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李兆麟被谋害案的杨绰庵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国民政府哈尔滨市市长、财政部次长杨绰庵,因涉嫌前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前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之一李兆麟被害案,于1955年2月18日被处决。终年60岁。他的长子杨文骐为父辨冤,多方寻证,直到1982年12月2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了撤销对杨绰庵的原判。杨文骐为父申冤长达27年,自感心力交瘁,复以其它家事,厌倦人生,于1994年10月借回乡探亲访友后在福州某宾馆从容自我解脱,结束了生命。2006年9月,绰庵先生长女文音回乡,于9月30日祭拜其父与乃弟亡灵。
  文音、文骐和我是福州私立平民小学的同班好友,当年我住家在福州南后街,姐弟俩住塔巷母家叶氏故居,相距不及百米,文骐与我经常往来。绰庵先生时任福州印花税局局长,住安民巷。我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他和蔼可亲,是位喜欢孩童的长辈。我小学毕业,朋聚星散。文骐和我于1940年秋分别考取战时迁校于长汀的国立厦门大学,都读经济系,文音则于同年考入迁校于邵武的私立协和大学,念西文系。这次,文音和我重晤于阔别62年之后,环顾故旧凋零,物是人非。我追忆杨绰庵先生一家宁无青丝白发举目沧桑之感么?爰作斯篇以为故人鸡黍之献。
  
  靠叶家资助,考入法政学堂
  
  绰庵先生于1895年农历五月初六诞生在闽侯县(今福州市)城区,原名裕聪,乳名和尚。先生原籍河南,迁闽一支均有功名,并入仕途。如高祖庆琛,进士,曾任山东巡抚,事迹入《福建名人录》。但到先生时家道已中落,生活困难,常赖外家周济。
  先生在家为单丁,生母于他出生之年病逝,两位继母又随生父辞世;他又过继给长房为嗣,长房又有两位继母。文骐风趣地跟我说,其父一生做过八次孝男,是史无前例
  他早岁常住塔巷继母家。表姐叶可风长他3岁,怜爱他,常多周济。两人日久生情,表姐不顾家人反对,于1919年跟他成亲。杨、叶两姓祖孙三代结秦晋之盟传为佳话。
  好景不长,1927年,先生在厦门任内地税局局长时竞纳张绮某为妾,家庭从此出现矛盾。我回忆第一次见到叶夫人时,她一脸严肃的表情,我吓了就跑,躲到她的胞妹叶可羲(为福州八才女之一,后受聘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五姨房中去了。我想,绰庵先生纳妾,叶夫人过于严肃也许是个原因吧。
  回头到1914年,叶家资助绰庵先生上北京读书,他考入法政学堂。他这时借住妻的堂兄——外交官叶可梁宅。堂嫂是著名学者,是严复先生的外甥女,他因得严公春风化雨的机缘。严氏初见他谈吐不凡,又是名门之后,对他的第一印象就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又见他好学明辨,渐见爱重,逎取“绰绰有余裕”之意,为他改名绰庵,裕聪原名反而不彰了。他非常仰慕严公,服膺严氏的教导,勤读中西文史名著,特别是严氏译著《天演论》和《原富》等,扩大了视野;他又精读到孙中山先生的所有著述,触动了时代的脉络。还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经典他亦常涉猎,议论得失不乏灼见而为严氏所激赏。一个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很快提升到一个具有学人素养的水平,他确实勤下了苦功。他的社交活动能力极强,乡前辈杜锡珪内阁,他任国务院秘书帮办。他敢向当代名流学者如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虚心请益。他旅居北京时经14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磨炼,为往后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打下基础。他在北京稍有基础,于1919年专程赶回福州与表姐叶可风结婚并接去北京定居。伉俪情笃。
  
