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腾崇拜早期是原始人群的祖先﹑血脉及族群神明的象征。从古至今遗留下的陶器、石器、青铜器、岩画等众多文物图案、纹饰中存在大量与图腾崇拜相关的信息和线索。文章就内蒙古岩画中关于天体、动物、山川河流自然物象、神话动物、鬼神等各类图腾崇拜加以简述。
  关键词:岩画;图腾崇拜;图腾意义
  历史上从古至今遗留下的文物数不胜数,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中图腾最具代表性。中华图腾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原始部族或族群时代,每个部落与族群都有自己的图腾标志与图腾文化。内蒙古包头博物馆藏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动物、祭祀、舞蹈等蕴含不同文化信息的岩画图案,它们反应我国古代先民对图腾的崇拜。
  图腾崇拜早期是原始人群的祖先﹑血脉及族群神明的象征,古代先民认为通过图腾崇拜可以实现与动物、植物甚至其他事物和现象进行联系。他们把图腾当作一种信仰和守护神,以带给他们幸运或指引。因此图腾作为古代先民族群的崇拜物和标志,常对本族群文化和族群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国上古时期图腾崇拜较为广泛,根据其内容主要可分为三类,即灵物神、天体力神和自然力神,在文献中皆有记载。如《吕氏春秋·孟春纪》云:“孟春之月……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其主要讲述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人们在日常劳作、生活中,最早认知的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动物、植物,因此中国图腾以动物居多。动物图腾崇拜至今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依旧影响深刻,如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十二兽的动物图腾是其民族最明显的标志,所谓十二兽就是中国十二生肖,这里有十二兽神庙、十二兽纪念日、十二兽舞蹈,这些都传承了古老的彝族图腾崇拜仪式。十二兽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图腾,关于龙图腾的来历,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最普遍的观点大概就是轩辕帝东征西讨,每征服一个部落,就将该部落图腾上的某个部位变成自己部落图腾的一部分,待到轩辕帝一统华夏的时候,龙图腾便诞生了。但这一说法只是民间传说,并不可信,大多数史料记载龙的形象先于轩辕帝存在,并非轩辕帝缔造。因此,学者们认为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团结一体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个美好期望。到了宋朝龙有了九似之说,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九似象征九州,九州合在一起便是中国。这种九似分开是九种动物元素,合在一起就是力大无比的神,这依旧符合民族团结的精神含义,于是中国也有了神州之称。
  其次考古资料中也有图腾的形象。如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部分彩陶盆上,有一种人面鱼纹,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半坡氏族崇拜鱼图腾的反映;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工具、器皿和陶器上雕绘有不少鸟的形象,如鸟纹骨匕刻有两组双鸟纹图案;在我国各地的岩画中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动、植物的图案,也可能是作画人将这些形象视作自己部族的图腾。
  再者就是天体崇拜。天体崇拜的对象是日、月、星辰,这种形式的崇拜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非常普遍。众多民族中,西南地区的彝族、纳西族和东北地区的鄂伦春族、赫哲等均有天体崇拜,并伴有隆重的祭祀仪式。民族志表示赫哲族人对树木有着奇特的认知,他们认为具有奇异特征的树木会有神灵依附并居住其上,于是便在这一类树上刻有一个人面以代表神灵,从而进行祭祀、供奉。天体崇拜中又以太阳崇拜最重要。19世纪西方宗教研究领域自然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提出人类塑造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在我国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有后羿射日、三足乌、夸父追日等,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心理。太阳崇拜在岩画中也多有体现。学者何新认为“所谓‘华族’就是崇拜太阳和光明的民族”。耀眼夺目的太阳,带给地球光明,庇护自然界动植物的生长,这也使得人类对其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随时间的发展,人们从对太阳产生好奇到敬仰、崇拜太阳,再到产生各种太阳崇拜的仪式,最后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极富有艺术色彩和神秘气息的神话故事。太阳也渐渐成为世界各地神话中最普遍的意象,这种崇拜其实是出于人类最原始的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敬畏,从敬畏渐渐想与其产生联系,通过与太阳的沟通、祈愿,从而达到己方难以实现的愿望。
