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头上的佛法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幢是一种介于建筑与石刻之间的佛教法器。它是佛教在与中国本土艺术文化融合当中的独创,之前没有出现过,之后也仅仅是在日本、韩国等汉文化圈覆盖的地区存在。它发于唐也盛于唐,历经五代、宋、辽、金依然流行,只是功能有所发展。在辽金时期,墓幢成为经幢的重中之重。元代以后,因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造幢的风气渐渐衰弱,但从未灭绝,民国时仍有经幢的建造。同时,日本、韩国等地都存在经幢,但是数量远远不及中国。随后,从佛教法器渐渐演化为民间的葬俗,中国形成了历史上别具特色的“幢文化”。
  关键词:经幢;种类;形制
  早期的经幢上雕刻的基本都是密宗的经典《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图1),所以早期的经幢就叫作“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经幢”或“石幢”。后来出现了佛像浮雕以及其他经文。
  “幢”是梵文的意译,音译是“驮缚若”“脱阇”,又译作“宝幢”“天幢”“华幢”等。本意就是旌幡,而且“幢”字是巾字旁,并且与旗并提,可见幢最初的原物是在立竿上加丝织物制成的。实际上,幢是我国古代作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帜。这种旗帜是佛教道场里一种庄严的器具,通常用丝帛制成,呈现筒状或伞盖状,顶上安放珠子,象征摩尼宝珠,也就是如意宝珠,立于或者悬挂于佛像前面,起到礼仪的作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幡和幢是不一样的,二者都是丝质的庄严法器,其主要区别在于形状,圆筒状的是幢,长条片状的是幡。但不论幡和幢的关系如何,我们都可以因此了解石幢上雕刻的那些垂幔、飘带、花绳等图案并不是凭空想象随意雕上去的,它以浮雕的形式表现出了原本丝质幢的形状。
  石幢的早期原型也就是丝质物的原型现在可以从佛教壁画中看到,在敦煌莫高窟和甘肃榆林石窟等的壁画中都可见。一般而言,是在一根杆子上装饰丝织品,将丝织品做成像伞盖一样的圆形的法器,每一个法器上的丝织品都是三层。丝织品旁边间隔着一定距离就有一根丝带。还有些法器在竿子底下简单增加了一个木座,从此见得这本来就应是放在地上的。之后这类幢的立竿便被做成了石制的,而底座也成为石底座。而之前的丝织物,也都雕刻成了浮雕石刻的伞状盖子,并在四周将各式装饰、垂幔等画图雕出。然而石幢相比于壁画中的丝织物的法器,因为材质的缘由,上面的伞盖部分必然体积要小一些,而下部的柱子则要更粗一些。虽然石幢缺少了丝织物的飘逸质感,但同时也多了一分庄重肃穆,立得直,也立得更稳。
  在唐初,主要出现的是八面的棱形石幢,当然也存在少数六面棱形或者四面棱形的石幢,样式简洁质朴,不过只有一层的居多,装饰物也雕刻得较少,总的来说造型比较简单、纯朴。到了唐宣宗后,佛教对百姓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加,这种法器也渐渐流入民间,并非只有寺院中才會出现经幢。因此,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挥,极大地丰富了经幢的样式和质地,但由于材质的限制,依然是以石幢为主。同时,经幢的层数与装饰经过设计也有了发展,下面加设了须弥座,上面加设华盖。五代、北宋沿袭,五代之后经幢的造型更为复杂,这种繁复直至宋代,甚至幢身也开始分级,幢体的高度也有了提升,同时,各级之间安置华盖、莲花座平台,围镂空栏板,幢顶增设桃形宝珠或仰莲托珠以及宝葫芦等式样,并且雕刻的内容越来越复杂讲究。到了辽代,这种法器的走向改变了风格,成了墓幢。地上的石幢则依据位置的不同进行放置,其中有一类经幢的现存实物很少,这类经幢大多选址在位于城镇主干路的十字街口正中间的位置,整体结构与细部的做法均不同于普通的经幢。
  石幢上面雕刻的不全是佛家经典。盛唐时期是中国佛教达到鼎盛的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平民百姓,绝大多数唐朝人都虔信佛教。在唐朝的各种合法宗教中,佛教的势力最大,影响最为广泛,但其他教派也有生存,如景教,也就是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在唐朝的名称。景教的影响最小,势力最为单薄。因此,对于景教徒来说,将自己的教派依傍佛教、伪造夹带基督教内容的佛经,来帮助景教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一种选择。基于这种背景,在唐朝便出现过刻有这种所谓的伪佛经的石幢,洛阳出土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图2)经幢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例。
  经幢一般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基座一般层数不定,由一层或者数层须弥座组成,而须弥座的束腰部分根据需要刻画各种的图案或书写各类文字,上下采用的往往是仰莲、覆莲等艺术构件、幢身一般由八面棱形为主,但四面棱形、六面棱形、圆柱形等其他形式也有可是很少出现。幢身上一般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等经文。幢顶一般由华盖、腰檐、连珠、仰脸、短柱、覆莲、替石、日月宝珠等多层构件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合拼凑而成各式各样的经幢,表面浅浮雕雕饰佛像、花卉、云纹等内容。
  佛教自传入中国始就开始了漫长的融合之路,在此期间为了进行佛教的传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属于本土佛教的器物,经幢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为什么要将经文刻在石刻上,莲花生大士的预言就曾说过:“当铁鸟在空中飞行,铁马在地上奔驰的时候,就是末法时代到来。”或许是预见到了末法时代,所以便将经文刻在石头上,可以千百年屹立不倒,当世人都遗忘了佛法的时候,佛教还能以这样的方式留存于世。
  参考文献
  [1]阮春荣.佛教艺术的发展(第三卷)[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2]李振鹏.经幢的由来及其现状的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4).
