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教学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静物素描是素描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作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对中学美术教育中静物素描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 靜物素描 中学美术教学 线性结构 色调 对比关系
  静物素描是依据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以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通常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的内在构造加以理性分析,深刻认识物象,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次掌握以下三方面的技巧: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的。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在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构造方面去认识,深刻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等对布纹进行有意义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明暗)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增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树立立体观念,增强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及其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他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使色素调子有秩序地变化。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体积,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既服从透视规律,又服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产生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以及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同时进行现场示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对有天赋的学生及特长生加大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既要富有创造性又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要安排有针对性、目的性、趣味性的教学课程内容,使静物素描教学更好地融入中学素描教学的整体计划中去。
  参考文献:
  [1]胡妍丽.浅谈静物素描教学中的几种方法[J].华章,2011(10).
  [2]徐莉.素描教学方法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3]温秀宏.浅谈静物素描教学的观察与表现[J].华章,2008(10).
  [4]陈国亮.浅析素描教学的三个阶段[J].考试周刊,2009(01).
其他文献
摘要: 若课堂阅读是水,那么自由阅读便可称得上是干粮。自由阅读是小学生探索世界、认识世界、进入世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阅读领域自由驰骋是教育者的义务,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和见解也应当成为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就自由阅读理念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自由阅读理念应用    引言  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思想,尤其是小孩子,其创造性与想象力是如浩瀚海洋般不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上缺少生活经验,导致阅读量少,阅读主动性不强。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