  除太阳崇拜外,月亮崇拜在我国古代也非常盛行。中国历法以月亮的盈亏计算时间,元月十五是上元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满月象征家庭团圆,中国还流传有嫦娥、玉兔、吴刚伐桂等与月亮相关的神话故事,这些现象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月亮的认知与崇拜。原始神话中曾说道“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在《山海经·大荒西经》把常羲当作月神,而在先秦时期他们祭祀对象“六宗”之一就是“月”(见《书骈典》)。秦汉以后直至近代,由于嫦娥奔月神话的广泛传播,便把嫦娥当成月神。总之对自然神的崇拜是人类思想意识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在我国古代持续很长时间,其对中华民族心理、自身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人们对大自然中江河湖海、高山大川、鱼虫鸟兽等各种事物的崇拜也是非常普遍的,这些崇拜的事物基本上都与特定族群的自身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古代先民坚信祖先的灵魂会护佑自己的家庭,能给自己的后人带来力量,他们甚至还会显示各种神迹、幻化成各种形象来保佑他们。这样原本祖先的形象融入多种神奇元素,再加上人们的各种想象,最终被创造成人首兽身、可言兽语,并具掌控雷电、呼风唤雨等超越自然的神奇技能。
  除了上述三种图腾崇拜外,还有鬼魂崇拜。这种延续至今的崇拜都是由原始社会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后出现的,包含丧葬和祭祀两方面内容。在今天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极为重视对祖先的祭祀。从祭祀的地点到祭祀的过程均有严格的规定,祭祀祖先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家族得到祖先庇佑。此外,鬼魂崇拜还在丧葬习俗中有具体、严格、突出的体现,葬礼中繁琐的仪式、人们小心谨慎的行为都与鬼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其实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对死者的埋葬方式就有一定的流程和规矩,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规矩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复杂、神圣的丧葬礼仪。中国传统墓葬中有丰富的陪葬品,诸如工具、武器、衣物,以及一些穿孔小砾石、穿孔兽牙、小石珠等被放在了死者身旁,大概是为了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享用。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山顶洞人在死者附近撒有赤铁矿粉或赤铁矿石。这些很可能是所谓的鬼魂崇拜。另外,在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等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墓葬中,总能看到瓮棺上有一个孔,其可能是为了死者的灵魂出入而设,这也是远古人类“灵魂不死”观念的有力物证,陪葬品就是使亡灵在另一个世界生存下去而供奉的。鬼魂崇拜也反应在我国岩画中,岩画图案反映了对神灵的祭祀和祈祷的情况,将崇拜的对象、祭品和祭祀人联系起来,对复原和全面理解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具有重要作用。
  “傩除”也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鬼魂崇拜的形式,其对象主要是恶鬼厲魂。从《论衡》云:“昔颛顼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一居欧隅之间主疫病人。故岁终事毕,聚逐疫鬼,因以送陈、迎新、内(纳)吉也。”由此可见,除了用丧葬、祭祀的方法来讨好鬼魂以求福佑外,对那些恶魂厉鬼还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除掉它们。古代除邪驱傩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佩玉、含珠、去鼓、弃旧、书符、贴画、爆竹等。在民间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不同,傩除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在思想意识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祖灵崇拜与祖先崇拜逐渐合二为一,并存在于崇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其他内容则转化为鬼怪崇拜深入民间,二者分野发展了。
  综上所述,图腾崇拜不仅反映了远古先民生活的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远古先民对自然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正是这些崇拜使我们了解了原始社会,更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先民的智慧。■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同时造成了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的破坏,导致城市记忆消失。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等,是一座城市的魂魄。文章主要就南京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探讨,并进行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南京长江路;发展;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是整个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城市的建设
期刊
