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彰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打造多彩灵动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堂,以及呼唤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范读。教师怎样恰当运用范读呢?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阐述看法,和同行一起探讨。
  关键词: 范读 中职语文教学 作用
  一、教师范读,以情感染学生
  范读就是教师用心用情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顺。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传情达意,师生相互协作,共同表达情感,表达思想。范读既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容易以情感染学生,使他们聆听文本作者的思想,陶醉其中,融于其中。
  教师用心用情地范读,可以打动学生,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悟其情,融入文本的内容和感情,与文本交流,与作者沟通。随着教师精彩的范读,文中那深邃的思想,学生容易悟出;高尚的情操,得到熏陶。美好的憧憬都会像溪水一样流淌于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升华。
  二、教师范读,提高理解水平
  在一节课中,如果没有教师范读,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许可以运用多媒体,网上搜索一个范读录音。但是,我认为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教师的范读。教师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内心情感,产生真实的感情,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再创造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身临其境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语文教师应学会朗读。范读要求教师不断加强练习,勇于探索,敢于尝试,长期坚持,朗读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指的就是对语言的理解。语言之美有多种表现:深沉的、轻快的、紧凑的、舒缓的、含蓄的、深刻的等。范读可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幻觉,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
  三、教师范读,激发求知情愫
  所谓范读,就是老师的示范性朗读。教师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意蕴,理想的境界,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学生就会潜入文本,探究文本,不断质疑,内化吸收,最后诠释文本内涵。语文教师应善于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用自己激情的范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愫,不要担心范读不好,只要心怀对文本的真情感知,不要认为现成的录音效果比自己范读好,只要你拥有自信。放开声音,用抑扬顿挫点燃学生的圈点勾画,放纵自己的语文情怀,用浪漫与激情催化学生的天真与烂漫。
  四、教师范读,提高解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读文言文的声调铿锵,足以传出原文的情趣。读语体文时就同话剧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剧词一般,贴合语言之自然,表情、说理,都能使听者不但了解,而且深深地印在心坎里。”教师范读的过程是汲取名家语言精华的动态过程。范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丰富口语语汇,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强化训练口语,借鉴名篇佳句,让学生口语表达准确、规范、简练。可以让学生学习多种修辞手法,使口语表达更富感染力;可以熟悉语调语气的变化,使口语表达生动活泼,融入感情。教师自身朗读、指导学生听读,通过反复训练,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五、教师范读,走进作者心灵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共享。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感情,从而激发兴趣。如我范读《荔枝》时,一口气读完了全文,被伟大的母爱所震撼,心中涌起一股“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情,再看看学生,有的还沉浸在母爱的温馨之中,有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还噙着泪花,有的用小手正拭着眼角的泪水……多感人的一幕,真是不曾预约的精彩。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产生一读为快的欲望。引领孩子们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之中。
  六、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
  教师范读时应注意节奏的把握,运用节奏应从具体作品、具体层次、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入手,考虑语气的停顿和转换、声音的力度和速度,不要读得忽高忽低、忽快忽慢,要读得从容镇定。
  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不看书。只是全神贯注地听,侧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这时如果有幻灯、录像等电教媒体的配合,那么入情入境,效果更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书。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看、思考,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的范读。我范读后,让学生讲讲课文内容,学生大多能讲出来。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这种范读也叫领读。领读时,教师根据课文中某一精彩片断、句群或学生朗读有困难的地方,精心组织。朗读中,教师可以加上简明提示,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范读要读得有声有色,读得有滋有味,课文读懂了,读出韵味了,如身临其境,融入其中,不但读出了好的教学方法,而且改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的范读是那么原始,那么简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非常注重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范读,把文本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呈现给学生,师生一起追寻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本真。
其他文献
七(2)班有两个最突出的人物,马文静和李野。她们俩的性格反差特别大,一个野蛮到极点,一个温柔到极致。如果不认识这两个人的外校人,可能还暂时不知道她们俩哪个是野蛮丫头,哪个是温柔淑女。如果仅从这两个名字的字面意思去定位的话,绝对是大错特错。  真相就是马文静不文静,李野不狂野。文静的是李野,狂野的是马文静。  马文静的名字是她那个在大学里当教授的大嗓门爷爷起的。大嗓门的爷爷娶了话多的奶奶,生下了大嗓
摘 要: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和谐、民主,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使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想学语文,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趣 改变观念 主动参与  教师应改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学的主宰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教学宗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
摘 要: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文章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对话 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