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zhi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INP)是癌症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最初表现为急性疼痛综合征,若未能治愈或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神经性疼痛.CINP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钙稳态变化、氧化应激、凋亡途径活化、髓鞘和非髓鞘纤维丢失、免疫系统活化以及离子通道表达活性增加等,不同种类化疗药物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所不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CINP防治措施,有较高认可度的治疗药物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针灸对AD的防治效果明显,其具体作用机制与调节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搜集整理近十年来从突触可塑性方面开展的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成果并进行综述,阐述其内在规律,为今后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中“微动四极”的理论源流,并对四肢与脾、阳气、血的关系进行剖析,揭示“微动四极”理论对疾病防治的意义.该理论可通过“微动四极,活用外治,促阳输布;微动四极,补气温阳,以实四肢;微动四极,去菀陈莝,以复其行;微动四极,未病先防,指导养生;微动四极,移情易性,以情胜情”五个方面对疾病进行防治.
“医门八法”之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出自清代程国彭撰著的《医学心悟》,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医门八法”上承辨证、下统方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医门八法”对中医治法给予了概括性总结,其详细阐述多直接引用仲景治法,且以伤寒方药为依据,体现了程氏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医门八法”首创简便的辨治体系,是对《伤寒杂病论》治法治则的凝练与提高,起着执简驭繁、提纲掣领之功用,更是对仲景学说的创新和发展,为后世所推崇.从医者需领悟仲景治法之深意,掌握“八法”之精奥,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分析“医门八法”在《伤寒杂病论》
“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要求中国更多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领导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宣扬和传播中国文化.中医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大力弘扬,这就需要培养优秀的中医药翻译人才,但目前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够理想,为此有必要对中医药翻译人才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问题,提出相应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从学科层面和人才培养层面提出六大建议,旨在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中国文化和中医文化走出去并被世界接受认可.
以目前由权威机构在线发布和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方案3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本中的中医证型术语、中药方剂名、中药饮片、现代中药制剂名称等的翻译,发现当前中医英译翻译策略基本以异化法为主,具体方法上以直译和音译为主,术语翻译存在不统一甚至漏译、误译问题.
马万里(Giovanni Maciocia)作为海外中医英译的代表人物,对中医英译事业及中医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对马万里的英译从“三维转化”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高中医英译质量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
时序更替,岁月如歌,旧岁已去,新篇又启.站在岁月的门槛,让我们和过去的一年轻轻地作个道别.岁末,有一种特别的牵挂,牵挂的人,是千万个致力于用药安全的“你”;新春,有一种特别的祝福,祝福的人,是与我们一路同行的“你”.辞旧迎新之际,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向全体新老编委、青年编委、作者、读者及所有为杂志成长默默奉献的人们,致以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祝新老朋友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事业兴旺,阖家幸福,虎年吉祥!
期刊
目的:观察视频显示终端干眼(VDT)应用嘌呤受体族中的P2Yn 2受体的激动剂(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的效果。n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与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的视频显示终端干眼连续病例60例,年龄(26.05±1.97)岁,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予嘌呤受体族中的P2Yn 2受体的激动剂滴眼,对照组30例未予干预。随访4周进行两组效果对比。n 结果:随访4周,研究组的干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
中药在我国医疗机构中使用广泛,由于中药常被认为“天然无毒”,不合理应用现象较为常见,如重复用药、配伍禁忌、长处方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联用不适宜等.中药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中药用药安全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中药饮片处方审核系统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医院设置中药临床药师岗位,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研究,可进一步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医疗机构应不断探索中药用药安全的管理经验,提高中医药学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目的 探讨经赤芝菌发酵不同时间钩吻(赤芝钩吻)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毒性的关系.方法 用赤芝菌对钩吻进行双向固体发酵炮制,取发酵9、11、13、15、17、19、21、23、25、27 d(第27天取样2次)共10批次(批号S1~S10)赤芝钩吻,采用自行建立的HPLC法测定指纹图谱.将10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ICR小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以发酵11d赤芝钩吻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毒性测定给药浓度配制S1~S10赤芝钩吻溶液,分别给10组小鼠灌胃,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