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公关的契机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噪音”中脱颖而出是一个挑战
  
  《成功营销》:就目前您所观察,接触和直接参与的各种奥运公关活动,您对它们的评价怎样?奥运公关的挑战何在?
  高展鹏:奥运营销取得成功有三个关键:与众不同的营销角度和手段;与中国文化和环境联系起来;将企业的品牌信息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
  许多中国企业通过不同的营销渠道参与到奥运营销当中,因而如何在众多“噪音”中脱颖而出是一个挑战。单纯靠巨额广告、简单而无关联的公关是很难奏效的,创意至关重要。当然,有时候创意的缺乏可以通过大量的营销推广投入来弥补,但是企业必须考虑投资回报率的问题。联想因其设计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方案而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家源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合作伙伴。全球范围内对于此事的报道,让联想在奥运会尚未开始之前就成功地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他们现在必须抓住这样的机会,加以利用,否则将会被其他全球性品牌抢了风头。
  其次,奥运赞助商必须显现出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环境的理解,保证他们不会犯那些使自己看起来很无知的错误。对于那些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并希望借助奥运这一平台来提升他们知名度的外国企业而言,这真的会是一种冒险。但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企业来讲,他们的公关运作表明,这不过是他们的一门必修课。
  毋庸置疑,燕京啤酒在国外通过与有德国内涵的青岛啤酒进行对比打中国牌的广告宣传,这是精彩的一着棋。美中不足的是,强调和谐、中庸的中国文化并没有在相应的公关活动中体现出来。对于青岛啤酒来说,也未能看到其借助奥运赞助的机会,基于北京文化特质设计,针锋相对地进入燕京啤酒北京大本营营销和公关行动,让受众缺少了应有的奥运公关看点。
  另外,品牌必须清楚地表明它与奥运理念的联系所在。例如,对于耐克这样的品牌,他们就很自然地与奥运运动精神的理念联系起来,但对照明、医疗、环保等行业品牌就不会这么容易了,当然奥运也有更加广泛的理念可以与很多品牌产生共鸣,例如成长、发展、人文精神等跨文化界限的公关角度都是非常好的公关切入点。
  
  予将取之,必先予之
  
  《成功营销》:奥运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您认为企业应该怎样做好体现中国特色的奥运公关?
  高展鹏:企业必须避免粗糙的商业主义。他们必须尊重奥运精神,从而显示出他们是真正的拥护和支持奥运价值和理想的。他们不能仅是简单地利用奥运这一平台去销售他们的产品,他们必须提升公关目标,让他们的公关目标与奥运的目标相匹配,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要与中国主办奥运会所承载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力量”这一目标相匹配。
  前面提到的联想获得奥运火炬设计权这一公关活动是很好的案例,而在与奥运赞助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GE将这三点进行了融合,它清楚“予将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也清楚中国要借力奥运为中国发展注入活力的目标。GE一方面积极与中国政府联系,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为中国城市的发展献力献策;另一方面将自己对北京奥运的各种赞助通过公关展现出来,使自己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和业务拓展都取得了收获。
  对于所有“入局者”来说,一旦开始认识到公关的价值,我相信他们将不再走回旧路上去。北京奥运对中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自豪感,也是公关产业成熟的时机。中国的公关产业没有外国近100年的历史。公关在中国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这就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为我们不会有传统方式和途径的包袱。我们能够创造,探索自己的方式,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我们可以把北京奥运当作公关公司展现他们实力的一个平台。我希望可以看到中国公关公司为中国客户组织的一些非常有针对性,很有创意和影响力的奥运活动。
  
