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原则和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1-0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始终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他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學学做真人。”可见,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育人。当今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更是提倡全员德育的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枯燥的空洞说教,而是建立在自身语言形象和文章情感基础上的渗透、感染。只有学生被浓郁的情感感染,产生强烈的情感活动时,才能受到熏陶,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把握以下原则
  1.联系实际的原则。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还须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有针对性。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具体、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2.把握时机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把握好教育契机,掌握好分寸.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一阵子,笔者批阅周记时发现,班上有一些学生由正常反映同学的问题变为互相攻击。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时,选择了“宽容和理解“这个话题,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事例及名言警句,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学生受到了不少触动。 3.潜移默化的原则。我们需要大张旗鼓的德育灌输教育,更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这一名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德育往往是在不经意中的点悟,它的实现方式只能是潜移默化、自然渗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课堂外,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及学生中一切可利用的德育资源,去无声地熏陶感染学生。总之,德育渗透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育人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情感体验法。 这是利用感情迁移的心理规律,来强调道德感情教育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教师深入文章境界,深刻感受、领会、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形象,然后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点拨、讲解,有时配以必要的表情、手势、画面等,生动形象的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境界,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之受到艺术感染,获得思想教育。例如教学《我与地坛》第一课时,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生动讲述:作者由于失去了双腿,心里特别苦闷,不理解母亲,甚至想到了自杀。而母亲却是默默的关心着自己的孩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对“儿子苦闷不理解母亲,母亲却默默的关心着儿子,儿子最后理解了母亲,但母亲已去世”进行具体详细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慈母孝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感受到作者感激、难过、负疚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感染。这种方法即是所谓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的指导训练使学生移情动心。而移情动心,潜移默化,是语文学科发挥德育功能的最大优势。
  (二)表情诵读法。 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必须重视诵读。在多次诵读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汲取更多的思想道德营养。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抒情性强而又易懂的课文。如《荷塘月色》、《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教学时只需把课文的重点、难点稍加点拨,就可让学生进行表情诵读。因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对文章的多次诵读中逐渐感悟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且有些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多次诵读中学生自然会领会其意。叶圣陶先生说过:“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是要美读,就是把作品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之外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境,“设身处地”,才能使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心声产生共鸣,才能更好的品赏作品的动人情结,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艺术珍品的完美形象,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这是某些讲解所达不到的功效。
  (三)角色体验法。这一方法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与表现,来体会其中的教育内涵,从中受到教益。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演课本剧。角色体验法的效力在于“移情”。学生在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时,会把课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与自己的价值取向联系起来,把自我转化为课文中的人物,与其共爱恨,再把课文中人物的崇高思想转化为自我的思想品质。这种“双向移情”活动,使学生完成了在学习中受教育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完《雷雨》一文,让学生编排课本剧,自导自演。这一课本剧一表演完就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这种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让学生更看清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加深了他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 (四)、比较认识法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问题、辨别正误、解决疑难的一种最普遍、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将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古今的对比,反映新旧社会变化;通过正反的对比,看到真善美的力量。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抓住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的呼唤,与当今我国对“天下寒士”的“安居工程”、“廉租房”、“救助站”等一系列政策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加深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新时代,新德育,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渗透德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要精心选择适当的“激情点”,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线”,抓住时事教育的“爱国面”,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情点;情感线;爱国面;情感火花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4-01  语文学科是—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学科,是一门能教会学生去“爱”的学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7-01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是语言的艺术。幼儿教师面对的是认字甚少的幼儿,基本仅能依靠口头语言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口语上。口语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所必须依赖的主要手段和工具。笔者对幼儿园教师的语言表现和教育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后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必定有出色的口语能力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困境”与契机同在。抓住当前机遇,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完善评价机制和优化教学环境。這“四点变化”是高中语文新课改得以顺利进行和深入开展的有效途径。认识到这一点,对这次新课改的得失与成败便有了清醒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评价机制;教学环境;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决定了英语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从目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学生阅读的现状来看,英语阅读教学并未达到其初衷。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英语阅读教学的显性效能和隐形效能两方面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学现状;阅读现状;显性功能;隐性功能【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vocational edu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同一个化学概念的呈现策略和方式应该多种多样,且相互关联,而每种方式在培养学习者的具体能力上面也各具优缺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要不断完善,同时教学思路也要不断拓宽、更新,合理开发相关化学课程资源,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合作型学习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1-01  近年来,“合唱”这门高雅艺术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而作为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学生是具有提高合唱水平,促进合唱发展的最直接有力的促进者。现在,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最深刻、最全面的课程改革,而面向普通高校的选修课音乐合唱也越来越受到多数学生的喜欢。我校的 “合唱与指挥”课程为学生选修课程,其课时要求仅
期刊
【摘要】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学生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授。但就目前作文教学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教师主导性的作用缺失,表现在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不高,缺乏积极性,作文教学混乱无序。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 主导性; 缺失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6-01  高中作文教学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有三个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8-01  ①“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这句话就像一缕春风,吹进着每一位有志教学改革老师的心田。尝试教学冲破了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学生尝试为核心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现代教学模式。随着课改的推进,困惑也随之而生,如,怎样激发尝试兴趣,如何提出尝试问题,设计尝试作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由于招生的无门槛入学,学生素质一般较低。在中职学校开展以《弟子规》学习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素养,不失为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文章从营造以“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环境氛围、激发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创新传统文化活动方式等途径和达到的效果,总结出了提高中职学生素养的经验。  【关键词】传统文化;和谐校园;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足球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运动,受到了世界人们的普遍喜爱和关注,从国家到个人,喜欢足球的人都希望本国的足球水平有所提高,然而足球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此我们需要以世界强队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培养体系,研究他们的技术,研究他们最先进的战术打法,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到战术,从整体到局部,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足球理念,走一条正确的足球培养道路,才能最快的提高我们的足球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