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方法?让初中说明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ade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在不断变化,因此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说明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科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说明文;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接触说明文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包括一些说明文的阅读学习等。大多数说明文的写作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用,所以文章比较平实质朴,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内容、情节等,更不会像其他文学作品那般生动形象。这使得语文老师往往在教授此类文章时显得非常平淡无奇,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对说明文失去学习的兴趣。初中新课标中指出,说明文教学一定要抓住要点,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将文章中展现出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精神等进行充分的体会和领悟。下面,笔者对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指导学生归纳主题内容
  成功的说明文教学课堂,必定是主题突出的一堂精彩教学。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掌握主题内容呢?一是以说明文的题目为依据。说明文这类题材的文章,其题目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反映出文章的主题内容。二是以说明文的中心段落和自然段的中心句为依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概括各个段落的主题内容,再引导他们串联概括段落主题内容。三是在概括文章主题内容时,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老师要引导学生选取作者重点说明的主题内容,摒弃其他的次要内容。另外,部分学生感觉说明文内容测试中需要填图表一类的题型非常困难,甚至会产生畏惧的心理。针对此类学生,老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明确告诫学生试题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其本质还是要概括说明文的内容,彻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二、指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作用与应用
  在说明文中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必然会用到一些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知识点考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说明文的教授过程中,要尤为注重说明方法的讲解。初中说明文中经常出现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和下定义这6种基本说明方法。要教会学生判断这些说明方法,对教师来说,相对比较容易,但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教师还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教师首先要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表达作用时,学会运用一些生动有力、科学形象、准确清晰的关键词语,进而还能添加一些概括说明内容的句子等,总之,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进而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训练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方法
  老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现所学到的阅读说明文知识、技巧和能力,比如组织开展一些活动等。此类活动的开展不但能让学生更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熟能生巧中再发现新的规律,从而实现说明文的创新式阅读目的;还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建筑类的说明文,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东林书院,游览了苏州园林,让学生仔细观察园林建筑的特点,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说明文的特点,更好地品读叶圣陶写的经典说明文《苏州园林》,仿造其写法,让学生学写了一篇关于东林书院的说明文,效果很好。不过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训练素材时一定要选难度适中的、有趣味性的、有针对性的说明文文章,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训练文章进行比较区分,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多种特点的说明文。老师一定要全程参与到学生的训练过程中,包括指导、点拨、设计等。例如文章开头文字的作用理解,老师可以引导进行区分比较,并归纳出说明文开头形式的表达方式,即说明性文字、议论性文字、叙述性文字三种,然后引申出三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在说明文开头运用说明性文字,其作用是为了概括中心内容并总领全文;在说明文开头运用议论性文字,其作用是为了引出议论内容并体现说明对象的意义;在说明文开头运用叙述性文字,其作用是为了引出说明内容、提高趣味性而吸引读者。此外,说明文中引用材料、结尾形式的作用,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区分比较进而去理解掌握。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说明文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说明文中,有些文章的说明对象是可感可视的客观实体。对于此类文章,老师可以依照文章的自身提点,变抽象到具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实物、图片、视频等可视材料,这种将说明对象由文字到具体、形象、直观、真实事物的转变,更能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进而增加他们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必然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老师在教授《生物入侵者》这一说明文课程时,可以将网络设置引入课堂,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老师要利用网络生动的图文资料丰富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弥补其枯燥简单的不足,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说明文课堂的生动性和活跃性。其次,老师要意识到网络课堂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在课前查阅大量资料,并给予及时的、必要的指导,通过这种自主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程度,并能有效的提升他们的说明文学习兴趣。此外,老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秉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多组织开展课外说明文拓展学习,帮助学生开阔思路。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说明文教学意在文体特点的突出方面。因此,老师要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有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判断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突出语言风格,就能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框架,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说明文的情趣和理趣。
  参考文献
  [1]赵经秀.浅谈多媒体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妙用[J].新课程导学,2016(21).
  [2]陈莉莉.说明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6(15).
  [3]鲁国权.基于“以学定教”的说明文教学内容选择[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1).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及其难点和特点,通过分析和举例,阐述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This arti
该文对用于固液相变问题数值模拟的界面流动技术的精度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使用一阶有限差分描述移动界面项不能精确描述界面的运动,特别是在解决如爆融情况下的高热流问题。
在固液态铜合金、铸钢的流变性能的测试的基础上,结合他人在铝合金流变性方面的研究结果,通过对止述三种合金在液固态共存温度内的流变性能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液固态合金流变性能
【摘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通过哪些语文实践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对此从激发兴趣、看图表达、立足课堂、拓展教材、互动交流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力图让语言表达的花蕾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得到绽放。本文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激发兴趣;看图表达
该文通过Ti-Si-C三元系相图的分析,采用Ti、Si和石墨粉末为原料,利用固液相反应法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陶瓷材料一钛碳化硅(TiSiC)粉末。实验结果表明:氟化物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们不能拒领的文化遗产。伟大睿智的祖先正是借助文言文把他们的智慧传递给了我们,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们在小学时期接触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让经典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关键词】小学;教学浅谈;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认知与传承:小学文言文学习的价值体现  20世纪80
从考虑水压的岩体位移方程与考虑应力的渗流方程出发,按照超级有限元的基本思想,利用伽辽金有限单元法的推导方法,推导了岩体应力-渗流耦合的超级有限单元方程式,并且具体地分析了
该文探讨了岩体内固液相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考虑了地下水孔隙压力与岩体变形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孔隙水压的计算模型,并计算分析了在重力场和孔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