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访碑记(二)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完南京六朝的石刻,顺路前行就是深秋南京观赏红叶的好去处栖霞山了。同学们知道吗,栖霞山还有古代留下的许多宝贝呢!在山下的栖霞寺前,有一座神秘的碑亭,终年门窗紧闭,透过门缝,可以隐约看见亭内有一块石碑立于龟趺(fū)之上。这是件什么宝贝,竟然保护得如此“森严”?原来,它就是国家级保护文物——唐代《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也称《明征君碑》)。
  说起这块碑,可有着不平凡的身世。《明征君碑》正文为行楷书,由唐高宗李治撰文,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写。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朝野上下都形成了学习王书的氛围。玄奘从印度取得佛经回国后,在长安翻译佛经,应玄奘之请,唐太宗和当时的太子李治为玄奘译经作序,序被怀仁和尚用王羲之的字集出并刻碑《集王圣教序》,对初唐书法影响极大。当时集王字的碑刻和模仿《集王圣教序》书风的碑刻书法作品层出不穷,《明征君碑》是其中的佼佼者,反映了王羲之书法对初唐书坛的巨大影响力。
  摩崖石刻多指山崖石壁上历代镌刻的诗文、佛像,对研究古代风土人情、历史事件、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全国许多名山都有摩崖石刻,在栖霞山上,散布着许多历代摩崖石刻文字,如北宋张稚圭题刻天开崖等。这些书写者或知名、或不知名的摩崖石刻,是研究栖霞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材料。
  南京摩崖石刻书法中,最出名的就是定林寺宋人摩崖石刻题记了。南京紫金山旧称钟山,南朝时在钟山南麓建定林寺。1975年秋天,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词学专家唐圭璋先生和他的助手在定林寺遗址找到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题字的珍贵石刻,石刻全文为:“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据史载,这是陆游当年冒雨独游六朝古刹钟山定林寺时所题。
  出定林寺,就到了著名的明孝陵景区。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陵前的“四方城”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碑文由明成祖朱棣撰写,对朱元璋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南京碑刻还有很多,如:在夫子庙,明清科举考场江南贡院遗址就有明清碑刻22通;在中山陵,有孙中山、谭延闿等人的书法刻石;在灵谷塔,有于右任等人的书法碑刻。宋元以后的大量碑刻资料,为我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了解南京、研究南京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料。
其他文献
一九一三年的重阳佳节,一个至今在海内外影响巨大的印社——西泠印社成立了,它的首任社长就是吴昌硕。  吴昌硕,原名俊,字昌硕,浙江安吉人,出身于书香世家。他成年后游历于湖州、杭州、苏州、扬州一带,游历过程中结识了一大批藏书大家和书画印名家。在苏州期间他还结识了潘祖荫、吴大澂、顾麟士等金石大家。正是这些名家、大家让吴昌硕眼界大开,使他不断学习创作,从而技艺突飞猛进,奠定了他后来的辉煌。  吴昌硕有过短
期刊
“十”是数词,同时也可以表示达到极点,如我们常说的“十全十美”“十万火急”等。在组合成汉字时,“十”会处在不同的位置。我们根据它分别出现在上、下、左、右等不同的位置进行归纳练习。
期刊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吴县人,明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  唐寅才华横溢而又玩世不恭,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洒脱的绘画风格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他足迹遍
期刊
文徵明,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也是“吴中四才子”之一。  小链接  无论在书法史还是绘画史上, 文徵明都堪称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他书画双绝,绘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书法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文徵明小时候有点迟钝,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太清楚,他父亲却认为这没什么妨害,仍为儿子请了最好的老师。文徵明向吴宽学习诗文,向沈周学习绘画,向李应祯学习书法。
期刊
褚遂良是初唐的著名书法家。唐高宗时,因被封为河南郡公,故世称“褚河南”。书法少学虞世南,后上溯王羲之。他融南风之蕴藉、北风之质朴于一体,变化自在,独具一格。其楷书代表作品《孟法师碑》清远萧散,遒劲端雅。《雁塔圣教序》是晚年作品,超然俊拔,格韵超绝。疏瘦中见腴润,古淡中有风华,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行书作品《枯树赋》,用笔秀劲飞动,筋骨犹存,得二王韵味。
期刊
印象中的平凉是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到甘肃省平凉市,去看一看崆峒山、柳湖公园等名胜。  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文化遗迹甚多,秦始皇、汉武帝先后登崆峒而揽胜,大诗人李白、杜甫在这里都有佳作传世。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留下了历史的印迹,而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成纪(今甘肃平凉静宁南部),平凉泾川王母
期刊
童星小名片  兴趣爱好:书法、国画、音乐、主持  学书格言:手拙要多练,眼拙要多悟,持之以恒,志刚必成。  辅导老师:李虎(一钵居士)  电子邮箱: xiaohuai0707@126.com  大家好,我是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二中学初二年级的吴彤。我从8岁开始学书法,一次广场写春联活动,我被老师腕底变幻莫测的线条和精美的结构吸引住了,于是缠着妈妈给我报了名。  第一节书法课,我学得似懂非懂,因为是插班
期刊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读着这首词,你肯定会问:这位胸怀热血男儿之心的女子是谁呢?别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她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那时政府腐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为父辈为官,她在不愁吃喝的欢乐中度过了童年。她爱读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又仰慕英雄豪杰,少女时就写下“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等诗句。  虽是女子,她却一
期刊
读帖和临帖  读帖即看帖,就是要像分析文章的要领和义理那样,去认真揣摩、分析、领悟碑帖的用笔方法、结构特征以及章法布局等,做到心中有数。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旁边,仿照帖中运笔技法,结构特征,转折、提按、顿挫、起收、藏露以及章法布局而练习书写。人们经常采用的有对临、背临和意临。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很多书家都临写过。有的基本忠于原作,比如赵孟頫;有的则是加入了较多自己的书风,比如王铎。大书法家
期刊
独体字作为合体字的偏旁出现时,不管是在字头还是字底,书写时都要注意写得小些、扁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