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观察探究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药源性肌张力不全的预防:临床上,对以呕吐为主诉的患儿应查明原因,避免滥用甲氧氯普胺。如需要应小剂量用此药,我院每次给予甲氧氯普胺0.25mg/kg肌肉注射,未见不良反应。对于抽动症的患儿口服氟哌啶醇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加量应慢,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增减量,不可擅自加减量。家中的药物,尤其是一些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如精神病类药,应置于小儿不能拿到的地方,以避免误服。对于小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感冒时选择感冒药应慎重,应选择适合小儿专用的感冒药,用量不可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关键词: 药源性 肌张力 障碍 观察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个月~1岁10例, 1~5岁18例, 5~14岁20例。甲氧氯普胺引起者21例,氟哌啶醇引起者16例,感冒药引起者5例,异丙嗪2例, 5-氟利多4例。
  用药途径、剂量与时间:甲氧氯普胺14例口服, 7例肌注,剂量为每次0.3~2mg/kg,肌注者均在注射1次后出现症状,口服者多在服药2~4次后出现症状;氟哌啶醇均为口服,剂量为每次0.04~0.15mg/kg,每日2~3次,均在1~2天内发病;感冒药均为口服,每次0.5~1.5包(每包含氯苯那敏0.5mg),每日3次,一般在服药后3~5天发病。
  实验室检查:其中33例做常规脑电图示正常范围脑电图, 40例查血电解质均正常。
  临床表现:阵发性头后仰33例,双眼上翻或向一侧凝视24例,痉挛性斜颈13例,强直性强口伸舌、不能说话或说话含糊不清16例,单肢或四肢强直、部分伴有阵挛9例,胡言乱语、烦躁不安5例,面颊部疼痛1例,全身乏力7例,视物模糊1例,步态不稳3例,面色潮红、出汗多1例,面部表情肌僵硬1例,吞咽困难、流涎1例。全部为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1~30分钟。
  治疗:全部患儿停用引起上述症状的相关药物,其中9例症状较轻者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 12例给予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注, 15例给予东莨菪碱每次0.01~0.025mg/kg静脉注射, 8例给予山莨菪碱每次0.2~0·4mg/kg静脉注射, 1例口服苯海索每次0.05mg/kg, 1例给予口服10%水合氯醛每次30 ~50mg/kg, 2例给予山莨菪碱静注又同时口服苯海素,其中绝大部分用药1次即缓解, 1例在应用东莨菪碱2次无效后,又给地西泮静脉推注及苯巴妥钠肌肉注射治疗才缓解。
  2、讨 论
  小儿各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的病程过程是在基底节,特别是在纹状体,引起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的连系通路中断。基底节各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要依赖神经递质,常见递质有多巴胺、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等,当各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或特异性受体的功能异常时,即引起锥体外系症状[1]。其中最常见的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即急性张力障碍。当甲氧氯普胺、氟哌啶醇等这类药物用量过大,可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多巴胺的功能,使乙酰胆碱相对亢进,进而引起一系列锥体外系症状。
  引起药源性张力不全的常见药物:甲氧氯普胺是引起小儿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最常见的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如氧哌啶醇、5-氟利多、氯丙嗪、舒必利等。此类药物可用来治疗小儿抽动症,氟哌啶醇引起的药源性肌张力不全在小儿占了一定的比例。感冒药物成分中常含有抗组胺类药,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其他如多潘立酮、甲硝唑、硝苯吡啶、氟桂利嗪、卡马西平等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锥体外系反应[2]。
  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本病预后良好。诊断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尤其是用药病史,避免误诊为癫痫、低钙惊厥、脑炎等。一旦确诊此病,首先停用引起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药物,轻者停用相关药品后无须特殊治疗即可缓解,重者可用药物治疗,首选抗胆碱药物,如东莨碱、山莨菪碱,其次可用苯巴比妥钠或地西泮,一般用1次药物,大部分症状完全缓解;少数有反复,可再次给予上述药物。
  药源性肌张力不全的预防:临床上,对以呕吐为主诉的患儿应查明原因,避免滥用甲氧氯普胺。如需要应小剂量用此药,我院每次给予甲氧氯普胺0.25mg/kg肌肉注射,未见不良反应。对于抽动症的患儿口服氟哌啶醇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加量应慢,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增减量,不可擅自加减量。家中的药物,尤其是一些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如精神病类药,应置于小儿不能拿到的地方,以避免误服。对于小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感冒时选择感冒药应慎重,应选择适合小儿专用的感冒药,用量不可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参考文献
  1 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761-771.
  2 陈雪金.小儿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的临床总结[J].医学综述, 2002, 6(6): 276-27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98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9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49例患者恢复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分析上环术后月经过多应用宫血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上环术后月经过多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前者应用宫血宁治疗,后者未应用宫血宁,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治疗组术后月经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社区医院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实验组联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以及药师对其的干预。结果: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不合理用药率为11.46%。2014年4月开始,采取药师药学干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6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米非酮与米索前列醇已广泛应用于终止≤49天妊娠,痛苦小、安全、简便、高效、副反应小,效果得到广泛临床医师的肯定,完全流产率可达95-98%,对于妊娠>50天至14w需要终止妊娠的对象,单纯用传统的人工流产术风险太大,容易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本站将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压疮换药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发生压疮的102例(117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采用改良敷药法治疗的51例(60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采用传统敷药法干预的51例(57处)患者,设为比对组。对患者患处周围皮肤颜色、肉芽组织新鲜程度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腹泻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蒙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健康小鼠为样本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利用统计所得数据回顾分析其临床检验资料。结果:A3组及A4组与其它三组比较,于体重、血糖、胰岛素水平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3组及A4组小鼠动脉内膜广泛增厚,结构不完整;与对照组及A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Hp阴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选择经14碳呼气试验检测Hp阴性并胃镜检查确诊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康复新液和泮托拉唑片,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 90.6%;两组治疗后内镜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关键词】 高脂血症/药物疗法;降血脂药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血脂症与其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防治高脂血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高脂血症的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可将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2大类,原发性没有明确原因,继发性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