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国化” 教学也当诗意盎然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此次教材改版,将换掉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幅高达8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会相应提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因为事关万千学子的健康成长,更是因为事关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所以,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直备受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因为存在着割裂传统文化的嫌疑而常常受到抨击,解决之道的关键就在于,增加古典诗文的篇目。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今天,我们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此次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版,正是我们重拾“文化自信”的表现。要想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些营养,有智慧,有钙质,有情怀,一言以蔽之,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小学语文课本,却曾一度轻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其典型表现便是,一些地方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竟然将古典诗词全部删除。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令人欣慰的是,当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教材“中国化”的重要性之后,今天,语文教材的第七次重大调整,终于让中小学语文教材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为我们精神打底的,而深厚的底蕴,则能够帮助我们永远从容而高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迷失自我。2017年新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全民关注古典诗词的激情,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当中小学教材已经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呈现出浓郁的诗意。一味的背诵与默写,多少年如一日按部就班的串讲,尤其是测试时的咬文嚼字,使得原本应该是精神享受的古典诗文的阅读,完全成为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要想引导学生真正从小就关注并热爱古典诗词以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借助音频、视频等手段,少一些生硬,多一些灵动,少一些寻章摘句,多一些审美拓展,让每一节语文课堂都是诗意盎然,让学生充分领略古典诗词之美,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能够对孩子们产生入脑入心的熏陶。
  還是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中国诗词大会”在点燃全民关注古典诗词的激情的同时,更是使得武亦姝成为“最火的女孩”。上海复旦附中的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我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而当我们在艳羡她的风采、气韵与学识的时候,一篇题为《武亦姝夺冠了!看看别人家的学校是怎么学习古诗词的?》文章,也同样在网络热传,进而在微信圈也呈刷屏之势。武亦姝能够脱颖而出,与她的秉赋、勤奋密不可分,也与她所在的学校所开展的诗意盎然的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复旦附中长期坚守素质教育,不断完善素质教育体系。而语文组教师十几年来始终站在学校教改的前列。2004年开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语文组围绕“生命体验”与“文化贯通”相融相生的教育方略开展语文课程校本化攻关。一方面实践探索,开设区级、市级及以上各类公开课研讨课150余节,其中多数都是古诗文教学探讨;一方面总结提炼,编写了《中国人》《中华古诗文阅读》《中华根文化·中学生读本》三套校本教材。教学过程中,他们坚持“小”“大”并举、以“大”为重的原则。所谓的“小”即古诗文之“言”,所谓的“大”即古诗文所宣示、所拱卫之“道”——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同构的宇宙秩序。因此,他们特别关注“文化原点”的落实,关注经典的“经典元素”的构成求证。这样的教学,其实就是古典诗文经典性的探求与发现之旅,如行山阴道上,美不胜收。学生在这样的发现之旅中,一直有惊奇之感与惊喜之获,逐步抵达古诗文的腹地。
  事实上,不仅复旦附中的语文教学是如此的诗意盎然,一向以理科见长的上海中学,其语文教育,同样是诗意盎然。学校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上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机制。课程设计上,学校在周二、周五开设了大量的人文类选修课程,实施全走班教学;课堂教学上,语文课在完成统编教材的教学任务外,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典作品。唯其如此,来自上海中学的00后女孩姜闻页同样带着自信的微笑,气质沉着地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以至主持人董卿情不自禁地评价:“她能不动声色让你血脉偾张。”
  语文教学特别是诗词教学的诗意盎然,除了上述的常态教学之外,还应该体现在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地激发学生对诗情画意的联想与感受。2017年春季开学,许多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就让校园诗意盎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同学们用一句句描画大好春光的经典古诗,揭开了新学期的帷幕。典雅的诗句,深情的吟诵,阳光的普照,让校园内充满勃勃的生机,洋溢出浓浓的文化气息。春天总是美好的,因而,描写春天的诗词,也就举不胜举。这些作品,用精彩凝练的语言,将春天的妩媚、活泼展示得淋漓尽致。因此,借助吟诵这些诗词内容,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些优美的诗词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吟诵这些诗词作品的时候,春天的妩媚与活泼,也给学生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再加以适当引导,我们就能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感。这一切,对于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春天如此,四季亦然,甚至,每一个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都是盎然诗意的载体。而全国各地几乎每一个地方,也都在悠久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所以,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们必然是兴高采烈。如此,我们就能够趁热打铁,将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世纪老人”巴金先生说过,“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而网络中的那一句“生活中不仅有苟且,还有着诗意与远方”更是为我们所熟悉。既然我们的语文教材都已经这样诗意盎然,那么,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更应该诗意漾漾,如此,我们才能不负诗文,不负时代,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腹有读书气自华”的当代学子。