  在广西树大招风,黄旭初挽留未果
  
  1932年,杨绰庵在香港偶遇同乡陈孝威。陈孝威此时在香港办《天文台》周报,纵论时局,言多中的;评骘时事人物,守正不阿,时誉颇隆。陈孝威这次去广西旅游乃邀绰庵先生作伴。在桂林,陈孝威看望保定士官学校同学白崇禧,并介绍旁立的杨绰庵。绰庵凭着他社交攻关的老经验,先后晋见了李宗仁和黄旭初。他跟广西三政要纵谈经济建设,极为投缘。黄旭初主席邀他担任广西省统计局局长。
  他履新之初,首办计政养成所,组队赴各县市从事基本情况调查,搜集资料,编纂我国当年第一部省志年鉴《1933年广西年鉴》,以后续编《1934年广西年鉴》。
  他兼任广西省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和广西省工商局局长,建议广西当局引进人才与机器设备,创办工厂企业,绩效显著。
  正当他施展宏图之时,省内某些保守派排外思想严重,说什么本省经济建设大权竞旁落外省人之手;一个贫儿出身、未尝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竞掌握建设大权等等,造谣生事不遗余力。树大招风,谤随誉至,先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遂愤而辞职。他行藏潇洒,让人刮目相看。黄旭初主席挽留他不果,就资助他出国考察。10多年之后,他又与代总统李宗仁相见,时局诡变中两人自另有一番心潮了。
  
  在江西的政绩引起蒋介石的注意
  
  杨绰庵去江西是福建同乡陈芷汀介绍的。
  陈芷汀名之麟(1881-1959年),福建漳州海澄人。光绪癸卯科(1903年)举人。辛亥革命福建光复,他任福建省谘议局副议长、福建都督府财政司司长。又任国会参议会议员。他铺设福建第一条“盲肠铁路”,创办许多实业。他跟当年许多政治流派多有渊源,是闽省最具有政治影响的实力派人物之一。他于1957年5月受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时已是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建省人大代表和福建省政协委员了。
  我之所以不厌其详地介绍陈芷汀,是因为他对杨绰庵独具慧眼。杨绰庵出国考察归来,陈芷汀便推荐他担任湖北省主席杨永泰麾下的统计室主任兼地政局局长。杨永泰被刺杀后,杨绰庵离职,陈芷汀又把他推荐给熊式辉。
  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初任杨绰庵为江西省建设厅主任秘书,代行厅长职务(按惯例,厅长病假、事假或出缺,均由主任秘书代行厅长职务)。1939年3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南昌,杨绰庵从容不迫地抢运大批物资器材,随省政府撤退到泰和新省会,他始担任江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
  这时,他的长女文音和长子文骐在江西读初中,随侍其父。据杨文骐介绍其父事迹中谈到:
  1 运用战时抢运的器材创办钢铁、硫酸、水泥、机械、造船、造币、制糖、棉纺、麻纱、印刷、电池、文具、瓷器、罐头、火柴等十多个中小型工厂,多数命名为“民生”。
  2 创办地质调查所,设立建设人员训练班,创办无线电通讯大队,建立无线电通讯网。
  3 与中国旅行社合办陶陶招待所(取陶陶怡怡之意),分支机构遍布省内市县和毗邻省份的城镇(如福建光泽县)。陶陶招待所是当年新生活运动倡导的新型旅社的延续,它分多种等级,接待上自中央要员下至出差的普通公务员,为之提供住宿的便利。招待所营业兴旺,收益丰厚。
  4 兴建剧场、图书馆、运动场、游泳池、临江公园等文化设施和场所。组建建设厅歌咏队、篮球队、剧团等。有关民生的大众食堂、豆浆公司等便民措施也次第设立。
  杨绰庵推行省级机关合署办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据说是全国第一个推行合署办公的省份。他大力提倡科学管理,把游历考察中外取得的好经验逐步推广。他抓大事,也抓小事。每周六下午的卫生大扫除,要求所有场所的上下、左右和前后的“六面光”,一尘不染。他躬身参加,大扫除结束后还戴上白手套检查“死角”,即使一盏小灯泡不干净也得返工。杨绰庵先生跟人说:“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我并小事亦不糊涂。”可惜他千虑必有一失。事事察察在关键处犯了糊涂赔了生命。
  文骐说,他发现父亲有许多记事本,里面分门别类记载许多数码字。我最近翻阅他的著作目录,《用数字分析历届参政员》以及《赣政十年》总结江西建设厅政绩都是用数字说话的。至于《邮务拣信生的绮梦》则是舒发他励志上进的豪情。他这些著述都是刻意自我介绍和以自我包装自我,是独具匠心的运作。
  文骐说,其父在江西的政绩果然引起蒋介石的注意,下令召见。杨绰庵晋见蒋介石也独运匠心。他把从江西到重庆的站点名称、相距公里数、各地风土人情以及战时的各地见闻,要言不繁,有条理地汇报,果然赢得蒋介石对他诸事察察的好印象。他汇报十年江西建设厅的工作也是用数字说话的。
  不久,杨绰庵调任重庆市政府秘书长。查年谱,这应是1943年的事。
  就在这一年9月,厦门大学开学时,慕杨绰庵先生的平生勤奋、敬业和励志上进的精神,邀请他专题演讲,用以激励同学。我和文骐都亲聆其教诲。
  绰庵先生十分动情地说,1916年他考取北京邮务局拣信生,每次分拣国际函件,口念纽约、巴黎、伦敦、莫斯科这些世界名都,心中喃喃自问,他这一生会到这些地方么?没想到18年之后,果然有了出国考察的机会,走遍这些地方了。他首先参拜耶路撒冷圣地,接着凭吊埃及金字塔的几千年沧桑,巴黎茶花女坟中那段撕人心肺的孽缘。他参观牛津和剑桥的学府风光,然后在柏林小憩就奔赴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了。在广漠草原,似乎还闪动着哥萨克大兵的雄赳赳的身影。然后他从西伯利亚经日本东京转美国去了。历时一年又两个月。他充满自豪、自信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谈笑风生、言辞诙谐的翩翩风度博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他的演讲深入又细腻,妙趣横生,我今天追忆他的演说内容尚不到十分之二三。
  文骐说,其父出国考察是他坚辞广西各项职务后黄旭初主席为他酬庸的安排。
  会后,我请文骐引谒绰庵伯。他还记得我“阿溪”的小名,跟文骐说:“人生聚散都是缘分,您要倍加珍惜。”他还说什么朋友之间要德不忘义,义不失德,这跟文骐给我看过的一封“寄骐儿”的家书所说十分相似。
  绰庵先生讲演后又回江西,不到一个月便奔赴重庆履新了。
  
