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山歌调查报告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gao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川瑶族山歌在富川瑶族人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瑶族人民的生命,是他们的灵魂。瑶族山歌种类繁多,数量也多不胜数,对人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瑶族人民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贺州市,紧挨着湖南省,所以湖南省也有一个庞大的瑶族分支,在很多的文章以及调查报告中,有很多关于湖南瑶族的文化调查。贺州市最著名的景区就是姑婆山,海拔大约1700米。作为一个爬山爱好者,当然是必须得上去的。可以开车到半山腰,海拔并没有那么高,上去的天气不是很好,风景自然也不是那么优美。但是路很长,徒步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先去了八步区,同学家在那里,下午一点我们又坐大巴车到富川县,瑶族的村民是在县里的一个村子里,叫上洞村。紧邻富川县旁边还有恭城县,该县以柿子、油茶最为出名。富川瑶族自治县占地面积大约1572.36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因为广西是属于喀斯特地貌,小山居多,该地种植水稻,也有养殖。气候相对桂林来说热一点,而且富川县四面环山,中间地势低洼,成了一个小盆地的形状。
  采访时间:2015年,清明节三天(4月3日—4月5日)。
  采访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上洞村委上门村。
  采访人物: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上洞村委上门村村民和村支书。
  采访情况:2015年我读大二,那时我认识一个师弟,家住在富川县,这也是我读大学最敬佩的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年轻人大多不会去学习祖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但没想到我这个师弟在自己大二的时候辍学,回自己的家乡发展瑶族的音乐文化。那一天去的是村长家,有几个当地的村民,也就是接下来为我们唱歌和跳长鼓舞的演员。在村长家吃的晚饭,发现他们乡下每家每户都会挂着一个毛主席的照片。刚好是清明节几天,感觉过清明好热闹,自己家做的各种小吃、艾叶糍粑还有自己家酿的米酒。晚上从九点开始表演,听老人家讲解,因为讲的都是方言,全程都是我朋友在旁边翻译,说实在的,让年青人传承这些确实有点难,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足以让我们这一群“小白”学习到点什么。回来时,是凌晨一点半,两个人骑着一辆摩托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大概有半个多小时的山路……

一、该村简介


  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上洞村委上门村位于富川县北部,东与石家乡交界,南与福利镇和富阳镇相连,西与城北镇接壤,北同麦岭镇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交通工具大多以摩托车、电动车为主。富川以沙壤土和红壤土为主,种植水稻,水牛耕地,还保留着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习惯。中部是平地,海拔250米。该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人口约1200人。这里的人民大多以务农、外出打工为主。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花生、黄豆为主。该村的主要姓氏有:盘、沈、李、廖、唐、杨六大姓氏。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一个《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报告按内容形式将当地的山歌分为:爱情歌、创造歌、盘歌、祭神歌等,但具有特色的是《蝴蝶歌》《哭嫁歌》等,而这次我们去调查采风时,当地居民给我们介绍的信息也是和上述情况差不多。
  该村瑶族山歌的分类:
  (一)祖宗歌
  1.演唱场合:在家中的神台前、庙里,初一到十五做祷告时会唱;清明上坟时会唱。据村民讲,瑶族人民对水有崇拜性,根据自己的生辰八字,去井边河边唱祖宗歌。砍牛节的时候也会唱祖宗歌,每年农历的6月20日是该村人民的砍牛节,一开始要先请牛到庙里,请牛的时候会唱祖宗歌。
  2.歌词:
  自从盘古开天地,娲仙神农制万民;
  孔夫制出书义礼,周公制出礼来行;
  刘三制出歌来唱,制出歌来人传人;
  上世传出下世听,传下子孙恋源流;
  千年不忘刘三歌,万年不忘刘三情。
  3.演唱形式:以对唱、单人唱形式,多以对唱为主,一般是两人一组,因为高低声部要分明,主要为纪念瑶人先祖盘古王而创的叙事歌曲。
  4.伴奏乐器:可以以二胡伴奏(瑶族人民的二胡,他们称之为碰弦筒,琴身是由竹筒和木杆制作而成,拉弓还是由马尾制成)。
  5.演唱者:该村的村民。分别是:盘淑艳、潘青凤、盘兴艳、沈英兰。年龄:40—50岁之间。两人一个声部。
  6.该曲调风格:悲伤、哀怨,讲述当时瑶族人民被压迫的情况,被赶出千家洞的情景。
  (二)哭嫁歌
  1.歌词:
  一岁在娘手上抱,二岁在娘手上爬;
  三岁学行又学走,四岁穿衣齿齿齐;
  五岁提篮去寻菜,六岁青头学纺纱;
  七岁拿梭学织布,八岁拿针不问人;
  十一耕犁又织布,十二飞梭赛过人;
  十三梳出盘娘结,十四梳出鸟屋人;
  十五媒人来劝解,十六媒人拆不开;
  十七爷娘接过礼,十八爷娘办嫁妆;
  十九郎陪箱肉满,二十上轿做新娘。
  2.此歌曲是女儿出嫁时要唱的,女儿出嫁前三天开始唱,要一直哭到男方家,歌声哭声不能断。
  (三)贺郎歌
  1.和哭嫁歌相对应的歌曲,男方去接亲时唱的歌曲,唱法是说唱形式。如果男方对不上歌词就要喝酒。
  2.歌詞:
  一根蜡烛亮堂堂,今晚新娘坐高堂;
  今晚新郎高堂坐,两边坐的贺势郎;
  柑子黄来柑子亮,剥开柑子贺新郎;
  新郎不想尝柑子,一心想到入洞房;
  一张桌子四个角,四个角上挂吊箩;
  今年吊箩做喜事,明年吊箩接外婆;
  新郎生的高又高,身上背把杀猪刀;
  今年杀猪办喜事,明年杀猪大三朝。
  (四)少年歌:包括情歌或者逗趣歌。情歌是男女对歌,不受场合的约束。逗趣歌是大家没事时候来唱着玩的,其旋律不怎么欢快。
