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考察制度的法理审视

来源 :青少年犯罪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面临着的多重性二难格局,上海创立了以“缓处考察”、“诉前考察”和“社会服务令”为主要内容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考察制度。通过对考察制度科学的法理分析可知,考察制度作为社会帮教工作司法化的一种有益的抉择,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选择,许多方面体现了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要尽快将区域性的考察制度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和规范,加快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考察制度的立法进程,使考察制度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得到最大的统一。
其他文献
泰国国家社会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安蓬透露,与2006年同期相比国内就业和学生就读形势向好,但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问题却出现社会化,而且青少年犯罪和有犯罪危险的行为变得严重。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列并举,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也要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高校进行政治渗透,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防止宗教向高校渗透,监督、控制并打击宗教势力在我国高校的活动,保证大学
重读是阅读中重要的功课宋代朱誊在“鹅湖之会”后认为,“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重读使我们能够超越文本的表层意义,作“得兔忘蹄,得
我国国内景观环境近年来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与此同时受全球化与国内外景观现状的冲击与影响,许多城市景观越发的趋于一体化,所以就造成了大量的国内外景观设计过于概念化、模
[摘要]刑法的最后手段性观念和合理地组织对犯罪反应观念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西方国家刑法改革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在这两个观念影响下出现的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诉讼化思想,在少年刑事司法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并成为西方国家合理地组织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反应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西方国家在对少年违法犯罪反应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对这些新出现的反应手段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司法外处置措施;另一类是司
一、“照猫画虎”——仿写训练描红是学习书法的捷径之一,而仿写是学习写作的捷径之一。“文章就是例子”,而“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处于写作起
近几年来,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及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小学班级的气氛和班级文化将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率产生直接的
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闲聊:本来举手之劳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却拖了一个月才马马虎虎完成;本来计划这一周完成的事情,到了期末也没有去做;本来上课对孩子说了的事情,却让孩子提醒才想
3-6岁幼儿年龄相对较小,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它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本文作者结合数十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总结出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