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然而,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而班主任是完成这一职责的主要负责人。现笔者就谈谈班主任该如何完成这一使命。
   第一、教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翁地位
  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会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成人们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往往很少顾及少年儿童的真实想法,不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这样儿童成了被动的受教育者。德育内容也常常成了需要掌握的知识,他们会背会写会说,却不会做。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就要相信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正视他们的接受能力。有的老师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许做,在爱的名义下过度保护孩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过分限制,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老师的过度限制或保护,还在悄悄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你不能。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孩子要培养良好习惯,形成高尚品格,难度就会更高一些。
   因而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让学生自己处理班级的事务,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当然这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在班级中设立了班委会、小组代表会、全体代表会,通过这些组织,让同学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并且互相监督。例如:有一同学反映有许多同学上网,有的上到很晚,有的在QQ上聊天,互相攻击。在班会上我把这件事提出来,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了上网的危害性,有的同学说了它的好处,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最后,我总结了上网的利和弊,并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共识,应该合理上网,利用网络资源为我们的学习服务。最后通过班委会、小组代表会制定一套上网的规定,并在QQ上建立一个群,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像这样一些规定都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因而同学们都能较自觉的遵守。而如果老师一开始就说这不行、那不对,而应该怎样怎样,很多同学都不会按你的要求去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二、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体现的是心灵的和谐。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可以说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阳光。在我看来,要能够完成这两个支点的最佳途径就是教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应讲究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然而爱的最高价值在于情感的投入。在学校,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中小学生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他们所做的每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学生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后,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动力。学生遇到痛苦或不幸时,教师同情和开导能使其得到安慰;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公正的评判和真诚的帮助能使其恢复前进的勇气。记得曾有个普通班级优等生,学校要把她调入实验班,她不肯。她说“在普通班中我是优等生,我能得到老师的关爱,得到同学的尊重。在实验班中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这说明同学们都渴望“爱”,而老师的“爱”只能给予那些“优等生”。因而,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就在于能否使全班的同学都能感受的爱,特别是那些“差生”。
   如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呢?在班级管理中,我经常进行家访,但主要不是访家长,而是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家里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在学校进行效果更好,更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班级设立了求助箱,确确实实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其次,还应该分类对待“差生”。“差生”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学习差的,这一类同学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设立的互助小组来帮助他进行学习,在班级中设立进步奖,以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有成就感;其二是表现差的,这一类同学主要是帮助他们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这个班级的重要性,让每个同学都成为他们的朋友。当他们犯了错误时,他们就会有一种负疚感,就懂得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改正。总之当教师的热诚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时,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热爱学生,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并努力学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及思想品德的培养,无不与情绪体验有关。罗森塔尔曾做过“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并未实验,只是随意从学生簿子中抽出一些名子,宣称是“最佳发展前途者”。八个月后重返该校,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智力发展平均超过其他学生。原因是学生尝到爱的温暖,激励了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第三、在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中要适当进行体验式教育
   体验式教育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及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不是你说我听,而是要让未成年人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孩子们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道德养成是一个知、行并存的过程。少年儿童获得"知"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少年儿童的体验。这是少年儿童认知的重要来源。
   虽然老师们常常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讲卫生容易生病、要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等等,但对孩子来说,老师的话往往还没有电视里讲得好听,没有网友们讲得到位。这样,习惯对孩子来说,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而对于农村少年儿童而言,和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的信息依旧闭塞,对生活的理解依旧仅仅停留在乡土上。一些现代生活准则、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好品德,对他们来说,仍然遥远。因此,当老师们对他们讲要遵守一米线、尊重他人的隐私、要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乘电梯靠右行等等,这些习惯在他们的脑海里往往是空洞的。
   在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更注重于学生的体验教育。例如:进行安全教育时,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交通事故的纪录片,让学生亲自体验血淋淋的场面,然后再讲应注意哪些事项,这时学生就不会再把你所讲的话当成耳边风了。再如:有一次了解到有一个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的家长得了一场重病,我组织了学生进行捐款活动,还组织了一部分平时乱花钱的同学,到该同学家的田地进行帮忙,等到他们的累的不行的时候,我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元钱,同学们都感觉很奇怪,我说:“这是你们今天劳动的工钱。”同学们回答说:“我们做了这么大半天的事,并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帮助同学。但老师也太小家子气啦,要给也不止给一元钱啊。”我细细地算给他们看,其实他们今天的劳动报酬还没有一元钱。通过这样的体验来教育学生劳动的艰辛、父母工作的不易,让学生懂得珍惜每一分钱,同时让学生懂得有劳动就可以得到回报的道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
其他文献
有位大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者,就应该用心唤起学生头脑里的积极火花和求知欲望,大哲学家柏拉图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作文教学而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尝试,受到了不少的启发,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以身示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中学生非常喜欢听教师
期刊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文学,是大众生活的一种美学的虚拟。在此前提下,文学的功能开始大范围转变,信息媒介使文学艺术创作大众化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生命的形而上意味在文学艺术面临的背景下显得虚飘,文学在多重背景下应实现自身的突围。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文学艺术;社会基础;哲学依据;艺术自律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将真实展现人性生活的多重内容,而我们的感知、我们的生产活动、我们对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新教材,面对新教改,初中历史该如何教?我们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如何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本人试谈自己的一点粗浅尝试。  一、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开始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对自己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等一般都有深厚的感情。  介绍赫章县名的由来:赫章县在秦至南北朝为汉阳县所辖,唐置宝州,宋、元、明隶乌撒部,清隶威宁府(
期刊
【摘要】 体育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只有有兴趣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培养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又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也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式和其他课程一样,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于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下称《大纲》)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所感受到的情况来看,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关键是缺乏作文写作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把写作文当成一种乐趣,这样,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和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1、作文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文学巨匠
期刊
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关于“长文短教”和“谈话式教学”的热点问题引起了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和研讨。什么是“长文短教”呢?“长文短教”就是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深入浅出地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文本语言中受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它是对教材的一种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谈话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体现的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中的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研交流活动中的两节语文课《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中心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服务。教师应作为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以学生为活
期刊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可能会犯错误,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那么,如何利用这一“财富”,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呢?我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利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
期刊
随着留守少年的增多、网络普及率的提高,校园变得不再是世外桃源。庞杂的信息潮水般向学生涌来,使他们善恶难辨,无所适从;商品经济无情地冲击着校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再也不是一片净土。现实中的种种潜流总以不同的方式侵扰着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使他们心灵蒙垢,步履漂浮,学生心灵的宁静被莫名的浮躁所打破,生活的温馨被无情的忧虑所替代。因此,一个有创新性的班主任,必定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呵护者。让学生以正确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