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铝基复合材料搅拌铸造工艺优化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602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SiC添加量、搅拌转速、搅拌时间、模具预热温度和浇注温度为5个输入层神经单元参数,以抗拉强度为输出层神经单元参数,采用不同训练函数,构建3层结构的铝基复合材料搅拌铸造工艺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结果 表明:与traingd训练函数相比,采用trainlm训练函数的神经网络模型平均相对训练误差从4.4%减小到2.6%、收敛时的迭代运算次数从7924次减少到5186次.以trainlm函数作为训练函数的神经网络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2.7%,可用于实际的铝基复合材料搅拌铸造工艺优化.
其他文献
通过电化学沉积处理方法,在铜沟槽管内部制备多孔复合吸液芯.使用扫描电镜对复合吸液芯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探究了不同电沉积时间对该复合吸液芯毛细性能的影响,并对采用该复合吸液芯的热管传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相对于沟槽吸液芯,经电化学沉积处理过的复合吸液芯具有更好的毛细性能,且毛细性能随沉积时间的增长而减弱.沉积时间为10 min时,复合吸液芯的毛细性能最好,毛细上升高度为49.5 mm;与沟槽吸液芯相比,毛细上升高度提升了62.3%,其对应热管的温差最小,热阻也最低.
对不同焊接线能量下的TRIP钢板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表明:焊缝区主要由马氏体组成,马氏体有一定的择优取向,热影响区主要由贝氏体和铁素体组成;随着线能量的增加,焊缝区马氏体变粗大,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热影响区组织从下贝氏体转变为上贝氏体;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宽度增加,接头抗拉强度减小.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缩试验装置(SHPB)进行烧结钕铁硼(NdFeB)试件的一维应力层裂实验.使用超高速摄影机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获得了试件的变形与层裂过程描述,确定层裂位置及其应变,并用于计算层裂强度.采用激光测速技术,获得试件的自由面速度历史,并用于计算试件的层裂强度.利用SEM观察断口微观形貌,分析烧结钕铁硼的动态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冲击速度8.6~24.7m/s内,试件的层裂强度及层裂次数随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由DIC获得的层裂区应变计算的试件层裂强度略高于使用自由面速
储存稳定性已成为国产无铅锡膏的一个短板.采用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助焊剂体系中由不同种类活性剂和不同种类溶剂组成的腐蚀介质对表面有氧化层的锡块的腐蚀行为,并通过回流焊接实验研究了活性剂对Sn3Ag 0.5Cu焊锡膏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焊锡膏的稳定储存时间取决于活性剂对焊锡材料的腐蚀速率,腐蚀速率越小其稳定储存时间越长.用以己二酸为活性剂、A醚为溶剂组成的助焊剂所配制的焊锡膏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在室温下可稳定储存120 d,在40℃下可稳定储存36d且铺展率均达到82%以上.
从制备方法到形貌控制的角度着手,使用水热法制备性能稳定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采用草酸(H2C2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2H4)作为沉淀剂和螯合剂,使用不同的Ni、Co、Mn过渡金属盐作为原材料,利用水热法制备出新颖的棒状形貌、球形形貌和椭球形形貌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并对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棒状形貌、球形形貌和椭球形形貌的正极材料都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其中椭球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当在充
为了提高铁基合金表面的强度,采用了一种原位反应工艺制备了碳化钒(V2C和V8C7)陶瓷增强铁基体表面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别研究了该复合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结果 表明,钒板中的钒原子和铁基体中的碳原子在高温下通过相互扩散在结合面处发生原位反应,形成了致密的碳化钒陶瓷层,该层物相主要由V2C和V8C7组成.除此之外,采用压痕测试评估了金属陶瓷层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和断裂韧性.所得结果表明,其断裂韧性值在0.426~1.136 MPa·m1
通过对试棒浇注温度、模壳温度的调整,研究了5种不同试棒铸造工艺对K480铸造高温合金的870℃拉伸性能和980℃/193 MPa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试棒浇注温度和模壳温度对K480合金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当浇注温度为1450℃、模壳温度为900℃时,合金870℃抗拉强度和980℃/193 MPa持久寿命最大,但其870℃伸长率最小.当浇注温度为1400℃、模壳温度为950℃时,合金870℃抗拉强度和980℃/193 MPa持久寿命最低,但其870℃伸长率最高,但都能满足技术要求.
对一种700℃先进超超临界锅炉用新型镍铁基高温合金焊丝熔敷金属进行了研究.根据热力学模拟计算,其热力学稳态相包括γ基体、γ\'、TiC、硼化物、M23C6相.根据模拟计算的熔敷金属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等温转变曲线,结合热物性分析,存在少量γ\'相在冷却过程中形核.对焊丝钨极氩弧焊的熔敷金属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凝固过程中由于C、Ti元素强烈向枝晶间偏析,导致凝固末期在枝晶间形成了一次TiC相,其他合金元素则无显著偏析,且焊丝熔敷金属中并无有害相析出.焊丝熔敷金属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较好,且相对较低的热膨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汽车动力电池极耳(0.3 mm厚的镀镍TU1铜片)和汇流排(2mm厚的6061-T6铝合金)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两个参数对焊接接头成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铜铝焊缝表面成形质量在激光功率为1100W,焊接速度55 mm/s时最好,此时接头剪切力达到最大值1353.8 N;相对于焊接速度,焊接功率对焊缝熔宽和熔深的影响更加显著;接头焊缝中心区硬化最为严重,其硬度最大,热影响区次之.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材的硬度、强度、疲劳强度和表面质量等有重要影响.夹杂物的控制与研究对提高钢材品质至关重要.从图像表征和图谱表征两方面详述了夹杂物的分析方法,包括连续切片技术、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分析、聚焦离子束技术、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光谱,列出了相关的应用实例.通过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系统分析方法的了解,可获取夹杂物的全面信息,并为之后的钢材性能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