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工老龄化问题的探讨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用工是支撑企业运行与发展的基石,是企业的血液。如何重视和加强企业用工管理,合理配置人员结构,对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用工;老龄化;人员配置;发展
  一、引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例由13.3%增加到16%。我国从2011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未来人口老龄化形势比原来预测的要严重。
  二、企业用工年龄现状分析
  同样如,伴随而来的企业员工偏老龄化问题也日显突出,许多基层单位的用工平均年龄都超过了40岁,有些班组人员达到了50岁左右的老龄阶段。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后一批技校生毕业,油企就再也没有批量的新工人入厂,许多岗位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及管理岗位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下面以某油企基层单位2012年12月用工现状进行分析阐述。
  从上表看出:一是企业用工形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全民合同工向多元化发展,虽说全民合同制工人仍占其它用工形式的主导地位,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过去的100%下降为62.1%)。这说明在没有新的全民合同制工人补充情况下,企业为保证生产正常运行,只能以其它用工形式来补充岗位人员的不足。二是从年龄层面上则反映出,全民合同工年龄都已步入中年阶段,企业主导用工已进入高龄化的边缘,这给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忧。
  目前我国退休是以年龄为依据,法律规定男60岁,女50岁,女干部55岁。按照现在的上学年龄到大专毕业,一般在21岁左右才能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假设以10年作为年龄体征的划分,那么20-29岁为青年时期,30-39岁为壮年时期,40-49岁为中年时期,50-59岁为中老年时期。那么,在企业里进入50岁的员工一般都视为老干部、老同志、老工人,无论从知识的层面、创新的意识、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讲,还是从自身体力眼、手、脚来讲,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接收能力差,行为迟缓,许多要求知识面高及较为艰苦的岗位已不适应。
  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所划分的四个年龄体征段中,每个阶段的平均年龄都偏上,特别是年青工人所占比例相当低,只有10%,接近壮年时期,40岁以上人员占了用工总量的57.1%,而在壮年时期超过35岁以上的人员达65.2%。因女工退休早男工10年,40岁以上的女工基本上算是老龄人员,中老龄占女工总数45.9%,这个比例是由于其它形式的用工参与而“被”降低了,真实状况是全民合同制女工超过40岁以上的达73.3%。从这一比例看出,全民合同制女工已相续步入退休年龄的高发期。
  上述基层单位用工年龄状况只是整个油企用工的一个缩影,从这一点反映出目前油企用工的结构状况。石油勘探开采在当下仍属于环境艰苦,劳动强度高,点多、面广、工种繁杂行业,许多工作量仍需要年富力强、体力好、有知识的青壮年来完成。虽然现在的工作条件比六、七十年代强了很多倍,科技的发展使各种硬件设施有了长足的进步,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但在大的环境相比之下,石油勘探开采业仍是一个人员较为密集性企业,许多工作、产品需要多部门、多工种配合才能完成实现。因此,企业的用工量,特别是全民合同制工人需要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数量级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年龄突显所暴露出的几个问题
  由于上十年基层单位未成批招纳青工,目前已出现较多负面因素:一是岗位人员不足、工作效率难以有效提升。二是用工人员偏老龄化,一些重体力工作难以胜任。三是技术工种断档,无后备人员接替,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普遍存在年龄较大,精力欠佳。四是队伍年青化受到严重挑战,遇到突发事件及各种突击性劳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五是基层年青管理者难寻,给基层班组带来诸多问题,基层班组缺乏活力及创新意识。六是基层干部选拔难,一些经验丰富的骨干都因超出年龄,而拒之门外,而后备力量乏人,无人可选。七是精神压力大,人过40岁普遍存在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与家庭琐事都带来许多难以兼顾的矛盾,特别是孩子的就业问题,是许多老员工的心结。
  后备力量的缺失,势必会给企业造成管理难度加大,生产效率难以提升的局面,石油勘探开采行业还需要大量人的劳作才能得到效益的提升,一个庞大的油企,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企业的和谐稳定以及企业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对于他们的子女就业问题应该有所担当。将来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不可能由临时工在支撑。现在已到了自然减员的频繁期,五、六十年代大批量招工进厂的知青们已面临着陆续退休阶段,岗位人员的减少将会在若干年显现,而培养一名在技术上或管理上能够独挡一面的技能型人员则需要若干年时间,新老交替的矛盾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愈发凸显。
  四、合理配置人员结构,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
  在应对企业员工老龄化时,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同步建设,解决企业人员偏老龄化问题,必须立足于石油工业特殊的企情。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含量的投入,减轻劳动强度,这是“硬件”。另一方面,是人的投入,这是“软件”、是“核心”,再先进的设施也需要人的操作和管理才能实现产出。要改变过去那种大批量招募人员的极左和现阶段几乎不招募人员极右的用工作法,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用工机制,在制度措施上保障企业用工的延续性、接替性。一个大型企业若按照前面所述的年龄体征划分的话,每个阶段的人员构成比例应保持在25%左右,企业的发展才最具有平稳性、可持续性和挑战性。
