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价值的碰撞与交融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活动提供高雅艺术,让更多人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艺术的滋养。中国钢琴艺术在长期发展中,实现了与西方音乐的有机结合,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成为一种文化的力量,涤荡着大众的精神世界。本文则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钢琴的内涵与融合路径。
  罗曼·罗兰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其中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钢琴艺术作为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的精神影响是显现的。钢琴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也逐渐走下“神坛”,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作为钢琴的旁听者,还是钢琴的演奏者,在钢琴长期的训练和作品的熏陶中使人情感丰富、情绪开朗,提高人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钢琴艺术概述


  钢琴作为西方艺术的优秀成果,从欧洲传入中国已经经历了超过百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西式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也传入我国,其中包括钢琴。钢琴艺术也作为艺术的一个类别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且不断“茁壮成长”。追溯钢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发现,刚开始的时候,接触钢琴的人并不多,而且普遍表现为在新派学生中最为流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艺术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不仅如此,我们会发现当前钢琴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东方特色和中国特色,构建了具有音乐价值的中国钢琴艺术音乐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钢琴艺术融入了中国特色,实现了中国钢琴艺术与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钢琴艺术的文化价值感。同时钢琴艺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也大大提高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从当前的钢琴艺术发展来看,钢琴不再是个别受众的“专利”,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欣赏到钢琴的艺术与表现,久而久之,钢琴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艺术。与此同时,钢琴艺术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交流和合作下,已经从之前的纯粹演奏艺术演变发展为融欣赏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音乐艺术门类,不论是钢琴的演奏表演风格,还是钢琴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更加多元化。

二、我国钢琴艺术中所隐含的西方文化内涵


  钢琴艺术的发扬受到两个方面的驱动,第一是钢琴作曲家的驱动,第二就是钢琴欣赏者的需求。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发展背景极为复杂,当然也常有西方人为探索更高的艺术水准而专门对中国钢琴艺术进行了解。例如,著名文化交流学者齐尔品被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钢琴艺术所吸引,便开始着手用西方钢琴演奏方法与中国民族特色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曲目。当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与西方钢琴艺术的结合,尤其是当前中国钢琴艺术的教学,还是主要以西方的著名钢琴曲作为练习和教学的核心。可见,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还是以西方乐曲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隐含着西方文化的内涵特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种不同文化在钢琴艺术中的完美融合与发展。

三、我国钢琴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我国钢琴艺术的文化取向
  我国钢琴艺术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打破了钢琴艺术发展的局限性,在结合我国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了我国钢琴艺术与西方音乐与文化的交融发展。因此,我国钢琴艺术的文化取向,很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结合,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多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能够让更多的国人欣赏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表现内容,让西方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发展。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艺术家们,为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将钢琴与其他中国民族乐器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在演奏方式上互相借鉴手法和技巧,进而能够让中国钢琴艺术具有独有的中国特色文化,与西方钢琴艺术形成明显的差异,进一步促进我国钢琴艺术的民族特色发展,也能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将中国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发挥出来,增强文化的表现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钢琴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充分理解和发展钢琴艺术,实则也是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之一。
  例如黎英海编写的《民歌钢琴小曲五十首》,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将这些元素融入中国文化特色的钢琴教学材料中,就能够更加促进艺术文化的传播。不仅如此,将这些艺术表现以雅俗共赏的形式进行演奏,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引起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的共鸣,更加能够达到该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熏陶作用。
  (二)我國钢琴艺术的文化特征
  每一门艺术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特征,钢琴艺术也不例外。本文认为我国钢琴艺术的第一个文化特征就是民族性。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与习俗。可见,中华民族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极具民族性,文化内涵丰富。在钢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加入新的民族特色,以此来丰富钢琴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钢琴曲中,就吸收和借鉴了欧洲对比复调等手段,不仅如此,还融合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将民间的笛子特色用钢琴呈现出来,实现了民族特色与钢琴艺术特色的完美结果,也实现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感悟我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特征。   钢琴艺术的文化特征之二就是时代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钢琴文化特点,我国钢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具有时代性的特点与特征。在我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早期,主要还是通过借鉴和模仿的形式进行学习,所以原创性产品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艺术作品并不多见,甚至少之又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钢琴艺术表现逐渐与时代融合,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钢琴艺术也步入了快速发展和积极创作的繁荣时期,在与其他国家的钢琴艺术家日益频繁的沟通与交流中,我国的钢琴艺术逐渐呈现出民族性,如《第一新疆舞曲》《快乐节日》等钢琴艺术作品,都是极具时代文化特征的钢琴作品,为促进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构建中西文化价值共同体下的钢琴艺术路径研究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促进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通过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并创造出具有時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中国特色”钢琴艺术。
  (一)夯实钢琴艺术理论基础,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知
  理论是基础,是基石。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音乐文化产业也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有了“变质”的苗头。一些钢琴曲目显得过于功利化,无法达到钢琴艺术的熏陶效果与作用,而且一些钢琴艺术表演或曲目也有商业化演奏和创作的发展趋向。这个显然是不利于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的。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夯实理论基础就是提高钢琴艺术和作品的本质要求。只有理论扎实了,才能更好地表现钢琴艺术作品,也才能不断提高钢琴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为推动钢琴艺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积累作品,提高钢琴艺术的感性认知能力
  感性认知是钢琴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艺术需要不断去学习与积累,所以多看、多演奏作品,可以增强钢琴艺术表现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结合不同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品风格、作品类型等,更加有助于把握钢琴艺术作品的本质与内涵,钢琴艺术表演者也才能够更好地通过音符将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传播。所以,钢琴艺术家通过长年累月的对钢琴作品的练习与演奏,能够有效增强其感性认知能力。
  (三)加强文化艺术培养,实现中西文化价值的融合
  钢琴艺术虽然已经越来越大众化,但是还是需要足够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更好演奏或欣赏。加强与西方音乐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并且结合我国音乐的特色才能够更好实现中西文化在钢琴艺术中的融合。在巩固钢琴艺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多元化的演奏方式等融入钢琴艺术作品中,更多体现其时代性与民族性,实现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与传统艺术的“写意”结合,实现钢琴艺术创新性发展
  我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于与传统艺术“写意”特色相结合方面。在钢琴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中国传统与艺术表现形式实现统一,那么就要遵循“写意”这个美学原则。例如《阳关三叠》,该钢琴曲目是由同名曲目改编而成,在这个作品中也遵循“写意”原则,从而能够实现钢琴艺术的创新性发展。

