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相伴三十年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1981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我第一次见到《中学生数理化》创刊号。感触颇深——对于刚刚度过20世纪70年代末期那段不寻常的自学时光的我来说,这份读物尤其珍贵。
  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几年,我正在读中学,酷爱自学的习惯,使我对数理化情有独钟,全县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特等奖的获得经曆,更激发了自己探究的热情很可惜的是,自学资料太少,屈指可数。我看到《国学生数理化》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果这本杂志早几年出现,也许自己的数学、物理、化学能学得更好。
  1984年9月,刚刚接任初三毕业班几何教师的我,苦于找不到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的教学参考资料,学校图书室订阅的《中学生数理化》让我眼前一亮,这是我第二次接触《中学生数理化》。尽管当时的人们普遍关注“教师如何教、学生就该如何。学”,而如何主动诱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使其更好地“吃透”几何课本,《中学生数理化》给我提供了不少“食粮”和启迪。
  2002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担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者的我,又与《中学生数理化》再次结缘。当时的责编约我写一些稿件,尽管忙碌于国家级实验区之间。仍有零星的稿件提交、发表。2005年以后的数年间,随着自己工作的渊整,几乎每年都有四五篇文章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发表,而以同步辅导、拓宽思路、深化认识、着眼可持续发展的论文特点。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争取多挤出一些时间,给更多的中学生提供数理化学习的精品“食粮”。
  转眼间,30年的时光已逝,对《中学生数理化》来说,是风风雨雨,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不断成长的曆程。而这30年的曆程。何尝不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呢?
  《中学生数理化》与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成长,与我自己同成长。
  展望未来,我相信,《中学生数理化》能够保持自己独有的办刊风格。不仅在同步辅导、拓宽思路、深化认识等方面与时代同步。而且。在让读者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传递更多的思想,传递更多的智慧——让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我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样的目标完全可以达成。
其他文献
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技巧性强,灵活性高,许多同学不易掌握。本文介绍几道巧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的小题,以期在解题中给同学们提供帮助。1.直接用均值不等式 Using the mean i
《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只通过理解就能实现,必须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相关的科学探究行为(有目的的探查活动和体验行为),某一方面的基本能力一定是和相关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