论:拔甲术后加短程服用广谱抗真菌剂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能大大地缩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大鱼际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手术治疗和配合护理。方法 自2003年以来,我院新开展的应用大鱼际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31例,通过做好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护游离组织,密切观察供区肢体血运,注意安全操作等。结果 手术全顺利地完成了,移植的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护士了解患者、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45例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5例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中,41例患者肾积水症状消失,4例肾积水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随访两年,所有患者均无肾结石复发,未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同期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置换的手术配合及其护理。方法:在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之间的8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置换,同时给予其精心的护理,观察统计所有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精心护理,8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心绞痛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护理、术前明确诊断、加强心肌保护、提高监护水平,同期冠状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部分外伤及外科术后形成的积液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外科疾病在超声引导下实行穿刺抽液(或引流)治疗。结果:16例均痊愈出院,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结论:介入性超声对一些外科常见的渗出性的积液及皮下血肿的诊治,具有更安全、准确、创伤小、费用低、疗效确实、操作相对简单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外伤;外科;积液类并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比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差异。术后随访1年,采用Harris 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
期刊
【摘要】 目的气管插管在小儿喉炎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Ⅲ度以上内科治疗不能缓解喉梗阻的治疗方式上改为气管插管治疗。结果08年—09年无Ⅲ度气管切开患儿。结论气管插管安全、方便、费用低、痛苦少,多数情况下可取代气管切开成为主要喉炎喉梗阻的治疗手段。   急性喉炎在儿童中的肺病率较高,常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往往来势迅猛,及时的处理可以挽救很多生命。现就我院近几年治疗方法的改进比较如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定期监测制度、合理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检测4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结果 无新发乙肝抗原阳性患者,乙肝疫苗的接种普及率达92%以上,保护性血清转换率达93.5%。结论 加强透析中心管理、重视院内交叉感染、尽早接种和强化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B超在用于诊断继发性不孕中临床应用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对来我院门诊经B超诊断为断发性不孕的98例患者进行医学验证,将诊断结果用宫腔镜检和诊刮后病理证实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本组研究分析的98例B超诊断继发性不孕者经过宫腔镜检查和病理结果对照,有91例结果相符,准确率92.86%。继发性不孕患者B超的声象图表现主要是双侧或单侧输卵管增厚积液、子宫内膜息肉、内膜炎性增生或粘连、腔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于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46例老年股骨粗隆的患者,其中26例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A组),20例采用非锁定接骨板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A组的骨折愈合率为100%(26/26),无内固定松动现象,B组骨折愈合率为85.0%(17/20),3例出现内固定松动,A组骨折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