  [3]冀洛源.辽南京地区城镇中的经幢三例[J].文物,2013(6).
  [4]赵灵芝,张霆,张松林.唐中和五年石经幢[J].文物,1995(1).
  [5]罗绍.洛阳新出土《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及幢记》石幢的几个问题[J].文物,2007(6).
  [6]孙继艳.石经幢小考[J].辽金历史与考古,2013(0).
  【作者简介】黄婷玮(199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18级在读研究生,西方美术史专业。
  ①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9fb5f30102v2gy.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民族古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之一,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文章以贵州民族文化宫2007年开展至今的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为例,思考在民族古籍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工作方法、措施,为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民族古籍;开发利用;有效措施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致力于贵州境内民族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与收藏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征集工作积累,现有馆藏彝文古籍、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已有数量可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着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正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群众吸引力薄弱、创新力不足等問题。文章以德州市苏禄文化博物馆为例,围绕如何破解发展难题,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力、加强宣传功能提供思路。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对策;德州市苏禄文化博物馆  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
期刊
摘 要:作为一个教育公益机构,博物馆可以满足人们的历史文化学习需求,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所以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出发,从陈列语言、文化鉴赏和图书资料利用三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挑战;创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
期刊
摘 要:当下,“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文博界一句最响亮的口号与工作目标,各大博物馆都各尽其能的将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并传播给大众、传承给后人。  古建类博物馆得益于博物馆自身建筑的特色,又受制于古建展厅的局限性,在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方面可利用古建吸引游客,完善展览;另一方面又不能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和展陈环境,甚至还存在矛盾横亘在古建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摘 要:红色文物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独立、自由、富强的光辉历史,值得每个人铭记和保护。然而由于固有思维、资金、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在红色文物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位文博工作者都需要深思的话题。作者就其所在单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工作实际做一番简要探讨,以期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红色;文物;保护  新时代如何保护好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精神,是每一位博
期刊
摘 要:长城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是展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窗口。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峪关考察时指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定要保护好。秦皇岛是全国长城资源的优势城市,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长城保护与开发利用,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长城;保护;利用  长城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是展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窗口。2019年8月习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同时造成了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的破坏,导致城市记忆消失。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等,是一座城市的魂魄。文章主要就南京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探讨,并进行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南京长江路;发展;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是整个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城市的建设
期刊
摘 要:编钟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先秦时期延续至今,不同时期的编钟有不同的特点,但也都显示出其所代表的时代特点。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认识和研究古代灿烂的文明必须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列为重点。中原出土的众多青铜乐器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集中反映。乐器作为音乐借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乐器既与一般器物一样具有年代、器形方面的鲜明特征,又具有发音、奏乐的特殊效用,其形
期刊
摘 要:重庆市万州区良公祠作为西部民办博物馆,现实存在着包括资金缺乏、国家政策法律支持力度不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文章对西部民辦博物馆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良公祠;民办博物馆;发展对策  博物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都是政府拨款支持其发展。国内存在着官办和民办两种博物馆形式。与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官办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由于各方
期刊
摘 要:陈少梅作为近代美术界的一朵奇葩,除了他给我们留下的大量艺术真品以外,还有他对北宗山水的研究及对绘画教育的贡献。可惜他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限的惋惜和遗憾。  关键词:陈少梅;绘画;艺术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又名云,字少梅,号季升,入“湖社”后号昇湖,以字行,祖籍湖南衡山。陈少梅幼年从父陈嘉言攻习诗文书法;稍长便随父到北京,住在宣武门外烂漫胡同湖南会馆。15岁加入由金城、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