  (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前不久,参加叶圣陶研究会南京分会成立大会。民进省委主委、省叶研会会长朱晓进在讲话中提到对培养“人民教育家”的看法,但他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展开。会议结束时,我向他询问相关情况。他说,省里为了在中小学中培养一批人民教育家,邀请了包括他在内的一批大学教授搞了个培训专家组。他说,不少培训对象并不关心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期刊
2013年9月9日,在第29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笔者所在学校的校长发表了一篇演讲,题目是“向优秀进发”。“优秀”的定义千差万别,我认为,要做优秀教师,就做一个轻利重名的教师。  名利皆淡易生惰  追名逐利,一生太累,因此,很多人崇尚淡泊名利。对于追名逐利好还是淡泊名利好这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两者都是贪,都不好。追名逐利是贪,淡泊名利也是贪,只不过前者是贪图万贯家财和众
期刊
期末考试临近,为了再掀学习高潮,取得辉煌战绩,不少班主任都开动脑筋。比如引导学生向班内外的同学发出挑战书,在课桌上公开张贴追赶目标,不一而足。  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不服输,适当的跟同学比较一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教育学生“与谁比、为什么比、如何比”等问题却显得尤为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无论如何都不能引导学生把自己考得好建立在同学没考好的基础之上,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学生的自信心比丢了。  莫引导学生盲目
期刊
楔子    相信各位读者朋友们若有接触网络,大都碰到过恐怖链接、吓人程序之类的东西,什么是恐怖链接呢?这样的玩意儿往往夹杂在信件或是网站的讨论主题当中,通常是一段莫名其妙的网址,点入后所见的是一些和预期中不同的东西,通常是恐怖的(所以名为恐怖链接),例如断手断脚的死人图,或是意外发生的一瞬间等等。  威廷就有这样的怪癖,他喜欢搜藏一些死人图片、恐怖影片、吓人程序等,他自己不怕这些东西,但他非常喜欢
期刊
和家长沟通,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班主任沟通的艺术,其实就是教育的艺术,行之有效的沟通,能打动对方的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使沟通劳而无功,甚至起到负作用,与教师形成对立,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不说,更容易让矛盾激化。我觉得,与家长沟通,理应提前备好课,找准家长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找准问题的关键,说到点子上,说到家长的心坎儿上;尤其是自己要真诚,和家长以心换心,获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感
期刊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教师无论从职业的角度还是事业的角度来看,追求正当的名利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因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试想,一个“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连最起码的正当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怎么让他去传承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又怎么能将这种精神言传身教给我们的新一代?  然而,当下有部分教师追求名利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惜牺牲学生宝
期刊
元旦前夕,为了让学生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新年,学校不少班级组织学生包饺子。整个校园一度飘满了“饺子”的香味,喜悦也溢满了孩子们的脸庞。此举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因为活动中学生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还体会到了“劳动最有滋味”。然而,在组织学生包饺子的过程中,我却遇到了几件出乎意料的事,引发诸多思考。  “老师,要带浆糊和胶水吗?”  晨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大声宣布:“同学们,为庆祝新年的到来,明天我们班组
期刊
天空的黑云仿佛梵谷画作般扭曲,冻骨寒风张狂流动,山林的枝叶都随之在暗夜中起舞,_发出如同海潮般的声响。此时勉强还能照亮景色的,就是碎石子地上的电话亭了。冷冷白光穿过透明的压克力,爬在每一颗小石子上,刻画出黑白分明的块面。然而就在白光几乎被黑暗所吞噬的远方交界处,竟有一双脚静静地曝露,那双脚动也不动地躺在地上,鞋子底部有不少泥巴与杂草的污痕。  “铃……铃……”就在这个时候,电话亭中的电话响了。规律
期刊
曾以为,他只是一个爱捣乱的差生,现在看来,在他爱捣乱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深情的故事,他是一个好孩子。  他叫安锐。  接手新的班级,在我眼里,安锐只是一个普通的差生。第一次觉得他爱搗乱是在那次赛教课上。那天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这是一次级别很高的竞赛,有各学校的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一切有光环的东西,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一切。  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
期刊
努力,是东台实小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我们以“努力”为核心文化主张,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核心文化——“努力,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走向更高境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走向更高品位。  我们从努力中走来,我们在努力中前行。近年来,我校以“努力,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为核心文化价值引领,着力构建了“生态和谐”物态文化、“阳光公正”制度文化、“五爱七能”课程文化、“让学引思”课堂文化等多
期刊