  七十年代招募的是初中、高中生,八、九十年代招募的是技校生,今后企业吸纳人员可提升为大专生、大学生,根据企业的实际用工状况,合理的补充人员,即保证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又解决了企业职工家庭子女的就业问题(指招收全民合同工)。在广泛的高学历者中谁最具有德、才兼备的品质,谁才能从事各种管理岗位,选拨的面广了,才更具有竞争力。而非大学生进企业必从事管理岗位的单一作法,从而达到整体基本素质的提升,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用工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用工结构管理合理调配与开发,发挥用工资源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长久发展的目标,构建科学的用工结构管理体系是企业效能发挥的保证。
其他文献
本文进行了文化产业投资影响因素与投资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提炼出生产因素、消费因素、投资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四个影响因素,并依据北京、湖南、广东和上海四个地区的文化产业相
【摘 要】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以及PLC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正常运行应该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PLC;工业控制;抗干扰;布线;接地;建议  一、简述  多年来,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PLC)从其产生到现在,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
2018年3月14日,倍受全球浆纸行业关注的2018中国国际纸浆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相关部委的领导和行业专家,中国和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纸浆、造纸、贸易领域的企业家和各界人士4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课程结构的调整等,在这一重大转变过程中,教研员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理应发挥课程领导者作用,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做课程理念的引领者  深化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扎下根,教研员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要通过课程培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安全。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努力,为此施工单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对实践的摸索和总结,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其它施工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等等,以下本文笔者对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提高;质量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就必须要注意学生每天所摄取的影响是否充足。而随着人们对学生营养问题的重视,在各个学校中都注重了学生餐的营养搭配,从而为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为了确保学生餐的营养,在学生餐加工环节如何才能够确定感官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就成了有关单位和食堂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营养餐加工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感官分析能够引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食欲
论文从我国高校预算历史发展变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高校实行绩效预算改革的必然性,对绩效预算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为我国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摘要】总量指标标准差等虽然可以反映总体的离散程度,但它是以不同的计量单位表示的,是绝对数指标。标准差系数大小除了受数列中标准差变动大小的影响外,还受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因此,被比较的数列若研究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不同)或总体性质相同,计量单位也相同,但平均水平不同时,他们的标准差是不能直接对比的,为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需要计算标志变异系数,以便从相对程度上比较数列间的差异程度。  【关键词】
当评价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为了解释清楚,从内容入手,一般划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式。应该说,“定性”和“定量”的划分基本涵盖了评价的主要切入点。事实上,“评价”这个概念还没有创造或提炼出来时,评价行为时时处处发生着,而评价行为发生时,评价主体从来不会考虑是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或者这一部分要定性分析,另一部分要定量分析。评价是一个系统,“定性”和“定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如语文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