  短促的哈尔滨仕途埋下了祸患
  
  1944年夏,文骐在厦门大学毕业,拿了一张临时毕业文凭便赶往重庆随侍其父了。1945年,我才接到他寄给我一帧在成都武侯祠前摄的照片,我俩又恢复了联系。
  杨绰庵调任重庆市政府秘书长,还有一个兼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的名衔,便是一条“通天”的渠道。重庆市市长贺耀祖年迈多病,市政日常工作主要由秘书长全权处理。但杨秘书长惋叹,手中一无人事权,二无财权,自愧没给陪都老百姓干多少事。其实不然,他兴建储奇日缆车工程,解决了渡江旅客上下山坡之不便;他兴建青年馆,为重庆增添了一个文娱活动的场所。我想,杨秘书长之所以不满于已取得的局面是有更远大的追求目标。
  1945年,日本侵略军彻底失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饱受战争祸害的重庆人民欣喜若狂,竞相奔告,山城成了不夜城。蒋介石乘坐敞篷汽车巡行全市,杨绰庵以重庆市政府负责人的身份随侍蒋旁,益见蒋倚畀之重了。
  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在美国帮助下,抢占东北三省,并将它划分为九个省市,任命杨绰庵为首任哈尔滨(直辖)市市长。杨绰庵前程似锦之日正是他走向不归路之时。他的哈尔滨市长任期十分短促,因为中共很快就收复了东北三省。他于1945年8月27日到任,哈市是在苏联军队管制之下。1946年4月下旬,他随苏军撤退到海参崴,5月下旬乘苏联船只经日本到上海,随后又任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主任委员,此时的他已经无所作为了,于1948年3月辞职,南下上海。
  杨绰庵稽察时局,政治思想起了变化。
  
