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语文的魅力,打开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应该让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那么,究竟“趣”从何而来?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体验到:“趣”,可以从需要中来;“趣”,可以从幽默中来;“趣”,可以从体验中来;“趣”可以从关爱中来。
  
  一、“趣”从需要中来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让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呢?
  面对课改后大量的识字内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除了运用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等教学方法外,又尝试了编谜语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学生都参与了一次编谜语活动——利用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生字试编谜语。如:晶——三个太阳玩到了一起;胡——古代的人晚上看月亮;突——狗从洞里钻出来;闲——门是木头做的;显——太阳照在作业本上……
  那段时间我们班猜字谜成风,一下课,就能看到学生在猜字谜的热闹场面。
  实践证明,“有趣”让学习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当学生感受到学语文是一种需要的时候,一种无形的“内驱力”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二、“趣”从幽默中来
  
  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
  如学习《葡萄沟》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扫视了全班,并指着一名听得最专心的同学说:“他最投入,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还使劲地咽了两次口水。”
  同学们先是一愣,然后,全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中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一定是看到了香气诱人的香梨、蜜桃、沙果,甚至尝到了那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才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哈拉子’——”
  学生又一次笑了,但在笑声中学会了理解课文的方法。
  瞧,幽默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幽默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趣”从体验中来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有效的实践体验。
  如教学《七色花》一文,我让学生反复吟诵,品词析句,分角色读,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文章的趣味。还让学生把小姑娘珍妮的经历编成歌词唱一唱,甚至编成课本剧演一演。这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积累、运用,既积淀了语言,培育了智慧,又提高了文化品位。
  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语文课堂,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趣”从关爱中来
  
  语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该不单单是语文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成长体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每次课前五分钟是我和学生在一起最愉快的时光,这时他们喜欢与我“套近乎”。
  “你们最喜欢老师课堂跟你们玩什么?”学生开始不敢言语。
  “没关系,说了老师才能努力做到。”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学生各种各样的好灵感一一迸发出来了。如“开火车组词”“自由争辩会“开心一刻”“新闻纵横”“听老师讲故事”……
  给学生表达欲望的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关爱学生感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与学生间的心灵距离被拉近了。
  有一次,在教学“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课前,有一位学生说:“咱们上课来个擂台赛如何?”“我立刻表现赞同。”
  于是整节课的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们兴致盎然。他们认真的态度,涨红的小脸,证明了只有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才能拨动出这根“兴趣”的琴弦,才能感受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力量;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责编 夏 天)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因此,在教学
书名: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刘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6年11月  ISBN:9787208065628  定价:28.0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始于“五四”时期前后,发展至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及思想的变革的艰难历程。也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产生与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文化碰撞的价值危机密不可分。围绕人的解放与民族国家的重建问题,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相继涌入国门,
《语文课程准标》在关于写作评价建议中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日前,笔者在实验小学听了一位老师的小练笔评点的教学片断,对这段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是随堂听课记录:  背景:《黄河象》(人教版第十册)第二课时,老师在读写迁移的课堂小练笔这个环节这样安排:先出示北京天坛公园“
以往的语文教学常常在“知识迷恋”和“价值膜拜”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而长期忽略了“思维方式”这个中观层面沟通知识与价值的桥梁。因此,引入批判性思维是革除语文教育痼疾的有效良方。  近年来,从教材的编排到高考对于阅读和作文的考查重点可以看出,理性与思辨逐渐成为主流,体现出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及运用的要求。然而,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余党绪老师一直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
习作要求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它可以是农副产品,如水果、水产品等;也可以是工业产品,包括食品和工艺品等。确定习作内容以后,自定一个题目。  写的时候,可以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让别人读了你的习作,能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应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较快,认识水平较高,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句话出自《红楼梦》,原本是用来比喻贾宝玉对爱情忠贞,本文也以此作为小学作文选材方法的一个重要理念。有人将写作文喻为“做衣服”,而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组合,从众多素材中“取一瓢”,这将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问题。  一、选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有些教师偏向于指导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有些教师侧重于引导
为进一步推进英语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16年10月起浙江省英语高考题型进行改革,将原来的短文改错题换成了语法填空题。面对高考的改革,教师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本文以自2016年10月以来的浙江省高考真题为例,剖析其命题规律,希望能对高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语法填空题的内容是一篇20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句名言,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激励人们发奋读书的座右铭。的确,“苦读”应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素养,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只要“苦读”就够了吗?“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能培养学生不盲目信从他人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生成,就必须充分调动他们这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中有所疑,
一、习作内容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他们的生活需要。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住一件具体事例来表现出人物特
“实践,是一切知识、能力、情感获得的源泉。语文教学的关键,同样在于实践。”从根本意义上讲,语文学习的过程(包括听、说、读、写、思等)都属于语文实践的范畴。任何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前提,只有让学生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把学生丰富的情感、朗读的热情、思维的兴趣、灵巧的双手从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打开其情感的闸门、心灵的通道、智慧的大门,鼓励他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