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NG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只有有兴趣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培养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又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也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式和其他课程一样,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规定的运动技能,理解动作概念,发展体力、智力和道德品德。一堂体育课效果的好坏,不仅要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这些都是决定体育教学效果的内部心理基础,即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兴趣 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索然无味,就很难深刻,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体育教学也是一样,学生听得有兴趣、练得感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看法。
  一、树立新理念 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初中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女生因生理等因素,一部分不喜爱体育运动,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初中女生和其他男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十来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多想办法,带领女生一起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女生喜爱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会慢慢的被调动起来的,一旦她们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实现了。
  二、加强体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学生对体育课有了明确认识的时候,才会心情愉快的参加学习和锻炼,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白,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我们要使他们知道什么是体育,良好的体育锻炼对促进人们身体健康、长寿、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开发青少年学生智力以及对心理协调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充分了解运动的益处,就会对活动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挑战自我,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① 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使他们获得成功。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体育活动更加关心。因此,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和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的源泉。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良萎不齐,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有弹性的标准。我在体育教学中常运用分组教学来对待不同素质的学生,学生原来完不成的工作,做不了的动作,由于改变了条件或要求,动作完成了,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也是某一方面的成功。比如上立定跳远内容时,我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参加哪一个组的学习,让好的学生吃好,让差的学生吃饱。当他们完成了本组的基础任务后再鼓励他们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添自信,从而乐学好学。同样,另外一种成功属于坚持到底的人们。毛泽东说过: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当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自己完成任务时,可能成绩很差,可能是倒数,但这又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伙伴的加油,教师的鼓励能给予一种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能行”,那么就会改变以往的观念,能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多进行游戏与竞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多创设游戏练习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还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从而改变那种单调乏味的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如:在上“大鱼网”的游戏课时,学生开始做时都觉得很有意思,再做就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利用体育器材创设“大海”的景象,跨栏架作为“礁石”,垫子作为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大海里的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又如: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女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结语:
  总之,影响体育的因素诸多,但只要我们广大师生能摆正思想,认真落实新课标下体育课的意义和作用,让大家认识到“健康是每个人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前提,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证。”加上体育教师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做到科学、周密、严谨,提高体育课的授课质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相信在这样周密而合理的安排下,学生们一定还会对体育课抱有很大的热情,还会爱上体育课的,还能在体育课中轻松的获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目标,从而全面健康地成长。
  
  
  注释:
  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新课标如何上好体育课》
  [3]、《学校体育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面对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让爱充满课堂,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
期刊
高一诗歌单元以纯文学字正腔圆的语言魅力拉开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帷幕,十六七岁,因为欲说还休、挥之不去的成长的烦恼成了诗的年龄,可是,隔着遥远的时空,诗人甜蜜的欣喜和漂浮的忧伤能震颤他们年轻的心灵吗,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革命的情怀他们有接受的距离吗,他们能真正走进哀而不伤的离别、那带缺憾美的故事吗,他们能理解最伤感的祝福、最痛心的爱国吗?   走近它,亲近它,这是欣赏一切艺术的前提,而诗歌更以纯文学最典型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源泉。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当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也不例外。   体育教学过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首先通过模仿教师的讲解示范,来掌握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对教材的讲解示范是否明确、合理而又具有艺术性,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我们体育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一、将手中的权力放下,调动学生主
期刊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至16岁之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数学学习上凭兴趣,看心情,个性反映较为突出。为了初中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本文就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改革数学教学谈点浅陋观点。  一、学习状况分析  (一)心理分析  1、学习往往无目的、无计划、无标准要求。对学什么和应掌握什么感到很茫然,学习具有盲目性。  2、学习不主动,自觉性差,学习活动是被动消极的, 同学间常出现抄作
期刊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和管理单位,班主任则是班集的具体组织、领导和管理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思想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责任。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面对的大都是7-12岁的儿童,开展的是启蒙教育,因而他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人生的萌芽阶段及今后的成长。只有基础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面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小学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通过实践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
期刊
一、虚拟问题情境,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迫切需要是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的能动“对流”的良好开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上《阿Q正传》一课时,借鉴了《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方式:“凡是读过鲁
期刊
一、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  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过程,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活动行为。“学”是“教”的目的与归宿,“学”制约着“教”的目标和过程,促进“教”的提高,衡量着“教”的效果,“教”必须以“学”为基础和前提。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会”是为了“会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是素质教育
期刊
有位大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者,就应该用心唤起学生头脑里的积极火花和求知欲望,大哲学家柏拉图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作文教学而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尝试,受到了不少的启发,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以身示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中学生非常喜欢听教师
期刊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文学,是大众生活的一种美学的虚拟。在此前提下,文学的功能开始大范围转变,信息媒介使文学艺术创作大众化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生命的形而上意味在文学艺术面临的背景下显得虚飘,文学在多重背景下应实现自身的突围。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文学艺术;社会基础;哲学依据;艺术自律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将真实展现人性生活的多重内容,而我们的感知、我们的生产活动、我们对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新教材,面对新教改,初中历史该如何教?我们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如何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本人试谈自己的一点粗浅尝试。  一、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开始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对自己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等一般都有深厚的感情。  介绍赫章县名的由来:赫章县在秦至南北朝为汉阳县所辖,唐置宝州,宋、元、明隶乌撒部,清隶威宁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