  三大战役后选择了自保自救
  
  难忘的1948年是中国时局最诡谲最变幻莫测的一年。国民党政权被赶出东北后,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连吃败仗,蒋介石部队分崩离析,统治亦岌岌可危。
  杨绰庵辞东北物调会职,但“圣眷”不衰,他在1948年3月被任命为粮食部上海粮食紧急购储会主任。这是蒋介石仍然幻想保住江南的一项战略部署。部队作战要粮草先行;老百姓填充肚皮才可弭乱于未然。至于1949年春杨绰庵又兼任财政部次长时,蒋已列入战犯下野,大概是李代总统的签署了。
  这时,杨绰庵思想已发生根本转变,今后何去何从?他寻求自保和自救。
  就在1948年,蒋介石内定其子经国m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我的一位同学陈茂铨作为经国的特派员来福建为他寻觅“官邸”,因为经国嫌前任住的“半野乡”太奢侈。陈茂铨第三日忽接经国急电:“前议取消,速回。”
  原来,1948年福建有六位军政大员倡议“闽人治闽”,为福建自保,打乱了蒋的谋划。杨绰庵是“闽人治闽”的六要员之一,他这时已跟蒋介石做了切割,政治动向已十分明显了。
  绰庵长子文骐此时正留学美国,于1948年夏,忽然放弃学位追求返回上海,进入其父为他找到的鑑臣洋行任职。文骐后来跟我说,他放心不下父亲一个人孤零零留在上海,但另一次又跟我说,在美国他看到中国可能改朝换代,回上海也为了杨家谋自救。他还透露跟几个北方人认识,但又不道出实情。
  绰庵先生父子想做新国新民了。先生于1949年4月去广州述职(也有传说他去过香港,但无法佐证),但很快同到上海。上海于5月解放,杨绰庵办了移交,受聘担任华东区粮食公司顾问。
  1950年1月,杨绰庵受聘私营上海祥泰夹板行总经理,他由官变民是韬光养晦的正确选择。
  他想参加“民革”,没有如愿。
  
  儿子杨文骐替父申冤路漫漫
  
  回笔再记杨文骐,他于1956年携其父骨灰安葬福州祖茔,事后看望我只说回乡探访亲友,没有告我其父被处决的实情。他只央请我为其一部旧自行车办理货运。他回上海不久,跟苏州一位女工人结婚,育有一女。后来文音设法把弟媳和内侄女接去美国,然后又以弟媳的夫妻名义接文骐去美国,都入了美国籍。文骐自后便以美籍华人身份为父申冤奔波了。
  文骐有次返闽,找来一位刑满释放的军统分子。据他所闻,李兆麟被刺杀后,哈尔滨市政府一位女机要秘书突然失踪,杨绰庵便得担承命案幕后主使人的责嫌了。他又说,这位女秘书既非军统,也非中统、警统,不知是何方“神祗”。他又说,解放后公检部门接收许多密档,神秘女秘书 可能已被抓获,杨绰庵案才有撤销原判的可能。不过,这是推理,找不到实证。
  但我记得,文骐自杀十分从容。他把该做的事先期做了(如去三明市看望表亲、宴请同学),写了一封遗书寄出,绝笔信的最后一句是“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心白入泉”。(其复印样还寄一份给厦门大学福州校友分会负责人),他告诉服务员说:“我这几天太累,要好好休息,请你明天午饭后叫醒我。”客人死亡,宾馆报警。警方发现客人服下大量安眠药,已无生命迹象了。桌上还留一封致中枢领导人的信,被刑警收缴。
  
