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杂质对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熔融硝酸盐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来源 :机械工程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恒温全浸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565℃含不同质量分数(0,0.6%,1.0%,1.4%)氯离子杂质熔融硝酸盐(60%NaNO3+40%KNO3,质量分数)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4种熔融硝酸盐中,304和316L不锈钢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均呈抛物线型;随着氯离子含量增加,304和316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均显著提升,腐蚀程度逐渐加重,腐蚀产物层在与基体结合处的裂纹增多,氯离子杂质通过活性氧化腐蚀作用加速了不锈钢腐蚀;与316L不锈钢相比,304不锈钢对氯离子杂质的腐蚀作用更敏感.
其他文献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总质量分数为20%SiC与WS2的铜/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WS2和SiC质量比分别为1:3,3:5,1:1,5:3,3:1,研究了固体润滑剂WS2与增强相SiC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S2与SiC质量比为3:5时,复合材料中开始形成以WS2颗粒为核、SiC颗粒为壳的核-壳结构;随着WS2与SiC质量比的增加,核-壳结构由扁平状变为圆形,且数量增多,面积增大,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先提高后降低,磨损机制从磨粒磨损转变为疲劳磨损,最后转变为严重的磨粒
以纯镁锭和Mg-30Ce中间合金为原料熔炼制备了铈质量分数为0.1%,0.5%,1%的Mg-Ce合金,并进行了420℃×8 h固溶处理,研究了固溶处理对不同铈含量合金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铈含量铸态Mg-C e合金晶界处和晶粒内均有大量Mg-C e稀土中间相,且随铈含量增加,中间相增多,固溶处理后,中间相大部分溶解于镁基体内;不同铈含量铸态合金的腐蚀形式为点蚀,中间相与镁基体形成原电池,镁基体作为阴极受到保护,合金耐腐蚀性能较好;固溶处理后,铈固溶于镁基体使得腐蚀区域扩大,与铸态相比,
某火电机组三连杆恒力弹簧支吊架弹簧拉杆发生断裂,通过宏/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及受力仿真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弹簧拉杆断裂原因.结果表明:断裂弹簧拉杆材料为疲劳性能较差的非调质态45钢;弹簧拉杆螺纹加工长度不足及表面加工缺陷使其在第一个螺纹牙根部产生应力集中,形成裂纹源;三连杆恒力弹簧支吊架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弹簧拉杆发生偏斜,承受附加弯矩,在轴向拉力、弯曲载荷及管道振动产生的附加交变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弹簧拉杆发生低应力高周疲劳断裂.
作为新型机器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微纳机器人在生物医疗领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尤其是磁场驱动微纳机器人,由于其运动控制精准,不需与被控对象直接接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主动靶向递送中.近年来,由于缺乏对磁驱微纳机器人进行运动控制的同时又能给细胞组织提供合适环境的原位培养系统,严重制约了微纳机器人在促进细胞组织再生领域中的研究.为了实现磁场驱动微纳机器人实验过程中细胞组织的原位培养和监测,设计了一套针对磁驱微纳机器人的细胞原位培养系统,反向利用风冷散热器的原理实现系统的温度输出,并通过COMSOL软件进行了非
采用电镀工艺在C72D2钢丝表面镀锌,单位面积镀层质量为45 g·m-2,然后在不同温度(450~550℃)下进行热扩散处理,采用湿式拉拔工艺将镀锌钢丝拉拔成单丝,研究了热扩散温度对镀层结构、单丝抗拉强度及单丝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与热浸镀锌钢丝和单丝的对比,优选出最佳的电镀锌热扩散工艺.结果表明:随着热扩散温度升高,电镀锌钢丝镀层中的锌铁合金相增多,且富铁相增多,富锌相减少,在520℃以上时生成Fe3 Zn10脆性相,镀层出现裂纹;经480℃热扩散处理的电镀锌单丝与热浸镀锌单丝相比,抗拉强度较高,
微纳连接包括微连接和纳米连接(简称“纳连接”),涉及纳-纳或微或宏、微-微或宏、纳-微-宏多尺度的材料连接,是广泛应用于信息、航空航天、深空探测、能源、交通、生物医疗、重大科学工程等领域的微纳元器件及其系统的封装制造关键环节.其中纳米连接是焊接与连接学科的新兴方向、国际前沿且发展迅猛,包括采用纳米材料连接其他材料或元器件和纳米尺度材料的自身连接两方面,并由于其纳米尺寸、异质多材料组合和复杂结构等特殊性而提出了诸多挑战,如纳米尺度热源获得与控制、安装与定位、纳米尺寸效应、接头成形监测和可靠性评价、高效成形与
期刊
在碳碳坯体的基础上,通过液相渗硅法制备了密度为2.0~2.2 g·cm-3、用于飞机刹车片的碳陶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通过模拟飞机不同制动条件,利用大样试验台架对1.4 MJ能载下该材料摩擦副的干、湿态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由碳相、β-SiC相及硅相组成,SiC相主要分布在碳纤维束之间及短切碳纤维构成的网胎层中;该材料的垂直和平行弯曲强度分别为132.7,135.5 MPa,层间剪切强度可达12.2 MPa.在0.2~0.5 MPa制动压力、5~27 m·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Al-8.8Zn-1.4Mg-0.5Cu-0.1Sc-0.1Er-0.1Zr合金在变形温度380~440℃,应变速率0.01~10 s-1,变形量45%,60%条件下进行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构建了变形本构方程和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的热加工图,确定了最佳热加工工艺参数区间,并对特征区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合金的等温压缩过程具有等温流变特征、正应变速率和负温度敏感性;在试验范围内最佳的热加工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425~440℃、应变速率0.0
采用Al-Cu-Si-Ni非晶箔作为中间层,在氩气保护下对5 A06铝合金进行瞬时液相扩散焊,焊接时间为10 min,焊接压力为2.5 MPa,研究了焊接温度(550~590℃)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中间层降熔元素铜、硅、镍的扩散,减少焊缝组织中脆性相的生成,从而提高接头的抗拉强度,但焊接温度为590℃时,接头抗拉强度下降;在试验条件下连接5A06铝合金的最佳焊接温度为580℃,此时中间层降熔元素与母材间扩散充分,接头连接界面模糊,接头质量较好,焊缝中心硬度最低,为76.
基于X80钢大尺寸管道与B型套筒间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环焊缝的热源与本构方程,建立焊接接头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左右两端同时焊接、左右两端交替焊接以及左右两端先后焊接3种焊接顺序下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并通过盲孔法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讨论了焊接顺序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最大残余应力均位于外壁面距盖面焊道1.8~3 mm内,不同焊接顺序下管道和套筒左右两端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相近;左右两端同时焊接顺序下管道和套筒的峰值残余应力最大,均位于外壁起焊点附近;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