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当作为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c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一则故事令我感慨。
  有一个官员来到阎王殿,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只喝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更胜过你么?官员辩解道,我虽不为,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阎王怒曰: 不为就是最大的问题。
  为官不为,历朝历代大有人在,几成顽瘴痼疾,成为当政者心头之患,更为群众深恶痛绝。
  其实,近年来,教育队伍中,为师不为者也屡见不鲜!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避免地要犯下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错误,这时理应得到教师第一时间的批评纠正、教育引导,就像树苗需要老农及时修枝剪杈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常理”在一些学校却遭到了“颠覆”: 有的教师利欲熏心,一头钻进钱眼里,吃拿卡要,戴有色眼睛看人,课堂不讲辅导班讲,靠有偿家教或推销教辅资料牟利,该做的事情却不愿做;有的对待工作不尽心尽力,不积极主动,不学习钻研业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职业倦怠,尸位素餐,本领恐慌,教学无方,管理乏力,该做的事情却不会做;有的以弱者自居,怕批评学生“引火烧身”,对一些棘手问题,能推则推,能躲就躲,即使分内之责也推诿、扯皮,做“好好先生”,该做的事情卻不敢做。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理念固然重要,但绝不能矫枉过正,漠视学生的过错,不敢对学生说重话,怕被指责为“伤害学生心灵,侵犯学生权益”,就不愿、不会、不敢批评学生。滥用惩罚肯定不对,但如果教师总是一味地讨好和迁就学生,即使学生有了错误也不予以过问,长此以往,“教不严,师之惰”。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在教育中合理地运用惩罚,不仅没有过错,反而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职责。
  客观上讲:信息时代的师道尊严被“颠覆”。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师生关系不再是“我讲你听”的惟师命马首是瞻,而是平等的首席。家长和学生最喜欢的不再是好心的严师,而是全才型温柔智慧的能者。同时,老师批评学生,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最难的也是家长的支持。如果护犊心切,容不得孩子在校受一丝“委屈”,那么老师的压力会更大。只要老师批评得对,家长就应该闻过则喜。只有在家校共育的基础上,教育方式建立起信任的情况下,才能让孩子在家校这两个重要教育平台上真正健康茁壮成长。
  对教师教育惩罚没有清晰的法律依据。像《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些法规光有宽泛的原则要求,而缺乏具体明确的界定,操作性不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在遇到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时,教师还是觉得有些模糊,因而会犹豫不决。
  当然,我们也不讳言少数老师师德境界不高,职业倦怠,师能欠佳,本领恐慌,对学生不会批评,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但是,“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是职业的追求,也是做人的境界。老师干的是良心活,有错不指,有偏不纠,错失了孩子的最佳纠正期、成长期就是一种罪过。打铁还需自身硬,生活不相信眼泪,命运不同情弱者。教师们不要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要勤于学习,不断实践,反思借鉴,用情用智用心教育学生、发展学生、完善学生,才是教育的真谛、为师职责。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翼云中学)
其他文献
期末考试临近,为了再掀学习高潮,取得辉煌战绩,不少班主任都开动脑筋。比如引导学生向班内外的同学发出挑战书,在课桌上公开张贴追赶目标,不一而足。  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不服输,适当的跟同学比较一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教育学生“与谁比、为什么比、如何比”等问题却显得尤为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无论如何都不能引导学生把自己考得好建立在同学没考好的基础之上,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学生的自信心比丢了。  莫引导学生盲目
期刊
楔子    相信各位读者朋友们若有接触网络,大都碰到过恐怖链接、吓人程序之类的东西,什么是恐怖链接呢?这样的玩意儿往往夹杂在信件或是网站的讨论主题当中,通常是一段莫名其妙的网址,点入后所见的是一些和预期中不同的东西,通常是恐怖的(所以名为恐怖链接),例如断手断脚的死人图,或是意外发生的一瞬间等等。  威廷就有这样的怪癖,他喜欢搜藏一些死人图片、恐怖影片、吓人程序等,他自己不怕这些东西,但他非常喜欢
期刊
和家长沟通,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班主任沟通的艺术,其实就是教育的艺术,行之有效的沟通,能打动对方的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使沟通劳而无功,甚至起到负作用,与教师形成对立,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不说,更容易让矛盾激化。我觉得,与家长沟通,理应提前备好课,找准家长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找准问题的关键,说到点子上,说到家长的心坎儿上;尤其是自己要真诚,和家长以心换心,获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感
期刊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教师无论从职业的角度还是事业的角度来看,追求正当的名利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因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试想,一个“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连最起码的正当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怎么让他去传承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又怎么能将这种精神言传身教给我们的新一代?  然而,当下有部分教师追求名利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惜牺牲学生宝
期刊
元旦前夕,为了让学生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新年,学校不少班级组织学生包饺子。整个校园一度飘满了“饺子”的香味,喜悦也溢满了孩子们的脸庞。此举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因为活动中学生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还体会到了“劳动最有滋味”。然而,在组织学生包饺子的过程中,我却遇到了几件出乎意料的事,引发诸多思考。  “老师,要带浆糊和胶水吗?”  晨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大声宣布:“同学们,为庆祝新年的到来,明天我们班组
期刊
天空的黑云仿佛梵谷画作般扭曲,冻骨寒风张狂流动,山林的枝叶都随之在暗夜中起舞,_发出如同海潮般的声响。此时勉强还能照亮景色的,就是碎石子地上的电话亭了。冷冷白光穿过透明的压克力,爬在每一颗小石子上,刻画出黑白分明的块面。然而就在白光几乎被黑暗所吞噬的远方交界处,竟有一双脚静静地曝露,那双脚动也不动地躺在地上,鞋子底部有不少泥巴与杂草的污痕。  “铃……铃……”就在这个时候,电话亭中的电话响了。规律
期刊
曾以为,他只是一个爱捣乱的差生,现在看来,在他爱捣乱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深情的故事,他是一个好孩子。  他叫安锐。  接手新的班级,在我眼里,安锐只是一个普通的差生。第一次觉得他爱搗乱是在那次赛教课上。那天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这是一次级别很高的竞赛,有各学校的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一切有光环的东西,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一切。  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
期刊
努力,是东台实小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我们以“努力”为核心文化主张,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核心文化——“努力,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走向更高境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走向更高品位。  我们从努力中走来,我们在努力中前行。近年来,我校以“努力,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为核心文化价值引领,着力构建了“生态和谐”物态文化、“阳光公正”制度文化、“五爱七能”课程文化、“让学引思”课堂文化等多
期刊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此次教材改版,将换掉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幅高达8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会相应提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因为事关万千学子的健康成长,更是因为事关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所以,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直备受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小学语
期刊
基础教育减负工作成了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也成了教育的重点话题。减负,从大里说,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振兴;从小里说,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社會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关系到师生的幸福指数!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时常深入思考这一话题,并努力寻找减负令在学校的落地方式。为此,我们在思考,我们在行动!  为什么国家9道“减负令”,基层现象仍然堪忧?  60多年来国家颁发了9道“减负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