其他文献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路曲折且形式多样,从其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研究所与系科开始,到1925年在哈尔滨建立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1927年在上海建立的国立音乐院,这其中,既有官办亦有民办的体制,也有专业院校亦有大学校中的系科的形式,而师范院校中的音乐专业作为基础性的办学形式,一直是缺乏音乐师资的中国教育发展的支柱型形式,即使在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已经过了六十余年的探索后,它仍然不可或缺。但这一时期的
期刊
唐代的琵琶艺术繁兴,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上自宫廷,下至民众,它都是颇受喜爱的时兴乐器之一。在唐代的早、盛、中、晚等不同历史时期,琵琶在乐舞、唐诗吟唱中都有其艺术表现的身影,它是活跃于当时艺术实践的流行乐器之一,这与当时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需求密切相关。关于唐代诗词与琵琶音乐的研究,已有王昆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庄永平《唐乐琵琶古谱考辨与校译》、左汉林的《唐代乐府制度与诗歌研究》、刘
期刊
近年来,视唱练耳学科向前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倾向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视唱练耳这门学科在音乐教育领域内受重视的程度也日益增强,在与其他学科的交互中,在各层次的音乐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普及。视唱是视唱练耳课程中两大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正确的读谱能力、音高音准感、节奏节拍感、一定的表达与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通过视唱练习得以接触不同风格的乐曲。一、总体概况  (一)作者介绍  《視唱练
期刊
受交感美学观影响,德彪西的作品感官交互性强,常伴以超越听觉的画面感。德彪西的音乐中所呈现出情景性以及其生成过程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其钢琴作品《泛舟》作为个例分析,试图探寻德彪西如何在魏尔伦的美学观念影响下,借由音乐语言作为媒介完成音乐中的情景建构,从而达到“超感官”的审美效果。一、《泛舟》之创作缘起  《泛舟》創作于1889年,基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1869年出版的诗歌集《佳节集》中
期刊
在正式入南音馆阁以前,苏统谋就很喜欢南音,不惜被奶奶打骂,利用家中可用的器物自己模仿制作南音乐器,模仿南音人吹奏、弹奏。在家里,父亲虽然也时不时教他哼唱几句,但都不是正规学习。  由于经常出入弦管间,聪明伶俐又勤快,御宾南音社的弦友都很喜欢小苏统谋,常使唤他去帮大人买烟买酒。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社里先生们跟他的父亲苏宗嘉提议,让苏统谋正式拜师进馆学南音。  以前正式拜师需要举行拜师仪式,由馆里挑一个
期刊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各种体裁类型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本文将主要围绕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冬之旅》中的第一首展开分析,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中的音乐风格及和声当中的写作手法。一、音乐分析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中重要而具有特色的一个部分,长期以来他的艺术歌曲一直是音乐会保留曲目,也是
期刊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情绪受到带动,对于学生三观的构建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当前,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不断地加强美育和德育的渗透。这样可以将音乐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突破,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落实到位。一、音乐教
期刊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体系当中涉及影像创作与研究的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与当今社会中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以及社会演出群体正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影像来记录音乐、仪式、传统节日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这种生动的记录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个民族、一段音乐、一种仪式和一种生活。  基于影视人类学视角下的仪式音乐研究设想来源于对影视作品制作的热爱和仪式音乐研究的基础。由于博士论文写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马勒的声乐套曲《亡儿之歌》中的第一首《此刻太阳终将升起》,观察马勒音乐中的死亡内涵,解决笔者初听这首作品时产生的诸多不解和困惑。这首标志着马勒成熟时期风格的声乐作品,集中体现了马勒独特的音乐语言、声乐体裁和交响曲的相互融合,并以此来达到咏唱人生和死亡深刻内涵的境界。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是20世纪重要的音乐家,有学者将其音乐成就即推动音乐
期刊
2020年11月24日,“‘传·习’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教师作品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成功举行。  本场音乐会由上音附中专业教师,上音附中和本、硕相关表演专业在校生,以及杰出校友、表演乐团[1]共同参与到此次演出中。音乐会上演的曲目,均为上音附中作曲学科教师新近创作的室内乐作品,七首作品均为室内乐体裁,不仅涵盖二重奏、三重奏至小型室内乐队等各类编制,而且运用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