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具操作更有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操作,我们发现存在以下现象:1.操作的要求不明确,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2. 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场景呈现
  师:要求三角形的面积,你想怎么做?
  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仿照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选择你喜欢的图形,按提示进行研究:
  (1)做一做:想办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找一找:转化成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
  (3)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算?
  学生拿着几种图形,不知所措,有的拿着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不停地摆弄,完全没有得出预设的五种剪拼方法。
  教师巡视时好不容易发现有个别小组用一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及时表扬并让该小组代表进行演示,但学生又出现了不知怎样表达的情况。教师只能一句一句地带着学生表述,但用一个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没有学生想出来。
  追因诊断
  学生天生喜欢玩,注意力容易分散,使用学具时要规范有序。很明显,该案例存在以下问题:
  1.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在合作探究之前老师没有进行适时的指导,把一大堆学具和问题丢给学生,学生不知该如何入手,怎样操作交流,无法把独特的经验展示出来,合作失去了实效性。
  2. 操作指向性不明确。教师的指导没有到位,没有讲清学具该怎样用,是剪还是拼?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提供给学生的学具不够严谨,从而影响了操作实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思考
  怎样的学具操作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1. 精心准备适当的学具材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选用学具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使用效果来定。本着需要的原则,没有必要的就不使用,不能片面地追求学具的使用率。根据对上面案例的分析,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操作的实效出发,灵活地使用教学具。
  “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然后把这两个小三角形重叠起来,完全重合,就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一样大的,从而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割补成平行四边形”两种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说不清楚如何割补。可以在巩固练习部分结合课件补充演示三角形割补、折叠、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新课探究可以先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学具,先模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考虑能否用割补的方法,再研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或钝角三角形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操作探究得出两者的底、高和面积的关系。可以提供这三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给学生独立探究。可见,准备适当的学具非常重要。
  2. 密切关注操作学具的过程,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1)注意操作的组织有序。学生在使用学具时要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操作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保证操作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将要进行什么形式的操作活动,该怎样动手,探究和思考的问题是什么,预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明确操作要求后,要指导学生抓住哪些是操作细节,留心观察,克服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注意教师的指导到位。学生在操作学具过程中,教师应对其进行方法指导,实时监控,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整个活动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动”或者完全放手,而是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指导学生有序操作、及时观察、认真分析,使操作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学具操作时,要摒弃形式上的刻意追求,研究操作的有效策略,避免低效操作,充分发挥操作促进思维的隐性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式。《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教学目标上,四大块的“读”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初读感知——细读品味——精读领悟——深读提升”四个层面展开,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在本课中,怎样使“读”这一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更具个性与层次性呢?以下是笔者的做法:  一、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表层指导读  初读是一种浅层次的朗读,在这里我安排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提问,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将师生的认识、情感紧密相连,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有所发现和领悟,奔腾向前。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1. 增强交流,融洽感情  通过
《论语·子张》记载:“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思考,仁就在其中了。“笃”为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志”表示志向、意志、志气、志趣。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承和弘扬笃志精神,借“笃志”激励无数学子志士从小立下志向,明理力学,实现梦想。  多年来,我校不断挖掘和积淀自身独有的学校文化,围绕“大元帅府”这一独特资源和“笃志
语用目标下的词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调动生活和知识积累,理解或推想出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才能让词语教学真正落实到位并超越词典而彰显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激活词语,落实语用”磨课活动。  一、 联系内容理解词语  【教学描述】  (导入新课后,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师
揭阳市蓝城区乔南中心小学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语文教师也自觉或不自觉的投身到了改革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亲切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改的步伐。但我们在喜悦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作为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教学工作中沉重的任务。圈错别字、改句子、写段批、写总批……面对小山堆似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不免概念化、形式化。学生花费很大精力得到的学习成果,没有得到相应的贴切细致的评改,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走出这种“事倍功半”的困境?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利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新课标里也强调:“修改
在高职高考中,数列是数学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等都是高职高考中必考的内容。而对学科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讲,为了应对高职高考,教师和学生在数列复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于问题和策略的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数列复习的质量,考试时学生面对数列的问题才能够游刃有余。  一、数列在高职高考中的方向  1.数列在高职高考中的重要性  在中职数学课程体系中,数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笔者以教学《认识周长》为例,谈谈我是怎样进行概念教学的。  一、“导”在生动情境中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建立清晰的表象,以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就必须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概念的引入环节。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分数乘除法(包括百分数、比)应用题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例题及习题中归纳并掌握找、画、结、解四个环节。  一、找  找寻到关键句中的分数,这是这四个环节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中找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一般情况之下,找单位“1”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教师教学用书》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一、动手、动口——层次与深度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这是学习的客体。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受到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看问题往往不全面,分不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