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o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技术与教育观念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已经成为时代的一个发展趋势,这也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丰富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起来就简单一些,可是不是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好奇”是每个学生的天性,每个学生都会对新鲜的事物、听说过却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满足了他们对数学中新题型但对答案的需求的一种心理,把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现在的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让学生沉浸在枯燥无味的教材和毫无生气的课堂内,使学生现实完全隔离和丰富的资源,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慢慢的减退。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引诱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进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运用这些多媒体导入,可以有效展开教学,在判断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时,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软件来对学生操作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得到的不再是的“对”,而是一张笑脸,富有情感的惊叹声:“哦,祝贺你,你答对喽。”或者可以是漫天的气球、鲜花,也可以有电脑博士的奖励等,这些的鼓励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电脑可以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比如说一个泄气的声音,这就可以告诉学生:你错了,孩子。这样,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时也不是特别的沮丧,也可以激起再次学习的愿望。
  二、减轻工作量,利于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很多的教学资源,也为广大的教师积极开展整个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捷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料,这也是减少了教师工作量,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对此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有助于自己教学的资料,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和大量的练习题,充分的利用了这个极大地网络资源。另外,我还经常进 “初中数学资源网”“初中数学网”“中国教育资源网”等一些教育网站去查找有关于教学方面的信息,然后我把已经下载好的课件和自己的教学设计结合自己实际,进行一些修改、一些补充,这样就可以很快成为自己独特的教学课件与教案,也很大程度为我节省了时间。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的反思,毕竟多媒体的教学不法完全来取代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一方面要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真正的用于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去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充分的进行教学反思,这才是我们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要转变的观念。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不仅仅有利于拓展内容、揭示规律,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创造性、严密性、精确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一门科学,初中的数学教学是要求学生在提供的环境中或者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通过积极去思考问题,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数学这门学科,于是促进学生思考、揭示思维过程就成为了数学教育的一种特殊要求。在数学教育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存在深藏的潜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经验的能力,也可以提高技能,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有利于改善平面几何的教学环境
  欧代几何流传至今,深刻地影响着后来文化与科学,也成为训练人的思维的好材料。但是这严谨的数学体系象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大约 20%~30% 的初中生因为学习平面推理几何,从此走上数学和科学研究之路, 另一方面有不少学生在遭遇平面推理几何之后,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乃至失去了对学校教育的信心。教师只能通过多讲、多练等不是办法的办法来训练学生,使学生的负担加重。现在,有了《几何画板》等软件,能改善认知环境,使平面几何更容易教,学生更容易学,学得活。
  五、总结
  信息时代就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它不仅要求人们掌握电脑的简单操作,而且要求人们有自觉地数学意识、灵活的数学头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渗透计算机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手眼并用、视听结合的特点及其反馈、模拟、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开发、去研究、去努力,初中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生活,并不单单只在时间上突然降临,它是人类曾经有过的长久的憧憬,它是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苦苦构思的展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
期刊
学校的发展,文化先行;学生的成材,知识和智力背景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学校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但是传统的学校图书馆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它只是纸质资料中心,收藏的主要是图书,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数字图书馆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和声音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虚拟存储、传播、接收的
期刊
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  一、投影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有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
期刊
一、引言  我校的教育比较特殊,学生所学的都是幼师专业,她们将来的职业是幼儿教师,肩负着下一代的启蒙教师的重任。因此德育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我就如何把德育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以及运用英语的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精心备课,合理策划德育渗透  备课,是教学的准备环节,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具有加强教学的计划性、预见性和科学性。在中职英语学习阶段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媒体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尤其是引进互联网提供的优秀资源,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直观性,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现代媒体资源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一、互联网资源导入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  在高科技
期刊
将虚拟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符合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更有利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商务英语课堂中应用虚拟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主体置身与不同的商务主题和活动中,为问题的解决进行讨论分析、设计解决方案、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分析、筛选和组织,指向问题的解决。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结合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在商务英语课堂合理应用该教学法
期刊
微课是表面基于PPT、Flash等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把学生在课堂中难以解决的,分散化、细致化变成一个个小问题,这样我们把这样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制作成视频课程。微课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是内容常见,但又有问题的新发现,且将理论蕴育问题、故事、策略之中,直接解决,非常直观,非常接地气,层层深入,省时省力。  一、微课教育在教学的价值  (一)在课前、课中、课后的重要作用  微课用在课前,可以结合学习任
期刊
在经历了语文课堂教学新旧理念、各种教法更替变革的今天,反观今日语文教学的现状,从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中跳脱,破除急功近利的迷障,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是当务之急。  “语文课就是做两件事:打开书看,提起笔写。”这是钱理群先生给中学语文阅读课的建议,简单明了,却直指语文教学的本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的课程特点,钱老先生的话恰是在教学实践层面对语文课程特点的创造性解读,为语文学科的
期刊
由于我们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起步较之于西方要滞后,所以还存在着一个被了解被认识被接受被重视的过程。而幼儿心理健康在整个心理健康中更处于濒临遗忘的角落。在我国,心理健康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这个陌生的知识领域里,很多知识点在关乎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
期刊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要成为历史的舞台。我们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洪流,顺势而上,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原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农村中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与外界接触的不多,思想比较单纯,部分学生不善表达,甚至有的学生不敢说话,刚开始,他们对于小组学习充满了心奇和憧憬,很渴望合作的课堂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然而,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