摘 要:编钟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先秦时期延续至今,不同时期的编钟有不同的特点,但也都显示出其所代表的时代特点。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认识和研究古代灿烂的文明必须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列为重点。中原出土的众多青铜乐器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集中反映。乐器作为音乐借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乐器既与一般器物一样具有年代、器形方面的鲜明特征,又具有发音、奏乐的特殊效用,其形
期刊
摘 要:重庆市万州区良公祠作为西部民办博物馆,现实存在着包括资金缺乏、国家政策法律支持力度不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文章对西部民辦博物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良公祠;民办博物馆;发展对策  博物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都是政府拨款支持其发展。国内存在着官办和民办两种博物馆形式。与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官办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由于各方
期刊
摘 要:陈少梅作为近代美术界的一朵奇葩,除了他给我们留下的大量艺术真品以外,还有他对北宗山水的研究及对绘画教育的贡献。可惜他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限的惋惜和遗憾。  关键词:陈少梅;绘画;艺术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又名云,字少梅,号季升,入“湖社”后号昇湖,以字行,祖籍湖南衡山。陈少梅幼年从父陈嘉言攻习诗文书法;稍长便随父到北京,住在宣武门外烂漫胡同湖南会馆。15岁加入由金城、陈
期刊
摘 要:经幢是一种介于建筑与石刻之间的佛教法器。它是佛教在与中国本土艺术文化融合当中的独创,之前没有出现过,之后也仅仅是在日本、韩国等汉文化圈覆盖的地区存在。它发于唐也盛于唐,历经五代、宋、辽、金依然流行,只是功能有所发展。在辽金时期,墓幢成为经幢的重中之重。元代以后,因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造幢的风气渐渐衰弱,但从未灭绝,民国时仍有经幢的建造。同时,日本、韩国等地都存在经幢,但是数量远远不及中国
期刊
摘 要:在古籍修复的诸多环节中,漂洗古籍书页对保护污染严重且纸质较好的古籍尤为重要。但是在选择古籍书页漂洗方法的过程中会出现选择不当的情况。文章以漂洗一册清末民国石印本《增像全图加批西游记》的书页为例,着重对古籍书页的漂洗方法、漂洗液的选择应用、漂洗液配比的方法、漂洗工具的使用进行深入探究,使漂洗方法在应用时变得更加科学、严谨。  关键词:古籍修复;修复原则;书页漂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的书页
期刊
摘 要:文物是我们读懂历史的一部史书,也是我们看清过去的一面镜子,任何一处(件)文物古迹都堪称不可复制的瑰宝。历史很神秘,我们想要探访古人的生活方式,但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文物便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条件。文章介绍了河北省蔚县关帝庙内的《百工图》壁画,并从中感受到清初蔚州地区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特色。  关键词:蔚县;关帝庙;《百工图》  中国有一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见在古代便出现了众多行
期刊
摘 要:公众考古的形式有很多,如发行关于考古知识的通俗易懂的图书;考古文博类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的设置;考古工地的参观和实习;举办线下的考古讲座活动、电视、网络播出考古文博圈知名学者的讲座、论辩;电视、网络播出考古发掘的现场视频等。但由于形式上的不足,公众考古的效果不是很好。通过当下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形式与公众考古结合,推出考古真人秀的公众考古节目。考古真人秀可以寓教于乐,产生很好的公众考古的
期刊
摘 要:1997年,北京文物局批准成立的一批以古陶文明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为首的民办馆,是我国民营博物馆的伟大开端,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极大进步,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法律地位不明确、经营不合规范、运营资金短缺、教育功能缺位等。文章以作者在古陶文明博物馆的实习经历与实地调研为基础,全面系统地对古陶文明博物馆现处困境加以解读,并就应对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民营博物馆的经营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线上展示成了博物馆展示的唯一方式,从实物到二维、三维的展示方式,由可选性转变为唯一性。大范围推广移动终端的博物馆线上体验,使博物馆在特殊时期顺应形势,为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博物馆建设、完善博物馆线上运营、增强观众的线上参观体验带来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特殊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博物馆建设;线上运营  2019年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措手不及,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