结语:


  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精髓和内涵,我国钢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吸收和接纳西方钢琴艺术中具有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我国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去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沟通,这样才能够更好实现中国钢琴艺术文化内涵与意蕴的全面提升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娜:《中国钢琴艺术创作民族化浅论》,《人民音乐》2007年第5期,第25-27页。
  [2]居其宏:《钢琴历史在这里浓缩——意大利“瑞乔内古钢琴艺术展演”侧记》,《人民音乐》2006年第5期,第68-69页。
  [3]刘婧:《对钢琴艺术中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思考》,《音乐生活》2019年第4期,第78-81页。
其他文献
富川瑶族山歌在富川瑶族人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瑶族人民的生命,是他们的灵魂。瑶族山歌种类繁多,数量也多不胜数,对人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瑶族人民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贺州市,紧挨着湖南省,所以湖南省也有一个庞大的瑶族分支,在很多的文章以及调查报告中,有很多关于湖南瑶族的文化调查。贺州市最著名的景区就是姑婆山,海拔大约1700米。
期刊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与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蓬勃发展的中国音乐创作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发出具有时代感的声音,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原创音乐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元素,理应作出时代的回响。音乐是时代的回声,也是时代记录,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代国人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时代
期刊
陈应时先生的音乐结构研究既源于其学术经历,即他出身于民间音乐繁兴的上海南汇地区,据江南丝竹传承人沈凤泉先生回忆,陈应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对江南丝竹、沪剧、南汇民歌很有兴趣并经常参与活动;又据郭树荟教授回忆,陈先生在课堂上深情范唱过《长工苦》的民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撰写有“民歌”的词条;在入学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作曲专业后,又始终关注沪剧、江南丝竹等民间音乐的发展,后发表有《沪剧变成了
期刊
自从“协奏曲”这一体裁形式从西方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许多作曲家、演奏家的喜爱。其中的主要缘由,一是能够在这一宏大体裁的框架下,不但能欣赏到主奏乐器的独奏风貌,还能在主奏与交响乐队之间的竞奏、协奏中,感受到演奏家们在相互映衬和彼此护航方面的艺术表现。二是由于采用了以西方乐器讲述中国故事的风格构想,使得中国各类以交响性为主体的作品表达,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了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来显现音乐的艺术气象,进
期刊
魏国最近佳绩不断,好事连连。专辑《丝路弦韵》荣获“2019年度发烧天碟最受欢迎原创作品奖”;1月3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风华国乐》上首演《国家孩子》(张宏光曲),深情演绎,将“草原额吉都贵玛”的故事向全国观众娓娓道来;12月初的“2020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上,魏国参与了“民族室内乐组合形式的历史与形态研究”,线上直播的这次研讨盛会让海内外的民乐人感受到了他的风采;在研讨会的
期刊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文艺演出按下了“暂停键”,却阻挡不了中央歌剧院探索前行的脚步。作为歌剧创演的“国家队”,中央歌剧院激活新思路,开拓新天地,在疫情攻坚期创造性地推出微歌剧和线上演出,原创与经典并举,精雕细琢每一场演出,用心用情创演每一部作品,用多彩音符歌唱新时代。一、原创微歌剧实力圈粉  2020年4月10日微歌剧《阳光灿烂》线上首发,作曲刘云志,编剧刘静、刘云志,视频设计张梦丹,主演李爽、阮余
期刊
2020年6月21日,为庆祝中埃建交64周年,在埃及文化部和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辽宁歌剧院与开罗交响乐团、开罗歌剧院的艺术家们,通过5G共同演奏了一台“云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得到了热烈的反响,也为疫情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开拓了全新的视野。促成这次音乐会的正是驻埃及使馆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辽宁籍的文化使者石岳文先生。近日,笔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正在埃及工作的石岳文先生,通过了解,深刻地体
期刊
高校期刊《乐府新声》自1983年创刊以来,以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观点新颖、内容详实、学术性强、信息量大,被公认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期刊之一。沈阳音乐学院《乐府新声》期刊的出版编校工作在主编的带领下,建立了网络工作管理机制,随时沟通汇报期刊的工作进程及相关编校工作,直至每一期《乐府新声》的顺利出版。  《乐府新声》也在不断地创新求质,在栏目管理上进行了创新改
期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成功举办。声乐(美声唱法组)、声乐民族组、二胡组、提琴组的近300名参赛者,经过8天的激烈竞争,产生了20名优胜者,其中,声乐(民族)组5名,(美声唱法)组5名。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不仅有利于促进流行音乐和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专业音乐的繁荣发展。自2001年創立以来,金钟奖评选活动一直是
期刊
2020年10月2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艺术周”期间,由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音乐研究所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共同承办,在上音歌剧院举行了“‘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首批出版与选题研讨会”。与会专家有著名作曲家、上海市音乐家协会原主席陆在易、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编委会成员李诗原、周湘林、钱仁平、王丹丹、冯长春、戴微、韩斌、伍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