  杨家父子与镇海楼的奇缘
  
  绰庵先生冲龄时,忽来一相士要为他看相。相士见小孩额发之际有个突出的尖角斜对榫头(鼻尖),说这正是相书所说“头有悬剑,主凶”,必须舍身为僧,否则难逃劫数。家中人半信半疑,就为小儿取名“和尚”以避讳。绰庵先生长大后为此黯然神伤。但他自慰自己一生绝不做坏事,相由心改,庶免宿命。但甲子届周,他果然逃不过劫数。姑妄记之。
  罗曼·罗兰说:大自然是可以认知的,但它不全被人认知,这就是宗教赖以滋生的土壤。所以,古今中外所有迷信活动就不足为奇了。
  福州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倚屏山,控五虎,海靖民安,造祐八闽,而毁于兵燹飚飓者屡。福州父老相传,镇海楼的兴败关系闽籍封疆大吏的命运。兴修镇海楼果然出过几位大员,杨绰庵便是其中之一。解放前的最后一次兴修镇海楼,是萨镇冰、陈培锟等人带头,杨绰庵是大力参与的。解放时镇海楼在军管区域,失修,人们就说闽籍大员无不倒运。但文骐依然迷信,许下要兴修镇海楼的宏愿。上世纪80年代,文骐回乡看望亲友,他找我说过宏愿,要我帮忙。我哪有能耐,便为之介绍已退休的林老先生。林老钟情于地方文物的保全,但此时镇海楼在安全厅内,修复谈何容易?林老多方斡旋,官方同意修复也是出于对历史文物的尊重,但提出修复后每年只能开放一两个月,参观者不能从正门出入,要在后山另辟路径。至此,修复镇海楼略有眉目,林老便要文骐拿出钱来。文骐原把修复用款请台湾辜振甫先生捐助。辜的夫人严倬云是严复先生之女,辜闻讯自诩修复福州镇海楼义不容辞,勿须杨文骐中介。但辜老许下诺言又久无下文。文骐不再找我了,我也不敢见林老了,夹在中间,我左右都不是人。此事成了永远无结局的事了。
其他文献
2012年春节过后,我随同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薛洪玉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沈祖炜有幸拜会了上海市金融学会顾问、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经担任市政府参事的洪葭管老先生。作为中国金融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12年1月17日,洪老荣获了“2011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金融学界的最高荣誉奖项,被誉为业界的“诺贝尔奖”。  在位于上海浦东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洪老的办公室,我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在朱安之前,鲁迅母亲给鲁迅提亲的,是鲁迅小舅父鲁寄湘的大女儿琴姑,也就是鲁迅的表妹。关于这件事,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周建人的《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出版后,有些人就主观臆测、添油加醋,甚至伪造,不断编出鲁迅与琴姑的爱情故事。其中重要的一篇是2007年8月出版的《鲁迅研究》月刊上的《鲁迅的初恋》。其中说:“人们都知道鲁迅先生和朱安结婚,后又和许广平相恋、结合,却没有人说在此前,
"九五"以来,我国将房地产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但随之而来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解决个人住房问题,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如何化解银行的信贷风险成为促进个人购房发展的关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保险改革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从人保恢复国内业务独家经营保险,到其它中资、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的开业;从个人寿险营销的出现,到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
我妈妈是一个十分勤快的人.可偏偏生下了我这么一个“懒闺女”.
您听说过一个人死后要让他曾尊以为师的一位外国朋友的一帧照片与之陪葬的吗?这个人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全日本航空公司前总经理、当年日中备忘录贸易办事处代表冈崎嘉平太先生。  1994年10月12日,冈崎嘉平太先生的遗孀冈崎静子女士和她的儿子冈崎彬先生到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访问,参观结束后到主馆接待室座谈。冈崎氏母子告诉我,老先生最敬佩周总理的是他的无私、致力中日友好和声明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权。
今年是赵超老逝世二十周年。想起这位杰出的报人,心中不由湧动一份敬仰感佩之情。  对于赵超构,我早已久闻大名,但未得谋面。直到1989年,《新民晚报》在“文革”中遭到劫难,停刊10多年,在读者强烈要求下,在中央和市委支持下,开始酝酿复刊。当时上海市委宣传部成立了一个晚报复刊筹备组。我参加筹备组,在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上,得以与赵超构首次见面。会议地点在陕西北路辞书出版社一所小洋房的阳台上,这可能是当时
在客户眼里,她是朋友,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保险使者;在伙伴眼中,她是挚友,是充满爱心善解人意的好姐妹,她——就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市中支公司首席客户经理韦爱杰。1986
忙中偷闲,翰墨中寓情    父亲祖籍福建长汀,但生于四川,既未去过福建也不懂福建话。他的姓名按族谱排应是江尔鹏,他的弟弟是江尔鹗。他不喜欢这个名字,就改名为庸,字翊云,不过祖父在家中一直叫他鹏儿。  父亲天性醇厚,事亲至孝,只要他在家里,一听见祖父叫声“鹏儿”,无论多忙,必定立即跑到祖父面前。他于1934年时年57岁时出版《趋庭随笔》,自序云:“自垂髫迄今,盖无一二年离父母之侧,斯卷涉及经史者,多
最近,年逾八十的我迈步上海江西中路,看望了旧市府大厦和福州路警察总局原址,不禁回想起六十年前的5月21日下午在此目送张权和李锡佑两位烈士,昂然挺立在从国民党警察总局驶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