  与受众产生更大的共鸣
  
  《成功营销》: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是“绿色、科技、人文”,这是对企业内涵一个最大的丰富,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同时,企业也可以因此提升其社会责任度。中国企业通过奥运公关体现CSR方面的情况如何,他们应该怎样做?
  高展鹏:目前有很多支持这一口号的方法。公司应该想办法提升环保意识,将其融入到他们的CSR活动中去,从而使中国更加绿色、环保。空气污染、全球变暖、水资源危机,这些都是全世界所真正关注的问题。投入资源找到创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公司将会与他们的受众产生更大的共鸣。技术在中国永远是个热点话题,因为我们是一个尊重创新的民族。我们相信科技能够战胜这些挑战。找到利用技术的方法去认识到人的潜能,这是很多公司都利用的一个有力的平台。
  目前来看,现有的奥运赞助商在这方面还做得显然不够,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日渐恶化,“少开一天车 还北京一片蓝天”、“关爱弱势人群 展现企业公民价值”等重要的公关行为应该和这些奥运赞助商尽快关联起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www.marketingchina.com.cn
  欢迎订阅《成功营销》杂志!
  订阅电话:010—85650313
其他文献
在美国的麦当劳店菜单上,有一道好莱坞口味的“特色菜”:“Redbox”DVD自助租碟机。素来擅长把饮食和生活方式、娱乐有机结合的快餐巨人,打出的这张文化牌让人们又多了一个走进这个金色拱门的理由。    四年前,麦当劳控股子公司“Redbox”公司在美国华盛顿地区推出高科技自助售卖亭。这个被誉为“未来售货机”里的主要商品包括牛奶、鸡蛋和各种三文治等食品,而旁边的DVD自助租赁机只是一个原计划之外的额
期刊
KAPA是美国NASDAQ上市公司RightNow开发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KAPA系统(Knowledge at the Point of Action,简称KAPA)整合了CRM、产品系统和企业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关系管理。KAPA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信息平台(Knowledge Foundation);报告和分析(Reporting and Analytics)和运用(Action
期刊
寻找奥运营销密码,首先应该搞清楚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它是一种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对企业而言,奥运营销也意味着如何将奥运精神中被商业化日益掩盖的这些美好特质凸显出来,并追求商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一种平衡。现阶段,企业在奥运营销方面的表现已然拉开了距离。全球范围内对于联想设计火炬“祥云”成为第一家来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合作伙伴的报道,让它在奥运会尚未开始之前就成功地吸引了全
期刊
企业已经将企业博客、论坛、视频……整合进营销中,接下来要考虑的是网络即时对话的营销功能了;只要运用得当,它在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等多方面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在网上购物、搜索某个产品或相关资料时,你希望不用费尽心思去获得资料、直接在网上获得精确信息能够做到吗?  这一愿望可以实现——通过将网络即时文本式对话引入企业的营销系统,在网络上开展与企业或品牌直接对话已成为现实!    网络对话便利沟通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的需要,市场营销部门和IT部门越走越近,一种“市场营销—IT新合作关系”正在帮助企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对产品的认知,从而帮助企业达到其营销目的。      市场营销活动可以从IT中得到帮助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美国营销和技术咨询公司Aelera对146位市场营销和IT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的在线调查,九成受访者同意公司IT系统及相关IT部门为市场营销活动目
期刊
2007年第一季度,海尔、长城葡萄酒、中国银行、青岛啤酒.中国移动的奥运营销效果最差,未能达到其他同类企业应有的效果。中国品牌研究院5月16日发布的《2007年一季度奥运营销监测报告》同时提示,现时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搭乘“奥运营销”快车,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搭乘“奥运快车”存在不确定风险,致使大多数企业未能产生预期效果。  监测显示,海尔的品牌忠诚度第一季度在全国20个城市消费者中下降了2%,长城葡
期刊
V:2008北京奥运会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的时候,该如何将自己的品牌价值、品牌定位和中国文化、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  唐锐涛: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企业诉诸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步就是要确立一个清楚的品牌远景,有一个让公司每一位员工都知道和了解的品牌定位。这个定位是以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为基础的。品牌远景代表着顾客和产品的关系,举个例子,它不是关于某电视产品拥有
期刊
奥运会是与顾客“恋爱”的契机    《成功营销》:据中国品牌研究院5月16日发布的《2007年一季度奥运营销监测报告》:现时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搭乘“奥运营销”快车,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搭乘“奥运快车”存在不确定风险,致使一些企业现阶段未能产生预期效果。你对此有何看法?  张喆翔:就企业的奥运营销而言,所谓的失败或者成功,我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还很难做出判断,需要时间的检验,而且需要从一个相对动态的角度
期刊
整理/王艳辉 摄影/滕科    《成功营销》杂志行业热点系列沙龙之第3期公关沙龙:    参会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孙小凡《成功营销》杂志 出品人/主编  赵文权蓝色光标公共关系机构 首席执行官  李辂嘉利公关顾问公司 执行总裁  高鹏智扬公关顾问机构 总裁  肖军际恒公关顾问机构 总经理  曹秀华信诺传播顾问集团 总裁/首席执行官  任凌奥美公关 培训及发展总监  杨为民广通传播机构 总裁 
期刊
奥运会不是事件营销    《成功营销》:奥运营销普遍被理解为事件营销,企业的营销战略也是围绕着奥运主题来进行,这种近乎所有企业对奥运营销抱有希望的现象似乎不是很正常,甚至可能存在着一些误区,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现象的?  朱小明:我觉得最大的误区就是很多企业认为奥运会是一个事件,把奥运当成事件营销来看待,其实不然,了解这一点非常关键。就“超女”而言,它是一个事件,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比赛,可以发短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