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考古的探索之路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北方地区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古代北方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在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长期从事该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建立起了内蒙古中南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编年体系,也逐步构建起北方民族考古研究的学术体系.近年来在探索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模式等理论问题的同时,也将主要精力放在考古学学术新人的培养上.“北方与民族”考古系列论文就是出自从事北方地区考古的青年学者之手,选题与所得结论皆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性,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当今办公模式也从传统的人工处理转变成高科技处理方式.特别是在高校处理人事信息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是人事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校的人事管理从传统的“纸质化”正在逐步的走向“信息化”管理方式,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管理要求.因此,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人事管理系统化、行政办公高效化、信息管理安全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文章简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概况,分析了共建共享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现阶段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既需要解决理念问题,又需要解决技术问题,爱农、知农、思农、研农是必由之路,因地制宜与宏观布构有机结合是关键环节,《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路径》一书把握了“路”与“关键环节”的关系,实现了乡野情怀与实践路径思维的深度融合.
一、引言rn人类文明发展到现阶段,对自我认知的需求逐渐提高.人类的起源、演化、迁徙逐渐成为现今学术界乃至全人类最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在人类数百万年前走出非洲直至遍布世界所有角落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存在一个生活在南太平洋诸多岛屿上并使用南岛语的庞大族群,他们的祖先向太平洋地区的迁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海上“殖民”①,这段波澜壮阔的海上历史画卷最初的征程必然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风险.
期刊
偃师商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商城、伊洛、槐新三个街道办事处辖区的交接处(图一).从空间上看,该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中部偏东的黄土丘陵和伊洛河河谷平原之间的冲积扇上,该区域也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气候、地形、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的多重过渡性产生了多重边缘效应,使得该区域均具有良好生态适宜性和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是古代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绝佳处所之一.该城址发现以来,已经持续开展了将近40年的田野工作,回顾以往的发掘和研究历程,有助于我们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新工作的开展厘定方
期刊
一、引言:为什么生病要找医生?rn如果非要找一个与本文题目相符的例子的话,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应该是生病去找医生这件事.为什么呢?因为伤痛的折磨是难以忍受的,死亡的恐惧是无法面对的,所以生病关乎生死离别,不得不小心,不得不谨慎,不管是对自己、家人还是朋友,对任何人都是这样.
期刊
在内蒙古中南部白泥窑文化各区域类型中发现的火种炉,是白泥窑文化陶器群中最具特征性的器物之一.白泥窑文化三个区域类型的火种炉虽然具有明显的共性因素,但因分布地域的不同也表现出装饰风格和数量上的差异.因其绝不见于前行文化遗存,所以要寻找其渊源,就不能不着眼于分布在晋南地区包含火种器这一文化因素的考古学文化.通过器形演变和年代分析表明,白泥窑文化的火种炉是由仰韶文化东庄类型的火种器发展而来,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由火种妒表现出来的考古学文化之间的承接和借鉴关系,充分说明了仰韶文化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影响.
跨越阴山的考古人生rn孙丹:魏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南方文物》的采访!您的考古生涯始于大学阶段,那您当初上大学是主动选报的考古专业?进入大学后,吉林大学的老师和学术氛围,给了您怎样的影响?rn魏坚:对,当时是主动选报的考古专业,在那个年代很少见吧!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以下乡知青的身份考入了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当时在我填报的五所高校的十个专业方向中,几乎都是考古与历史,因为那个时候我十分执着地认为,只有这个学科才可以真正地做学问.能够进入吉林大学学习考古,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
期刊
2020年末,正值魏坚先生六十五寿辰之际,他的三卷本考古学论文集的前两卷《长河沃野——魏坚北方考古文选·史前卷》和《大漠朔风——魏坚北方考古文选·历史卷》正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两卷学术文集颇具边塞风格的书名的由来与他的考古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期刊
点分布建模和可视性分析是考古学研究中的前沿方法和重要手段.本文结合了这两种方法,对燕长城赤峰段的军事防御体系的内部运作机制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利用点分布建模法探索了烽燧、障城等附属遗址在地形因素影响下的分布规律,并显示了遗址空间分布的层级性.第二部分证明了烽燧的可视性,具体研究了烽燧之间的烽燧信息传输和控制范围,揭示了战国燕长城赤峰段存在着较复杂的军事防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