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三要”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抓住三点:即“阅读”“感悟”“积累”,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将这三个方面落到实处,就可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能力 阅读 感悟 积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高考则把语文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六个层级进行考查。针对这六个层面的要求,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有路可循,有法有依。
  一要读。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洪镇涛先生也讲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要遵循领悟、积累、运用的规律,这就离不开读。感受语言,要读;领悟语言,也要读;积累语言,还要读;运用,更要读。
  一、那读什么?怎么读呢?
  我们知道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精读、细读,泛读、浏览;朗读、默读;个人自由读、齐读;分声部齐读,分声部轮读。而高中阶段最常用的是精读和泛读,朗读和默读。那读什么?课本、读本、校本教材的精典篇章要精读甚至要背诵、默写,像《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赤壁赋》《六国论》《我有一个梦想》等等。
  教师学生搜集的时文精萃,美文篇章,也要精读、朗读。而学校规定的二十部作品,课下学生自读的作品,是精读还是泛读可视情况而定。其实泛读或精读、朗读或默读,各有其妙用。精读便于吸收内化,泛读便于广博学识,增加见闻。课文教学从提取信息把握文本意义的角度看,默读的效果優于朗读,从吸收语言生成语感的角度看,朗读的效果优于默读,把握思路以默读为主,品味语言以朗读为主。在阅读教学中,这就要求学生,默读要读出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明晰作者的观点态度。朗读则要“字字响亮,不可颠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增一字,不可少一字,还要读出四个字——真、情、理、我。真,要求真实真情朗读、不夸大、不缩小、不忸怩,不造做。情、理则要读出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态度,或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我”呢?朗读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里面应该有“我”的理解“我”的判断。在朗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朗读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和判断,如苏轼的《赤壁赋》在学生默读,师生共同明了文章的思路,感情基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之后,要这样处理(第一段、第二段):第一段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愉悦、畅快之情,眼前有美景,船上有佳肴美酒,身边有朋友,虽然是被贬黄州,但生活仍然丰富而精彩,所以开篇就应该读出畅快和愉悦;第二段,感情基调开始发生了变化,要读得沉重舒缓一些。
  二要悟,悟是贯穿于语文学习的一条红线。
  什么是悟?从左往右看是“思考的我”,从右往左看,是“我的思考”。我们平日所说的有悟性,指的就是重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语文学科而言,一个词语需要推敲,一段文字需要品味,一个细小的事件都需要我们关注,这些都离不开悟。思考产生智慧,教育既然是以智慧开启智慧,以心灵启迪心灵的事业,那开启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
  二、如何引发思考?
  首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讲课时讲到“生意”一词,他是这样引发思考的,他说生意这个词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生机,生气,生活的活力和生命意趣,如“雪中红梅,雨后春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雁排长空,初生牛犊,二八少女,都可以说是生机盎然的;另一种是做买卖,亦即商业经营;如摆摊设点,长途贩运,炒股放债等都是做生意。之后,他让学生举例来阐释。还有一位教师在讲到“难得糊涂”这个四字短语时追本溯源,然后举了生活中的现象,他认为经常把“难得糊涂”挂在嘴边的人,一定是一个懒惰甚至平庸的家伙,因为他曲解了郑板桥的原意,郑板桥借这四个字想说的是一个聪明人在乱世想糊涂都难,道出的是一个大家难以言说的落寞与无奈,之后再让学生举类似的成语辨证分析。
  其次我们为学生们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深度、难度。如教《故都的秋》把“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提取出来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理解。师生共同讨论之后,我们得出了至今自认为是最好的解读。
  (1)半开的花是最美的,最富有生机的,佛教上谈的一种极致是“花未全开,月未全圆”,半开的花朵给予人的是希望,是内心的激情的涌动,而你以欣赏半开的花的态度,去感受秋是不合适的。
  (2)美酒,美好事物的一种,饮酒饮到半酣的时候也是一种极致,这时也是人最张狂的时候,你以这种张狂的姿态去领略秋味,也不行。
  (3)要以内心里真正清静去感受秋的所有姿态。
  再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要告诉他答题的切入角度,例如,炼字题,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用这个字写出的景的哪些特征,或抒发了人物心中的哪种情感,用了修辞没有,表达效果怎样,这个词语给他你哪些感受,唤起你哪些美好的回忆?
  三要积累。我们说茅盾先生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那么他的创作就不会是建立在语言荒漠上的空中楼阁,而是有一定的文学根基,即我们平日所说的美丽的花难于贫瘠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对学生而言,积累对于语文能力的养成很重要;对语文教师而言,积累也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第二条建议中所举的,那位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历史教师之所以令人钦敬,就是他懂得积累,懂得像蜜蜂那样不辞劳苦的汲取。那怎样积累?这就需要博览群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考试,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对语文教师和学生而言,积累的渠道无外乎两个。一是生活,一是书本。那么我们平日需要积累那些东西?我想一是要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丰富的语汇为语言表达的灵活多样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是要积累成语典故,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三是要积累同义反义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色彩;四是要积累名言名句,以丰富表达内容乃至精神内在;五是要积累语言程式,以充实自己的语言形式;六是要积累生活素材,生活中值得我们留意的东西很多,一丝微笑,一道冷漠的目光,乃至一个身影或一个句话语都可能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语文学科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几近相等,从生活中学语文不是为了考和教,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物理教师要作为创造者、引导者、解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而学生也不再是一个被灌输的容器,而是自主探究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求艺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重视学习环境,在情感上“点睛”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感情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
11月30日,这一天,新加坡,阳光明媚,早晨刚下了一阵小雨,空气特别清新.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选手,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
高中语文教学备受关注的是课堂教学问题.而时课后测评的效度研究较少。本文笔者从高中语文学科评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出发.分析评卷因素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影响.提出评卷应以生
你能想象吗?一种橡胶鞋能把穿鞋人脚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来给手机充电。对于那些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来说,这双鞋子大概是最理想的伙伴了。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高校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专业性。近年来,水处理工艺与技术日新月异,这就需要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强力地推动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强调说:“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伟大得多。”
【摘 要】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教师,在新的条件下,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应该下功夫提高自己的专业思想与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工作,成为有理想、有底蕴、有学识、有能力的合格的教师。  【关键词】语文教师 名师 读书 写作 备课    当老师难,当一个语文老师更难。因为语文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每天上课、备课,还要批改作业、作文,白天时间不够,晚上还要加班。尤其是
随着以农村信用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农村金融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农村金融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
摘要: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我县开展将近有5年的时间,通过尝试、探究,我县提炼出了围绕洋思经验的“导学——展交——训练”模式。去年,我有幸参加了省级“送教下乡”活动,為来自我省玉树、果洛、黄南等州的骨干教师就小学数学课尝试“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了展示。课后,与会教师都一致赞同该模式,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是大家最终的答案。尤其是“展交”环节中的小组合作,学生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那就需要教师备好课。那么,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番。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周全,要做到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要备好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熟悉教材  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想要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师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