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在学习上优缺点并存。从三类专业的生产实习课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兴趣;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
  一、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中职学生生源以中考落榜学生为主,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比普高学生都弱。中职机电专业男生居多,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暴露出来的厌学情绪更突出。
  二、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剖析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开设的课程由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课两部分组成,培养的学生力求掌握现代化生产所需的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但是,陇东中职学校地处农业县,学校周边工业匮乏,学生对工业认识不足,加之生源因素,普遍厌学。选报机电专业的学生比较浮躁,好动又缺乏持久力,但他们好动手,勤实训,不怕出力流汗,这是他们的闪光点。
  三、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一)引导学生“先做后学”,强化专业理论
  杜威的“在做中学”思想特别适合中职机电专业的学生。机电专业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基础几乎为零,为了让学生对专业理论能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先接触、见识机电设备和实训场所,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意识到学习专业理论的重要性。譬如,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电流、电阻与电热的关系之前,可以把一个电炉子的炉丝弄断,提议学生采用炉丝相互重叠的办法把炉丝“接起来”,通电后,学生看到发热时间不长,炉丝在重叠部位会多次断开。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炉丝烧断现象推理出炉丝重叠部分产生热量较大的结论,又根据公式Q=I2Rt得出炉丝连接部分电阻太大的结论。接下来,通过测量炉丝搭接和焊接后的电阻值,发现差别之大。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逆向推理的环节之后,再去亲自焊接,验证断开的炉丝焊接后电阻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以上事例说明学生在“做”中发现了问题。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这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索的习惯。
  (二)通过“互补”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节约耗材,提高教学效率,同类专业课的实训教学可以让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备料,使教学形成互补。以工具钳工的实训教学为例,一年级同学初学钳工,接触到“划线”实训时,待划线的工件需要两个基准面,按要求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提前替学生完成下料、剖削和尺寸检测等任务,但是,笔者把这一任务留给二年级同学,让他们用手工完成。待划线工件有了基准,再转交给一年级,一年级同学就具备了实训的基本条件。同样,二年级同学要学习“锉配”,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替二年级同学下料,但是笔者把下料任务交给一年级同学,让他们练习划线和锯削。同一段钢材,一年级同学利用它练习了划线和锯削,转手后二年级同学利用它练习了锉配,在工具钳工教学的整个环节中,这种互补措施不仅节省了耗材,还节约了备料占用的时间,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任务驱动”法,增强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机电专业实训作品展”和“科技创新”为契机,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了实训作品展览方案和科创制作方案。在这两类制作中,学生都有个人或小组的活动任务。焊接专业二年级学生要利用钳工课制作一批榔头和电焊用的敲渣锤,图纸尺寸由老师给定,选料、下料、加工和装配等环节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榔头上手柄的加工要利用车床,敲渣锤的手柄与锤头连接要用到焊接技术,提高榔头和敲渣锤头部的强度要运用“热处理”知识。一件小小的作品,凝结了学生的心血,通过实训,焊接专业的学生体会到了车工、钳工和焊接三类技能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作品展览,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同时意识到焊接、钳工和车工三项技能是不可分割的。
  在科创活动中,有学生提议制作一种“家用防盗门儿童防止反锁装置”,经过反复论证,认为这一设想有实用价值,于是,科创小组的几名同学经过设计和反复试验,制成一种简单的遥控锁部件,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是机电专业、电子电器专业、钳工室密切配合完成的,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专业知识紧密联系的见证。
  参考文献
  [1]王晓芳,秦文.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学文摘,2012.
  [2]蔡衛兵.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中职机电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2017:20
其他文献
摘要:培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该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生涯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文章中简要描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希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概念是思维的基本方式。数学概念能够有效地揭示数学本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数学概念对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理解数学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本质属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90  概念的确定性,使得概念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
期刊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是对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对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由于历史与社会学科自身的教育特性,需要与时俱进,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以便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闻,养成环境意识和国家认同意识,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模式创新展开探究,推动教学途径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小學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打开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合理运用概念教学的同时,应该对其基本要求详细了解,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方法来使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最高效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形式和类别上的研究,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所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图画式;定义式;描述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作为初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艺术性、知识性的显着特点,更具有美育等育人价值。我们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关注人的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让音乐的育人价值真正得以体现。本文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探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中一种最常用的师生互动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96  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促进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期刊
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实现高效教学,反而还存在许多的教学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有的学生忽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缺乏对知识的探索等,这些都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在进行研究时就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培育学生敢于实践的优秀品质。最终,全面提高化学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7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素养并非短期内就能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法成为现代教育中所提倡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将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困境中解脱出来。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速掌握知识点,同时感受到历史魅力,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首先探讨当前历史课堂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有效的实践方式。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在能力和应试上徘徊,不断地重复练习,不断地归类各种数学题型,使得很多孩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优化作业设计,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