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杀刘邦原因新解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鸿门宴上项羽放走了刘邦,分析者大都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抉择的错误,是项羽由辉煌走向人生末路的转折点。而我却认为,项羽放走刘邦正是他智仁义勇的表现。
  项羽当时要完成的是灭秦兴楚的复仇大业,秦患未除,他还需要刘邦的配合,如果轻易杀了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造成抗秦联盟的破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上项伯的撮合和刘邦的登门谢罪,项羽最终放弃了剿灭刘邦的打算。应当说,这不是项羽的盲目,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明智的决策。
  作为一名横刀立马、杀伐疆场的武将,项羽称得上是性情中人,他不会像刘邦那样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把亲身儿女推下马车。项羽光明磊落,敢爱敢恨,鸿门宴上刘邦一无破坏他的大计之行,二无忤逆他的意志之言,他有什么理由置刘邦于死地呢?再说,刘邦从项梁起事开始,便紧跟着项氏集团南征北战,抗击秦军。在项羽看来,刘邦是有恩于项氏家族的;况且,怀王曾与诸侯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尽管灭秦的真正功臣是项羽,但毕竟先入咸阳者是刘邦,项羽欲攻刘邦已是背离自己的信义,如今刘邦前来谢罪,俯首称臣,若再杀刘邦更是有违道义,这是项羽所不能接受的。项羽宁可在战场上与刘邦一刀一枪地拼命,也不愿玩弄这种不仁不义的阴谋来战胜对手。中国古代真正的英雄豪杰都是义薄云天之人,如关云长之义释曹操,而司马迁高度赞扬的正是这种仁义精神。
  项羽不杀刘邦还基于他的英雄心理,或者说是建立在他对自身勇气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项羽从会稽起事开始,攻城掠地,拔营下寨,确实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足可撼三军,动天地。虎狼之秦尚不在他眼里,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这种勇气并不是人们所评论的那种匹夫之勇,连刘邦自己也多次承认不如项羽。爱国词人李清照更是高度赞扬他为“人杰”,为“鬼雄”。
  总之,项羽虽然失败了,但罪不在于鸿门宴上放过刘邦。相反,鸿门宴对项羽的刻画虽然着墨不多,却让我们看到了项羽的智、仁、义、勇的一面。也正因为这样,项羽的悲剧才显得如此悲壮,垓下被围才那样使人扼腕叹息,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才那样让人荡气回肠。
  
  肖怀贞,女,中学教师,现居武汉。
其他文献
我们等你  自1988年创刊以来,《大学生》已走过30个年头。值此创刊30年之际,我们寻找曾为《大学生》撰过稿的朋友,聊聊当年你和《大学生》的故事。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无论你在哪里,欢迎通过邮箱cxc111_cn@126.com找我们叙叙旧,我们在这里等着你。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刚认识,碍于不了解,没有私下说过一句话。转眼整整一年了,今天是我们的纪念日。我想好好跟你分享一下藏在心里一直没对你说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自有名句。”可见,不管是诗词还是叙事抒情作品,作家都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凝聚的情思溶进艺术形象中,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而阅读欣赏则是客观见之于主观,需要阅读主体以其艺术形象为依托,展开积极思维,调动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从而进入情思陶醉的审美境界,去把握艺术形象深含的内蕴。既然联想是一种审美享受,是进入作品的一座重要桥梁,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充分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1]。我想叶老所说的功夫,应该就是读书积累的功夫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谈到他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说过,他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是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的[2]。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听、说、读、写都是语言行为,其训练都是语言训练,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服、创造知识、建构
高年级随着阅读分析量与质的增大,语文阅读教学便逐渐显得重要起来,甚至成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读”,这是万年不易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的最要重途径。如果忽视“读”的培养或“读”的量、质不到位,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训练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应该怎么读呢?   一、读语感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叶圣陶
习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注定要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一席地。虽然我们二年级的写作学段目标定为“写话”,但作为低段教师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重视写作教学了。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
现在师生经常说,“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探讨。  一.导语激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教学《三峡》,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
你不能叫我屠夫  当年,只杀了三天猪  受不了嗷嗷的叫声  还有那一脚盆的血  后来,我学杀牛  布蒙着牛眼,用锤子  往脑壳上一砸  牛哼一声,就跪了  现在,当然更文明  改用电击  抽搐几下就倒了  所以你不能叫我屠夫  我们的活儿  不见流泪,也不见流血  拟声词  老父这几年喜欢在电话里  频繁使用拟声词  “隔壁的老貴八十二  前一天还在小诊所挂针  第二天,嚓的一声,就走了  老根得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单一的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汉语趣味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未来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一、汉字趣味故事和字音字形教学  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当中的要求,将汉字的读写和认识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
随着近几年高考的改革,语文科在命题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尤其诗歌的考查形式更是来了一个新的突破。九十年代语文高考诗歌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21世纪以来则以主观题为主,难度加大了。从整体上看,08年高考广东语文《考试说明》以及具体的各份试题分析得出,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内容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高考考查的是古典诗歌,作为现当代的学生解读古代诗人的诗词,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我
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道、受业、解惑”,即传授礼仪道德、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呢?音乐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音乐之美,人皆爱赏,例如孔子,人们总是把他想象成一个不苟言笑,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